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舒家寨(下篇)

嘎嘎(王亚新)

<p class="ql-block">5月1日是母亲第44个祭日,但是我妻家定好扫墓,也启动我想起应该继续接着前年的《寻找舒家寨》上、中篇——完成两年前的宿愿——去寻觅母亲民国时期与父亲结成连理,从贞丰县到贵阳工作的第一站舒家寨小学。母亲离世于1981年5月1日深夜或2日凌晨,于是我今年5.2再去寻找舒家寨也顺理成章。头晚我电话联系了二哥想他约上姐我们一起去。他说女儿从广州家来贵阳了,他们已经定下去游大方百里杜鹃,问我去不,我说“今年的冰雹袭击大方厉害,恐怕不好。”而且我本就不喜欢去凑这类旅游热点,何况我觉得“寻找舒家寨”更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说不定眼前这位美丽女孩,正是1970年代与我擦肩而过的她的后代。或许如此想像也是对她的一种祝福吧。</i></p> <p class="ql-block">黄昏十分,我自驾小车约20分钟很顺利就找到了舒家寨。也就前年我和四哥夫妇上次寻找舒家寨时到过的岩脚寨往前行几百米。见现在的舒家寨就只是三五户门牌上显示着“舒家寨组”即舒家寨村民组。问当地人说:都拆光喽!就是立起的那几栋高楼。看来舒家寨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岩脚寨一样很大片都在上世纪中期成为一些地方国企的仓库!前者有贵州省百货公司大面积(好几个足球场大)的仓库遗址,后者也有几十座巨大而且规范的老库房静静的立于其中。后者还有大面积是贵阳铁路东站的生活区,看上去都是改革开放前与1949年间比较规范的老建筑与后来拼凑融合在一起的棚户或违章建筑。让人感觉这几十年的房地产浪潮也没有使这里人们分享得红利,但是烟火气十足。还让我想起来半个世纪前,十八九岁的我,还是云岩区童鞋社当学徒时,前来这里高攀一位不那么美丽的姑娘而不成。她应该是这里的职工子女或就是职工。我们是在好几位小青年与素不相识的几位姑娘同去都认识的大姐家扫墓认识的。其中一位姑娘特别漂亮,可她没对我有秋波。那位不那么美丽的女孩到似乎勉强表示愿意接触我,肯定是她告诉我或我们地址的,想不起是否在这里找到了她家。也就一两次见面就没下文了,肯定是我童鞋社身份对她毫无吸引力。但是当时的印象这里环境比现在好太多了!那毕竟是堂堂铁路东站大型国企的住宅区。其他哪怕是贵阳城中心都少能与这里媲美。可是几十年后的现在相反——当年的“高大上”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如果今天能与她相遇肯定都认不出彼此,说不定眼前这位美丽女孩正是她的后代。或许如此想像是对她的一种祝福吧!</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拆了舒家寨,建起了新大楼,而今眼目下恐怕也不好卖。</i></p> <p class="ql-block">这里好像一个十分独立又混杂的老旧小镇,舒家寨,寨的形象几乎消失殆尽。大概那些似乎偶有的几棵大树和不小的山林还算得上舒家寨的痕迹或与过去类似。母亲大约1940年代初从遥远的贞丰县刚跨入省城贵阳的舒家寨小学已经太久远了,大概当地老人都无人能记起。“没有听说过,即便有什么小学恐怕都合并到二戈寨喽!”一位垂垂老矣坐着轮椅的老太太说,“拆了大片舒家寨,就立起了那几栋高楼!”好像她并不欣赏如此变化。可以想象民国时期的这片贵阳城外,连绵起伏的大山之下,是美丽的岩脚寨、舒家寨、龙家寨、二戈寨……而且多是苗族、布依族聚居地。与我同姓的某大咖常发视频将贵州与瑞士相比并论,好像有点道理,可我又感觉天差地别。触景生情,1970年的一个周日,我和童鞋社章、李两位十六七岁女孩同行,以一辆自行车前往离城十余公里远的龙家寨——去章的表姐家玩(也是某国企大片库区)。大概是没有或很少通公交车。一路上我骑着自行车,车后章、李轮流坐货架,一段路一段路地带。因为我们都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我很喜欢章,章李按现在的话说是形影不离的闺蜜。可是李坐我自行车时多在说张的坏话。那时候我常去章家玩,她家长也比较欢迎。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去她家时,她父亲向我射出愤怒的目光,她母亲一副为难无奈的神色,吓得我从此再不敢踏入章家门了。后来听章说,李把我“想吃天鹅肉”的密闻告诉了章的父母。后来李和我接触也不少,但是都没走近过。</p><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仨从龙家寨回来的状态,现在还真一时想不起来了,肯定也离不开那辆比较老旧的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舒家寨一些地盘,贵阳火车东站(生活区)也用上了,但是看上去有点不堪。</i></p> <p class="ql-block">再说我母亲青年时代是贞丰县著名故事“四毛追红军”(倪毛、杨毛、朱毛……)之一,那些年贞丰县称“毛”为幺姑娘(小女儿)。1935年红军过贞丰,停留十几天就走了。四毛相约同跟红军走,家人们都很着急去追了回来。后来倪毛又去重庆,结识进步人士得指引到了延安,被安排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又受编入八路军。杨毛(我母亲)后来上贵阳和我父亲国军官长成婚,先在舒家寨小学教书育人,后又常常跟着夫君随军抗日,后来还曾和贺龙交锋……据说朱毛去了台湾又转至美国。