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走进风景秀丽的麦积山,驻足停留,欣赏石窟佛迹,让人在心灵深处得到净化和升华。今有幸赏而记之,留日后追忆,幸哉。</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又名麦积崖,地处西秦岭北支东段,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天水市东南部,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北邻渭水,南携嘉陵,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古称“秦地林朱之冠”,山西南面的峭壁之上,开凿有我国的四大石窟之一,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之称的麦积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历史悠久,早在1600年前就享有盛名。五代人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丈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景区的自然景观体现着独特的历史背景。麦积山景观的形成基于三种文化传统。其一,北朝诸多西北政权依靠佛教文化主导文化生活,僧人、王室、官员等各层人群开窟塑像,并将其塑造为佛陀说法的灵鹫山。其二,崖体得到充分开凿之后,又建立舍利塔、灵芝、佛寺等,实现政治文化与佛教紧密联系。实体呈现出佛教与政治文化传统观念的双向互动。其三,唐宋以来,更多文人到此游览访胜,陆续在麦积山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对麦积山崖体进行题记、创作,促成了对麦积山文化景观的形成。</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开始建造于公元384—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后于公元477年有所发展。据记载,西魏文帝皇后乙弗氏死后,为埋葬乙弗氏皇后,在这里开凿麦积崖为龛[kān]。公元561—572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在这里建造七佛阁。公元601年隋文帝时期,在这里建造了舍利塔。后来经过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的开凿扩建,就成为了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植物景观园内景色秀丽,园内有大面积的落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共有1800多种146个科目的种子植物。由于其多样的植物种群,麦积山植物园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面积最大、收藏植物种类最多的植物园之一,并被誉为“西北植物基因库”。加上生态林业工程、人工雕塑和古典建筑的配套建造,植物园同时兼备了森林公园的格局,具有观光旅游、科研教学等多重价值。</p> <p class="ql-block"> 此次麦积山之旅,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感受到华夏古代文明的辉煌灿烂,也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如有机会,将再次往而目睹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