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艺坛多锦绣 视觉觅踪迹</p><p class="ql-block">——《聚焦新重庆:艺苑撷英、视觉浪潮》综述与回顾</p><p class="ql-block"> 温顾而知新。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沏上一杯香茗,坐在宁静阁静静回忆并撰写2009年初春,我受聘重庆电视台《聚焦新重庆》栏目,任执行总监兼总策划时的点滴往事和逸闻花絮。</p><p class="ql-block"> 2009年春节后,到栏目组,经过认真筹备,很快组建采访、拍摄团队。我清楚地记得,2009年3月8日,在重庆湖广会馆东水门城墙举行隆重开机仪式。市委老领导甘宇平同志到场为开机揭幕。重庆微刻工艺美术大师潘启慧受我之邀蒙蔽双眼微刻:“东方艺术,万丈光芒”吉祥语助兴。</p><p class="ql-block"> 彼时,我穿着一件橘黄色的栏目短袖工作服(如今16年过去了,仍保留两件,时时穿在身,相信归来仍是少年),带领栏目摄制组走访了全市10多个区县和工艺美术展会拍摄《聚焦新重庆:艺苑撷英》专题节目共计100集。然而,每集播出时的片头,导演指定由我穿着白色唐装执笔挥毫录制,每期如此,贯穿始终。</p><p class="ql-block"> 《聚焦新重庆:视觉浪潮》20集。每集10分钟。两档节目:当晚19.10分在重庆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第二天同一时间重播。</p><p class="ql-block"> 重庆市委原副书记、重庆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甘宇平同志担任栏目总顾问。2009年3月13日,他应笔者盛情邀请,挥毫为栏目题词:巴渝奇葩,异彩纷呈(见附图)。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给栏目组同仁的鞭策和鼓励。我们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只有奋力躬耕,才能更好地为山城观众奉献一档独具巴渝特色的视觉盛宴。</p><p class="ql-block"> 当时,策划拍摄两档专题节目,一组面对高校艺术学院,另一组面对社会文化单位和工艺美术人才。遴选采访单位和各类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众多。每天要阅读大量相关资料,伏案撰写拍摄方案和专题片解说词。这是一项海量工作,全身心投入,认真思考,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文化学者和每一个艺术家做好每一集专题片,力争实事求是,客观翔实,出新赋彩。用视频彰显不同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特质。让观众认识、了解一个有担当,有社会情怀,有成就的文化学者和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聚焦新重庆》原为《关注重庆》,是重庆电视台一档高品质主要节目之一。时任市长王鸿举为栏目题词:外塑形象交朋友,内聚人心谋发展(见附图)。节目自开播始,策划先行,求新图变,打破固有模式,人物采访,因人有别,拍摄提炼,剪辑浓缩,让重点溢彩,四时花香。我们以独特视角,精致笔触和镜头,展现巴渝文化之魂,艺术之美。总之,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人类智慧;每一种技艺背后,都蕴藏着人文情怀和鲜活故事。东方艺术博大精深,我们携手高校书画家,社会单位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寻找巴渝最具特色的典藏之作,精选最受大众欢迎的至尊佳作。节目注重文化性、艺术性、观赏性。内涵丰富,开篇拍摄的人物专题片应该是西南大学德艺双馨的方凤富先生(上下两集,有光碟佐证)。之后,为了故事题材的拓展,我和摄制组又来到忠县官坝镇中心小学校。这是方凤富先生当年就读的小学母校。诤友范忠民老师时任该校校长。在范校长大力支持下,摄制组对官坝镇一位分管教育的女书记、范校长本人和方老母校进行了实地采访,该校走出了三位科技、文化名人,植物学家方文培,国画家方凤富和20世纪70年代毕业于官坝小学的杨毅(曾任国台办新闻局局长、国台办发言人)。校园内那颗百年罗汉松是一道风景线,奇松给我留下深刻印相。培根铸魂,育人如松。专题片播出时命名为《根深叶茂花更红:——来自忠县官坝镇中心小学校的报道》。彰显方凤富先生与60多年前就读小学母校的情与爱。多年来,方凤富先生向官坝镇中心小学校赠送的书籍、画册、国画作品、体育用品不少,并设立奖学金,捐赠经费近百万元(其中包括鲤鱼村小学校)。刘铁中、蔺学乡、王玉莲、李明菊、甘锡青、朱渝生等同志还随方凤富先生到学校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书画笔会,让师生现场观摩,并观看学校师生庆“六一”文艺表演。观后,激情澎湃,让我又回到少年时代。离开学校半个多世纪了,的确有一种时间的穿越感。方凤富是官坝镇中心小学校的荣誉校长,他常回母校走走看看,慰问师生,听取汇报。有道是,饮其流者怀其源。本期专题节目首播和重播时,我都提前通知范校长组织师生收看,并将专题片刻成光碟送学校妥为保存纪念。之后,这期专题片被评为优秀节目。</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支摄制团队,风华正茂,吃苦耐劳。大家冒着酷暑,深入有关区县和高校,用手中的镜头聚焦高校艺术家、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身怀绝技的艺人,进行多维度釆访报道。他们的事迹和艺术在电视台播出后,收到极佳宣传效果,提升了这些教授、工艺美术行业和艺术工作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p><p class="ql-block"> 《聚焦新重庆:艺苑撷英》,不但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而且还是重庆直辖以来,首次采用电视媒体对巴渝传统工艺美术和民间艺术进行全面、系统、深入、集中报道。其力度之大,时间之长,在重庆工艺美术史上是绝无仅有一次重大举措。</p><p class="ql-block"> 如今,当年许多单位的领导调动或退休了,有的艺术家因病去世了。然而,他们的事迹、作品和音容笑貌,却留在镜头中、光碟里,以史明志,启迪后学。</p><p class="ql-block"> 在拍摄《聚焦新重庆:视觉浪潮》专题片时,我带摄制创作团队,来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马一丹教授工作室,对马一丹倾情创作的巨幅水墨人物画《浩气长流》之抗战篇,进行全景式采访拍摄,作品巨大,每一个人物如真人大小,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让人震撼。