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彩 泉 州

大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海南过冬呆了小半年,北归途中到福建泉州小住5天。这是一个心心念念的地方。老伴儿的外甥在这里的高校任教,多次邀请我们去。在他的陪同下,我们游览了泉州的市容、景点、博物馆,品尝了众多特色美食。外甥是艺术理论教授,对于泉州的历史文化有所研究。在他如数家珍般的介绍下,我们对泉州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感受颇深。概括起来就是,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是一座多元文化荟萃的城市,是一座领风气之先的开放型城市,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还是一座台海两岸、海外侨胞血脉传承亲情交织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五彩缤纷的城市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泉州是蓝色的,是中国较早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大都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泉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其最辉煌的时期是中国宋元时期。其辉煌来自于它的开放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的开放性最重要的是它在经济上的开放。泉州当时是东方最大港口,是世界海洋贸易的中心,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先是与东南亚国家、其后又远至阿拉伯、波斯、印度和非洲东部沿海地区通商往来。在宋代与40多个国家开展海洋贸易,至元代多达100多个国家。中国的船队载着丝绸、瓷器和茶叶远销各国,并转至欧洲。海外的香料、药品和象牙等奇珍异宝则由此销到中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在宋元时期达到其鼎盛时期,有三大原因。其一,国家需要与重视是前提。宋代中国西北边境受外族危胁,陆上丝绸之路闭塞。朝庭另辟蹊径,推出一系列开放政策,包括对外商货物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政策落实,甚至聘请阿拉伯商人蒲氐家族掌管负责对外海洋贸易的市舶司,努力打开海上丝绸之路。其二民众基础是关键。泉州人具有向海而生、勇闯天涯的性格和传统,这是开拓海上丝绸之路雄厚的民众基础。上下联动,使泉州超过了广州、宁波,成为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第三,科技进步是保证。宋代的造船业、航海业空前发达,泉州是造船重镇。泉州人发明了“水密舱”技术,使船舶具有抗击风浪远行的能力。对指南针、罗盘的应用和对于季风气候规律的掌握,进一步促进了远洋航行。此外,当地以海洋贸易为中心,推进手工业生产,为外贸出口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其中德化县生产的德化白瓷作为中国四大名瓷之一,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的繁荣,引起了世人的瞩目。马可波罗称泉州为“世界第一大港”,还有人称之为“光明之城”,盖因其夜夜灯火通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第一个以整个城市为单位的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包括了22个子项目。我们选择参观了最有代表性的开元寺、洛阳桥、清凉山老君岩造像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化上的开放性是泉州开放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泉州人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国商人和宗教人士到这里经商、传教。许多人长期定居在泉州,最后成为当地居民的一部分。来自阿拉伯在这里定居的人,成为当地回民的主要来源,现在有6万多人。他们又以聚居为主。比如泉州下辖的晋江市陈埭镇,有2万多回民。这里是中国的鞋都,产量占全球鞋产量的8%以上,有安踏、特步等7000多家企业。安踏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就是回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以其‌多元宗教共存‌的独特现象闻名,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这一称号源于其历史上曾拥有6000多座宫庙,供奉500多位神祇,以及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多种宗教建筑和遗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在宋元明清也是中国佛教在南方最兴盛的地方之一。现在依然香火鼎盛。同时,开元寺、𠄘天寺又被台湾及海外佛教人士视为祖庭,对外交流不断。开元寺大殿门口有一幅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道出了佛教在泉州的兴盛。目前泉州尚有400多佛教场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道教在泉州影响也很大。现存200多道教场所。清凉山老君岩造像最为出名。元妙观是闽南道教祖庭,也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有一定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间宗教最出名的是妈祖文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上,泉州还有摩尼教、印度教场所和信众。现在存有一些建筑物遗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是黄色的。说她是黄色的,是因为泉州人是炎黄子孙,是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群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人有四个主要来源。一是中原汉人南迁。这是核心来源。中原汉人来自于河南、山西、陝西等北方地区。在许多居民家中,仍然保留着表明家族源流世系的宗族堂号。如“颖川𧗠派”、“陇西传芳”等(见图)。