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山妈祖宫,坐落在尖山下九龙江边那宛如《鲤鱼》形状的鱼肚岩壁上,旁边就是下渡码头(如今已改建成停车场)。这里风景美不胜收,视野极为开阔,站在此处,美山全村的全景尽收眼底,无疑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它承载着四百多年的厚重历史与文化,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供奉着海神妈祖,还配祀着千里眼和顺风耳。(现存建筑是在文革后由林永桂的父亲林一旺带头重修)。尽管历经无数风雨的洗礼,却依然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庙宇规模虽不大,建筑面积仅300平方左右,采用单檐燕尾歇山式砖木结构,却建造得巧夺天工,玲珑璀璨中透着古朴庄严。宫前门头“天上圣母”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后山的古树更是静静见证了岁月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妈祖祭典是整个活动的核心环节,其仪式庄严肃穆,分为迎神、游神、法事祈福、消灾送神等步骤。</p> <p class="ql-block">每五年一次,在八月二十三日,大家都要扛着妈祖去湄洲岛她的出生地“求火”,寓意着妈祖姑婆回娘家探亲。而今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生日时,八方来客约有1500多人前来给妈祖祝寿。伴随着悠扬的迎神曲,主祭人、陪祭人依次进谒,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表达对妈祖的敬仰与感恩之情。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家乡人民对妈祖的尊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离乡多年,每当闭上眼睛,故乡美山妈祖宫的身影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小时候那些关于妈祖的记忆也随之而来。或许是受父亲的影响,身为美山妈祖宫第一届理事长的他,在小时候就耳濡目染,每年都有好几次,50-80岁的长辈理事们会一起在家开会,他们对妈祖姑婆的信仰与极高的积极性,在我们心中种下了信仰的种子。在异地漂泊的日子里,妈祖信仰早已成为我们的精神寄托,更是维系我们与家乡情感的坚韧纽带!</p> <p class="ql-block">在妈祖信仰的深远影响下,家乡的人们都淳朴善良、互帮互助。</p> <p class="ql-block">如今,很多乡贤虽身处异乡,但对妈祖的信仰从未有过一丝改变。每次遇到困难和挫折,都会想起妈祖的庇佑,心中便会充满力量。妈祖信仰已经成为大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我们在漂泊的日子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作为美山旅外乡贤,我们深知妈祖文化对于家乡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家乡的文化瑰宝,更是连接海内外乡亲的情感桥梁。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家乡妈祖宫的活动中来,为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许是冥冥之中父亲让我继承他的遗愿吧,也是祖祖辈辈们弦歌不辍的精神遗产的庚续传承!</p> <p class="ql-block">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村里若是有人遇到困难,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共同帮助解决。这种邻里之间真挚的情谊,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也让我们在异地他乡时,常常怀念这份浓浓的乡情!</p> <p class="ql-block">除了祭典,妈祖宫还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和歌舞晚会等。</p> <p class="ql-block">每逢妈祖诞辰等重要节日,整个村子都会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之中。总会和家人一起,早早地渡船到对岸的妈祖宫,满怀期待地参与盛大的庆典活动。庆典之时,村民们都身着干净整洁的服饰,手持素香,神情庄重而又虔诚。香烟袅袅升腾,缓缓弥漫在空气中,仿佛在将人们的祈愿传递到妈祖的身边。在游神队伍里,有热闹的鼓乐队、灵动的采茶灯舞蹈队、形象的八仙过海、精彩的山歌戏团等民俗队伍,他们的表演各有千秋,精彩纷呈,热闹非凡,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色彩!</p> <p class="ql-block">美山釆茶灯的表演精彩绝伦,这些山歌戏民俗表演,不仅充分展示了家乡人民的才艺,也很好地传承了家乡的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和传承妈祖文化,让这份古老的信仰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愿妈祖的恩泽永远庇佑着家乡,愿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 文字图片供稿:林永桂</p><p class="ql-block"> 视频提供:林三沐</p><p class="ql-block"> 剪辑、制作:林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