</p><p class="ql-block">几十年后,倪毛(实名倪萍)成为山东省委高级官员,她夫君余休是当地更高官。杨毛1952年参加贵州外专县扫盲工作多年回到贵阳,她夫君起义后下地方在市西路摆摊求生。1960年,倪萍回乡过贵阳与杨毛(杨镇媛)在贵州最高级宾馆云岩宾馆见面小橘。1968年倪萍在山东省的一个小县城农场接受劳动改造时,突发脑溢血去世。最近出版的《北盘江记忆》(贵州大学出版社)是这样记录的:1968年。“一个骄阳似火的午后,山东临沂农场。一位中年妇女,头戴草帽,身着洗得褪色的粗布衣衫,在地里辛勤地为玉米苗除草。突然,她的身体一歪,重重地摔倒,手中的锄头也倒在身旁……</p><p class="ql-block">倪萍是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劳动改造”中突发脑溢血离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以平反昭雪,恢复身份。”</p><p class="ql-block">在此书出版之前几十年,我们家人得到的信息是:倪毛在wg中自杀身亡。我们都想不出她干革命几十年会有犯什么大错?所能想到的也只能是她家庭出身背景——“殷实之家”之祸。她夫君虽然是更高官,至少当时也被靠边站了,肯定救不了她。那些年,连国家主席少奇同志都无人能救啊!</p><p class="ql-block">倪萍的发小闺蜜杨毛(我母亲杨镇媛)wg中也因被定地主姑娘,旧军官(起义)老婆身份,遭整肃。尽管作为旧时代教育工作者,她抛家弃子,离乡背井,积极表现,响应zf号召上山下乡好几年扫盲。回筑后,从国家干部被贬为贵阳市蔬菜公司营业员,辗转于石板坡豆腐店、嘉合路菜场、文化路菜场、最后于老东门菜场退休。还幸好她夫妇俩都有工作,1958年她夫君(我父亲)很明智,从摆摊做小生意人申请参加工作得进入一家市西路的国营小旅社。后来一家人都没有被遣送至农村。但是小小的我遇wg中因家庭出身问题被不允许在国企工作。直到胡耀邦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才有了转机。</p><p class="ql-block">朱毛出走至美国后,很长时间了无音信。后来听说她儿子在美国常青藤大学毕业工作后,于1990年代替母回乡寻根,并有投资意向大受款待。不久前我还听母亲的侄孙女婿,原兴义地区财政局长尹先生说,朱毛的儿子回乡寻根时,我母亲带大的侄儿杨文林(我表哥)也独立接待过这位祖籍在贞丰县的美国佬。后来我又听比我年长5岁的姐姐说:朱毛的出走,是因为她姐夫是旧贞丰县的高官被镇压后,自己痛苦不堪也无地自容。我姐姐还居然说得出姓名:朱毛妹夫郭玉庄(旧贞丰县高官)被镇压,妹自杀,朱毛逃离至台湾,又到美国……</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只见几家门牌,算舒家寨的影子吧</i></p> <p class="ql-block">1990年代初,杨毛(母亲杨镇媛)后人部分子孙回访贞丰。在贞丰一小退休老师罗应芬(杨毛的侄儿媳妇)的引领下进入贞丰一小,拜访90多岁的老校长姜毛(姜仕媛)。在姜毛十分简陋的棚户似房间里,她说我母亲移居贵阳后她接替了杨毛(我母亲)的校长职务。姜毛2015年离世,享年百岁。她始终坚守着贞丰县的教育事业直至退休。在最近出版的《北盘江记忆》的“贞丰女杰”栏目中,姜毛也榜上有名,还被专题介绍,倪毛得大书特书,但在临沂农场的劳动改造中离世也着笔谨慎;杨毛与朱毛轻描淡写。如此安排懂的都懂!</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杨毛的四子与孙看望杨家百年老宅感慨万千</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杨毛本是杨家独女,自己的独女(我姐姐)深情拜访母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闺房。</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1990年代初,杨毛后人到贞丰县见识她从小到青年时代生活的故乡。他们正在走进还盖着青瓦房的杨家老宅。</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如今舒家寨和附近的岩脚寨、农家寨等已经多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国企仓库取而代之。如省百货公司、省糖业烟酒公司、省药材公司等。虽然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少见这些地方国营大企业如星罗棋布在贵州大小城市的下属商店了。或许说现实舒家寨,变异成特别时代的红色商业遗址,或既有一定审美美价值历史景观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这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企老墙与很讲究的地面,或许也能见证舒家寨一些阶段性故事。</i></p> <p class="ql-block">我想如果二哥们没去大方县百里杜鹃游,而是与我一起寻找母亲民国时代进贵阳的第一站舒家寨是不会失望的。因为这里也很美!或独特之美!而且这样的旅行意味深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