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游随笔22 爬山

游魂3229

<p class="ql-block">巴尔干半岛游随笔22 爬山</p><p class="ql-block">5-4,四月初七,星期日,晴,11-24度(萨拉热窝)</p><p class="ql-block">爬山,行12.5公里。</p><p class="ql-block">在市区转了几天,决定今天爬山。萨拉热窝四周都是山,今天的目标是住处北面的山,山上有移动信号架,老远可见,就只此山头。标志明显,便于寻找目标。这样的山头应该有道,危险性小。信息后面的山峰高,估计人迹罕至,难找到登山路线,甚至根本就没路。难度大,危险性高,距离长,成功概率低。取较容易的路线应该正确选择。</p><p class="ql-block">早上小雨,出门时阴天。不知山头名称,无法查路线,无法导航。只能按方位行进。别看目标有高高的铁架,穿过市区,行进中根本看不到。反正往北面走,往高处走就是。沿途都是房屋到海拔790米处是最后一栋民居。出城区,目标就明确了。公路由油路变砂石路,向东北方向延伸。离开公路,沿小道向上攀爬,翻过小垭口,忽见铁架就在前方。喀斯特地貌,山上有高大粗壮的松树林,林间没灌木,是草地。可以非常方便地直奔目标。</p><p class="ql-block">最先到达由8根柱子支撑的八面平台,平台是一个穹顶,穹顶正面是八面形的石柱,八个面上镌刻人名及生卒时间,这是在波黑战争中牺牲的英烈。旁边有栋三层小楼,屋顶造型有些特别。没进入内部察看。因为有两人在外面摆置桌椅,这里是商业服务点。有公路到达这里,而且停了不少车辆。</p><p class="ql-block">最后到铁架下,有4个较高大的铁架,对应的是不同的电信运营商,当然还有其他设备。和国内情况差不多。这种多家经营模式,看似在竞争中,老百姓受益。实际是重复建设 浪费社会资源。</p><p class="ql-block">围绕山头转了一圈,想寻找适合的下山路线,当然最简单最容易的是走公路下山,可路沿山脊向东延伸,距离较远。最熟悉的是原路返回,不想走重复路。正好有两人赶羊群到铁塔处,像是要下山。问是否可以下山,得到肯定,跟着走,到达有房屋的地方,自然有路。</p><p class="ql-block">回到住处,问小林同学,山的名称,他不知道,第一见到。问住处老板,回答是“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不过从其他地方得知:萨拉热窝周围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Dinaric Alps)所环绕。</p><p class="ql-block">从山下往上走,很多房屋外装饰漂亮、体量大,占地面积大,有的估计有几亩地。种有果树、花草、蔬菜,有的还建大棚种菜。这也反映了当地贫富差距之大的社会现实,这些情况和国内差不多。</p><p class="ql-block">从一些老房屋、烂房屋可看到墙体结构。砖墙隔一定高度放置方木,木质框架能使墙体形成一个整体,更安全稳定。少量房子屋顶只一个坡面,也就是“房子半边盖”。</p><p class="ql-block">进城找了两家超市都不开门,原来今天是星期日。到农贸市场,也只有几个摊位在营业。价格比超市贵。别人休息他工作,贵点也正常,有菜就行,买的不多,贵就贵点。</p><p class="ql-block">爬山,不一样的感觉,安静,风景好,空气好、视野开阔。见到一种植物,一根粗壮的茎,顶着一圈叶子。用“识万物”查,三个答案:铁筷子、天南星、血满草,仔细比对都不像。</p><p class="ql-block">到此行程结束,明天就要离开萨拉热窝,开启返航模式。再见菠黑,再见巴尔干半岛。</p><p class="ql-block">2025-5-4于萨拉热窝</p><p class="ql-block">2025-8-19于安顺修改整理</p><p class="ql-block">上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x3tggi?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88381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巴尔干半岛游随笔 游莫伊米洛森林公园</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下篇:</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p0ujzq?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88381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土豪家里一日游</a></p> <p class="ql-block">老式房屋的窗户变精致</p> <p class="ql-block">老式房屋的窗户变精致</p> <p class="ql-block">老式房屋房墙体结构,中间一层方木</p> <p class="ql-block">老式房屋的窗户变精致</p> <p class="ql-block">山坡住户</p> <p class="ql-block">再次见到房子半边盖</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山上植被</p> <p class="ql-block">看城区</p> <p class="ql-block">山上民居</p> <p class="ql-block">山上民居</p> <p class="ql-block">山上民居</p> <p class="ql-block">山上民居</p> <p class="ql-block">山上民居</p> <p class="ql-block">山上民居</p> <p class="ql-block">最上一栋民居</p> <p class="ql-block">山上民居</p> <p class="ql-block">离开公路,沿小道朝目标前进</p> <p class="ql-block">林地草地风景美</p> <p class="ql-block">这是什么植物?