还有“晋江”、“洛阳桥”等地名桥名,无不显示着与中原地区的渊源关系。二是古闽越族与早期开发迁入。三是海外族群融入。如前所述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定居,并与汉人通婚、汉化。四是省内及周边地区的迁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种以中原汉人为主体,融合古闽越族、阿拉伯波斯移民及少数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族群结构,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性与文化包容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泉州市与台湾省在血缘、历史传承和当今经济文化交流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在泉州市有《闽台缘》博物馆,展示了两地的深厚渊源。你看泉州的位置,往东过台湾海峡正对台湾岛中间位置。台湾省2300多万人口,祖籍为福建泉州的有900万。要知道泉州常住人口才880万!泉州与台湾省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台湾地名与泉州相同的达180多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还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海外泉州籍华人华侨的数量约为950万‌,分布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为最多。菲律宾150万华人,80%是泉州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综上所述,海内海外泉州人由三个900万人组成:泉州本土近900万、台湾900万、海外950万。泉州人向海而生,勇闯天涯的性格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在泉州,你会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感受到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也会处处感受到侨乡侨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是绿色的。泉州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地方。泉州人是爱拼敢赢的群体。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是他们精神特质的真实表达。历史上他们“向海而生”,走遍天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他们同样领风气之先,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一个镇子可以成为中国鞋都,一个村子可以成为世界级拉链产地,高档石材、高级白瓷享誉海内外。习近平主席肯定的“晋江经验”就是“爱拼、敢拼、会拼”。这里民营经济高度发达,县自为战、镇自为战、家族为战,充分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千亿级、百亿级、十亿级的大企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也形成了科技研发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是红色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泉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开展活动的地方。1926年,这里成立了第一个党组织惠安支部。不久成立了泉州特委。此后22年中,党领导的地下斗争和武装斗争薪火不断。朱德同志曾率领部队开拓闽西根据地,到达永春县。抗战时期,党组织动员海外华侨,捐款捐物、回国参加抗日斗争,做出了积极贡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的红色,更来自于她的古建筑。泉州的古建筑称为“古大厝(cuo),又称“皇宫起”或“红砖厝”。其建筑风格与殿宇相似,外观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代表‌‌。屋顶为硬山式,脊部常有双翘燕尾脊‌‌。墙体多采用红砖白石,采用“出砖入石”的砌墙方式,整体色调鲜艳且富有地方特色。建筑细节上,古大厝的正立面常包含砖雕、石雕、木雕和灰塑等多种工艺,展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泉州古大厝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当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承载了从宋元至清朝的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变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是白色的,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著名的西街,店铺林立,游人如织。各种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头戴“簪花女”花环的年轻女子在街头驻足拍照。赵丽颖曾扮“簪花女”拍照,带火了一个产业:众多花店为姑娘们打扮装饰,摄影师随行拍照。听说200元左右可以提供30张照片,包括化妆。与此相关,又出现了“阳台文化”,一些酒吧、咖啡馆把建筑物楼顶装饰出来,用于游客拍照。即可拍摄楼顶装饰,又可拍远处的风景。西街离开元寺近,在楼顶以开元寺双塔为背景拍照成为热门拍摄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泉州,外甥带我们吃了一些当地特色美食。最喜欢的是斯丹姜母鸭,还有海蛎煎。令人回味无穷。回来时在福州特意给孩子带了一只姜母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之行,4晚5天。要看的东西太多,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多亏有外甥这个文化人做导游,领我们去了最经典的地方,深入介绍了许多东西。虽然时间有点短,但是也了解了很多。总体感觉,泉州很了不起,有特色,有底藴,有活力,值得一看再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别时恋恋不舍,相约还要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