节目制作配音完成后,提前作了播出预告。然而,当晚播出送审样片时未能过审。全片塑造人物全是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重要政治、军事人物、民主人士和外国友人,要求修改剪片,改写解说词。这一突发事件,打破了正常播出顺序。并向主创团队敲响了警钟。之后,我请马一丹教授到编辑部现场,根据主管部门要求,在电脑前修改剪片,最后才得以过审。这是在我主持拍摄的120集专题片中,唯一一次未一次过审的片子。客观讲,有其特殊性。所以,至今印相深刻。</p><p class="ql-block"> 为提升专题片的质量和收视率, 2009年,在节目播出40期和60期时,摄制组分别召开了两次作品研讨会。邀请重庆市和渝中区经信委、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重庆电视媒体同行、高校专家学者、全国和省市工艺美术大师、市级非遗传承人……到会看播出样片集锦,虚心听取大家真知灼见,从而改进拍摄思路,提升播出质量。</p><p class="ql-block"> 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甘宇平,会长张复,常务副会长何发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许世虎教授,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老所长刘重来教授,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王德年、邱正伦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柯愈勄、潘启慧等参加研讨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我们改进工作,提高拍摄质量颇有借鉴意义。在此期间,为祝贺节目播出,曾邀请方凤富、邱正伦教授和李忠才、蔺学乡、甘锡青、肖一、谢义泉诸兄开展书画联谊笔会。增进与媒体的友谊。记得方凤富先生画了一幅《硕果清香》的葡萄画送给栏目组留着纪念。</p><p class="ql-block"> 看片研讨会召开之后,为拓展拍摄视角的深度与广度,2009年7月20日。我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和陈航院长商谈,决定为美院当时在岗的9位教授:陈航、刘曙光、付念屏、戴政生、邱正伦、马一丹、李白玲、刘培培、凌承纬(特聘),每人拍摄一集专题片。同时,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单独制作一期学院综述节目。合同签定后,专题片定名为《聚焦新重庆:视觉浪潮》,片名由陈航教授题写,邱正伦教授任顾问。</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10日,教师节当晚正式在重庆电视台公共频道与山城观众见面了。陈航教授看后第一句话告诉我:“比我想象地要好,说明团队是有实力的”。有此评价就行了,值得欣慰。无庸置疑,我们首次合作是成功的。</p><p class="ql-block"> 在《聚焦新重庆:艺苑撷英》拍摄100期即将结束时,我带领摄制组来到北碚蔡家天印,在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住了一夜,研究拍摄方案。那时,已进入初冬,当晚,刘映升老师还为摄制组同仁烤了一只自家养的鸡招待大家。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具有特殊性,经申报我们为刘映升老师父子创办的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拍摄制作了上下两集专题片。这是重庆媒体最早关注报道的载体。如今,刘映升老师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鲜活的事迹和藏品,却留在人间。</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北碚区工艺美术协会召开年会。会议结束后,摄制组当即决定驱车随王德年教授去家中拍摄王德年、梁世惠伉俪艺术家专题片。节目播出后,画家王德年先生向摄制组赠送了一幅《大肚罗汉图》留着纪念。此情此景,历历在目。我们还采访了小人哲学的倡导者、践行人杨中平,拍摄专集。诗评家蒋登科教授为其站台,向观众热情介绍主人翁。</p><p class="ql-block"> 《聚焦新重庆:艺苑撷英》等两档专题节目,能够顺利播出,是集体智慧,笔者创举。</p><p class="ql-block"> 在我曾经工作的传媒生涯中,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纸媒,到21世纪2009年的电视传媒。在此期间,我认识了诸多有识之士。这段往事和经历:镌刻的是生命刻度,铭记的是每日芳华。一句话:往事并非如烟,且值得回味与总结。毫无疑问,历史和年表是自己书写的,任何人无法替代。</p><p class="ql-block">撰稿:渝生</p><p class="ql-block">编辑:孑佬</p><p class="ql-block">审核:百川</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4日于忠州</p> <p class="ql-block">外塑形象交朋友</p><p class="ql-block">内聚人心谋发展</p><p class="ql-block"> 王鸿举题</p> <p class="ql-block">巴渝奇葩</p><p class="ql-block">异彩纷呈</p><p class="ql-block">甘宇平为栏目题词</p> <p class="ql-block">16年前,我的工作服仍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2009年4月底,笔者在主持《聚焦新重庆:艺苑撷英》研讨会上发言</p> <p class="ql-block">专题报道官坝小学</p> <p class="ql-block">官小学子世界杰出植物学家——方文培</p> <p class="ql-block">70年代官小学子——杨毅</p> <p class="ql-block">官小学子著名画家——方凤富</p> <p class="ql-block">官小川东第一松——罗汉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