</p> <p class="ql-block">英烈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英烈纪念亭旁边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电信发射塔,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跟着下山</p> <p class="ql-block">山上人家,房前屋后的蔬菜棚</p> <p class="ql-block">山上人家</p> <p class="ql-block">城中老民居</p> <p class="ql-block">从住处看爬山目标点</p> <p class="ql-block">徒步路线行程</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基本情况</p><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Sarajevo)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坐落在萨拉热窝河谷中,四周环绕着狄那里克山脉,平均海拔518米。</p><p class="ql-block">一、基础信息</p><p class="ql-block">人口:市区约27.5万,大都市区约55.5万(2023年数据)。面积:142平方公里,下辖老城、中心城、新城、新萨拉热窝4个行政区。</p><p class="ql-block">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过渡带,年均温约10℃,1月均温-0.5℃,7月均温19.7℃;冬季多雪,夏季多雨。</p><p class="ql-block"> 语言: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均称"Sarajevo")。</p><p class="ql-block"> 二、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1. 古代与中世纪:</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已有布特米尔文化;罗马帝国时期称"硫磺温泉"(Aquae Sulphurae);斯拉夫人7世纪迁入,1263年建城。</p><p class="ql-block">2. 奥斯曼帝国时期(1461-1878年):</p><p class="ql-block"> 成为巴尔干第二大都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16世纪清真寺超百座,1660年人口超8万。留下老城区巴什恰尔希亚(Baščaršija)集市、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等奥斯曼遗产。</p><p class="ql-block">3. 奥匈帝国与世界大战:</p><p class="ql-block"> 1878年被奥匈吞并,引入有轨电车(1885年欧洲首条)。1914年斐迪南大公在拉丁桥遇刺,引发一战。</p><p class="ql-block">4. 南斯拉夫时期(1945-1992年):</p><p class="ql-block">二战后作为波黑首府快速发展,1984年举办冬奥会(社会主义国家首次),人口达43万。</p><p class="ql-block">5. 波黑战争(1992-1996年):</p><p class="ql-block">经历现代史上最长围城战(1425天),1.15万人丧生,城市严重损毁。1995年《代顿协议》后启动重建。</p><p class="ql-block"> 三、文化与宗教</p><p class="ql-block">多元宗教共存:伊斯兰教(清真寺)、天主教(圣心大教堂)、东正教(圣母诞生主教座堂)、犹太教(旧犹太教堂)并存,被誉为"欧洲的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 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 巴什恰尔希亚集市:奥斯曼风格手工艺街,以铜器、银器、木雕闻名。</p><p class="ql-block"> 维耶克尼察市政厅:奥匈时期摩尔复兴风格建筑,曾为国家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萨拉热窝隧道博物馆:围城战期间的生命通道。</p><p class="ql-block">节庆与艺术:</p><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电影节(巴尔干顶级)、爵士音乐节;2019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电影创意之都"称号。</p><p class="ql-block">四、经济与交通</p><p class="ql-block">产业:战后转型为服务业与轻工业主导,重点企业包括电信(BH Telecom)、制药(Bosnalijek)、能源(Energopetrol)和酿酒(Sarajevska pivara)。</p><p class="ql-block"> 交通:</p><p class="ql-block"> 有轨电车:1885年开通,现存7条线路,2023年升级车辆</p><p class="ql-block"> 国际机场:西南郊布特米尔机场,占全国航空客流60%以上。</p><p class="ql-block"> 公路网:连接"Corridor Vc"欧洲走廊(布达佩斯-普洛切)。</p><p class="ql-block"> 五、城市现状</p><p class="ql-block">战后重建:市中心战争痕迹基本消失,新建BBI中心、阿瓦兹大楼(巴尔干最高摩天楼)等现代建筑。</p><p class="ql-block">旅游亮点:</p><p class="ql-block">奥林匹克遗址:特雷贝维奇山滑雪场(缆车2018年重建)、伊格曼雪橇道。</p><p class="ql-block">拉丁桥:斐迪南遇刺地,设事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国际联系:1981年与天津结为友好城市;2019年位列全球城市500强第494名。</p><p class="ql-block"> 结语</p><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以群山为屏、多元文化为魂,从奥斯曼商埠到冬奥之城,从战火涅槃至和平重建,始终是巴尔干半岛的历史缩影与活力中心。今日漫步老城,铜匠街的叮咚锤音与咖啡馆的香气交织,诉说着"欧洲耶路撒冷"的坚韧与新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