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老

沃龙

<p class="ql-block">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当五月的风掠过北京长安街的国槐,我总听见时光深处传来铮铮铁响——那是1919年青年们折断的手杖化作的惊雷,是百年不散的青春剑气在天地间回荡。 </p> <p class="ql-block">  世人常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却不知青春岂止朱颜?你看那办公室熬红的双眼,山野间晒黑的面庞,工装服上未干的汗渍,都是岁月盖不住的青春印章。两鬓飞霜何妨?胸中自有不灭的朝阳;皱纹暗生无惧,眉间犹驻着未冷的锋芒。 </p> <p class="ql-block">  犹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理想如野火般燃烧的岁月。那时的我们,穿着洗得发白的海军衫,骑着二八自行车穿过晨雾,车筐里装着油墨未干的诗刊。挤在狭小的宿舍里,争论着尼采与萨特,朗诵着北岛与海子,把朦胧诗抄在泛黄的笔记本上。我们相信,思想可以像春天的野草,冲破冻土,野蛮生长。 </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大学校园,每到黄昏,广播里就会响起《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声飘过操场,飘进图书馆的窗棂。我们捧着《走向未来》丛书,在路灯下读到深夜,仿佛每一页都藏着改变世界的密码。我们写诗、弹吉他、办文学社,在清华园里、未名湖畔、“实事求是”校训石旁谈论着“振兴中华”的梦想。我们没有智能手机,没有高速网络,但我们拥有最奢侈的东西——对未来的无限热望。 </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青春是崔健嘶吼的《一无所有》,是张艺谋镜头里黄土地的苍凉与倔强,是女排姑娘们扣杀时震彻云霄的呐喊。是中国足球队3:0战胜科威特队的激情游行,是大学生们国庆游行举着“振兴中华”的横幅,在天安门广场上奔跑的身影;是第一批下海的年轻人,怀揣着《中国青年》杂志,挤上南下的绿皮火车,去深圳、去海南,在时代的浪潮里寻找自己的坐标。</p> <p class="ql-block">  如今,岁月更迭,但青春的内核从未改变。敦煌的修复师俯身洞窟,三十载春秋描摹飞天,指尖的细纹里栖着千年丹青;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总设计师,双鬓斑白却仍为“嫦娥”奔月而彻夜难眠,眼中的光芒比戈壁的朝阳更亮。青春是永不结痂的伤口,永远为理想渗着热血;是深秋的枫叶,愈经风霜愈见赤诚。 </p> <p class="ql-block">  这个时代最动人的风景,是地铁里捧着单词本的快递小哥,是乡村振兴馆中直播带货的“银发主播”,是凌晨实验室亮着的灯下,那些与星辰对望的年轻眼眸。他们都在证明:青春不是身份证上的数字,而是血液里奔腾的加速度,是面对“不可能”时偏要再试一次的倔强。 </p> <p class="ql-block">  犹记威海石岛港遇见的老渔夫,七十高龄仍日日驾船出港。“他们说我该歇着了,”老人扯着渔网大笑,“可潮水还在来,鱼群还在游,我的桨怎敢停?”此刻忽然懂得,五四的火种从未熄灭——它藏在每个不甘躺平的身影里,在每个“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定中,在每双被生活磨出茧子却依然温热的手掌间。 </p> <p class="ql-block">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当远方的风掠过耳际,且看新时代的新老青年正以不同的姿态奔跑:有人如利箭破空,有人似老牛垦荒,有人若溪水穿石。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那颗永远向着光明的赤子之心。 </p> <p class="ql-block">  值此五四,愿你我永远做追风的少年。纵使两肩落满雪花,依然能听见胸中战鼓雷鸣;哪怕身处暗巷,依旧保持着仰望星空的姿态。须知青春的真谛,正在于明知岁月易逝,偏要以滚烫的灵魂把每一个“今天”,都熔铸成不朽的青铜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