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子產受騙

香蓮

<p class="ql-block">從前有人送條活魚給鄭國的子產(後人尊稱春秋第一人),子產叫主管池塘的小吏把它續養在池塘裡。那人卻把魚煮來吃了,返回來稟報說:“剛放進池塘裡時,它還困乏懶動;一會兒便悠閒的離開了。”</p><p class="ql-block">子產說:“它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了!它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了!”</p> <p class="ql-block">那人從子產那裡出來後說:“誰說資產聰明呢?我明明已經把魚煮來吃了,可他還說:‘它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了!’ ”</p><p class="ql-block">君子可能被他認為合理的謊言所欺騙,但不會被他認為不合理的謊言所欺騙。</p> <p class="ql-block">子產作為一個宰相怎麼會那麼容易受騙呢?而下面的小吏怎麼敢去吃宰相的魚呢?即使吃了魚又怎麼會到處宣揚呢?種種不合理的背後其實是孟子在告訴我們,這個故事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記得有個故事,說皇帝出去狩獵。每次箭一射出去,就有人用箭射中獵物。當然會解釋說是皇帝射中的。皇帝知道這是假的,也認為這個理由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欣然接受了。</p><p class="ql-block">孟子這個寓言故事就是在講人們明明知道很多事情是假的,只要符合自己的需要,也會去接受。</p> <p class="ql-block">孟子用了一個漏洞百出的故事,來諷刺那些為了自己的面子和利益,而去接受一個錯誤理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明知道是錯的,卻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接受它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