【征文】破茧之路:焊在电路板上的蝶变

燕若雪

<p class="ql-block">昵称:燕若雪</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195845</p> <p class="ql-block">五月的阳光透过梧桐叶隙,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三十多年过去,我仍能清晰记起那些与焊枪、电路板为伴的青春岁月。这是一段关于破茧的故事,一个普通青年在时代浪潮中执着追梦的历程。</p> 茧房岁月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的青春是被焊锡固定的。十八岁的我像只困在元件盒里的幼虫,只能透过半导体收音机的散热孔窥见天空。厚本《电工学》的书页间夹着高中实验室的黄昏,焊枪吐出的青烟是结茧的丝线,把大学梦层层包裹成密不透风的蛹。</p><p class="ql-block">青春的探索与挑战。当时我正读高中,也沉迷于这股自制收音机的热潮。我买来了电子元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等零件,开始利用空闲时间,研究这些零件的原理和用法。拿着集成电路板,看看密密麻麻的小点点,那是电子元器件的标志,我们生怕焊错了,重新返工,都全身心的牢记每一个符号。电容、电阻、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被我们给它找到了家,焊锡是连接烙铁和元气件的桥梁,</p> 淬火成蝶 <p class="ql-block">1991年,也就是我二十岁那年,我被迫收起接到入厂通知书,穿上工装走进车间。不久调到统计部门学习,开展新的工作。但青春最动人的,不正是那簇在机油味里依然跳动的火苗吗?我悄悄点燃了自学考试这支火炬,开始丈量通往大学的漫漫长夜。</p><p class="ql-block">会计专业的教材像一摞密电码,我在老会计慈祥的眼纹里破译"借贷平衡"的暗号。她布满茧子的手指点过账本,那些僵硬的数字突然有了体温——原来"固定资产"会折旧,"流动资金"真会流动。当我把车间里的钢铁轰鸣声默认为自习室的白噪音时,十二门课程的堡垒已悄然攻破三座。</p><p class="ql-block">父亲的单位内招通知书像一场倒春寒,把我刚破茧的翅膀冻在统计员的工位上。但军大衣里藏着的《政治经济学》正孵化着另一对羽翼:晨光中背诵的边际效应曲线,暗夜里推导的财务模型,都在证明蝴蝶的复眼能同时聚焦机床刻度与微积分符号。那年四月特别漫长,我在电路板焊点和模拟试题间反复灼伤手指,直到考卷上的函数极值题突然亮起来——原来生活早把答案锻造成我掌心的老茧。</p> 冰与火的洗礼 <p class="ql-block">1994年五月的毕业季本该喜悦,却遭遇了系统的失误。当被告知大学语文成绩"丢失"时,仿佛一盆冰水浇灭了所有热情。但真正的梦想从来不怕重来,就像焊坏的电路板总要重新接线。那年深秋,我终于捧到毕业证书时,滚烫的泪水里淬炼着三年的坚持。</p><p class="ql-block">1994年12月领取毕业证那天,阳光照在烫金字体上折射出虹彩。那些被焊枪烫出的伤痕,如今都变成了翅膀上的眼状斑纹;曾经呛人的松香烟雾,化作鳞粉在阳光下闪烁。当我打开现在的办公抽屉,迷你焊枪和《半导体入门》静静躺着——这是蜕变者保留的幼虫记忆,提醒着每只蝴蝶都不要忘记自己破茧时的勇气。</p> 焊进生命的习惯 <p class="ql-block">如今在财务数据流中翩跹的我终于明白,青春期的所有困顿都是自然安排的蛹期。焊枪固定的不是命运,而是让我们成型的模具;自考长征不是折磨,是翅膀必须经历的压力测试。当某个加班的深夜,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电路板纹路时,突然有金属粉末簌簌落下——那是三十年前的茧衣,正化作这个时代最珍贵的鳞粉。偶然得知当年摆弄的电路板就是芯片雏形时,突然莞尔——原来早在八十年代,我就与这个改变时代的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曾在十九岁的夜里,经过反复的摸索和实践,我终于做成了一台自制收音机。当我第一次收听到自己制作的收音机传出的声音时,那种喜悦和自豪感是无法言表的。我成功了,我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做出了别人能做到的事情。</p><p class="ql-block">青春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那些焊枪烫出的茧子,早已化作生命的年轮;当年在电路板上连接的梦想,如今在数字世界里延展。或许人生真正的圆满,就是把所有遗憾都焊成接口,让每个平凡日子都成为通向星辰大海的跳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