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亦清和、芳草亦未歇一一立夏

望湖精舍主人

<p class="ql-block"><b>文字/摄影:望湖精舍主人</b></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此图片来自网络</i></p> <p class="ql-block">  樱桃红,芭蕉绿,今日立夏,喻示夏天的开始。 </p><p class="ql-block"> 《历书》里说:“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元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说春天的植物到这时己经长大。此时,春天播下的种子,因为气温上来了,雨水也增多了,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迅速生长,大地一片生机勃勃。</p><p class="ql-block"> 立夏日, 根据《礼记.月令》记载,古代帝王在这个时候要率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夏季炎热,遂以火象征,仪式上要祭祀炎帝,君臣人等衣着配饰、连车马都要用火红的颜色,以表达对万物生长的期盼,故称之为迎夏。</p> <p class="ql-block">  立夏三候:“ 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立夏到,稻花深处闻蛙鸣,蚯蚓出来松土,王瓜的藤蔓开始爬上墙,时间不久,消夏解暑的王瓜就会被年迈的阿婆端上灶台。</p> <p class="ql-block">  从气候特点来看,立夏时节,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升高,昼长夜短愈发显著,气温也跟着一路攀升。江南地区正式开启雨季模式,“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的便是这般景象。而华北、西北地区气温上升快,但降水稀缺,就像被“渴”着的大地,急需甘霖滋润。</p><p class="ql-block"> 立夏这一节气的起源很早,可以追诉至先秦时期。在漫长的岁月中,各地形成了很多别具特色的节气民俗,比较常见的有迎夏、尝新、斗蛋、称人等。而除了这些,各地还有一些很有地方特色的立夏习俗。比如在我国河北刑台,立夏却有着“祭冰神”的习俗,可谓“冰火两重天”。而在浙江杭州,当地却把立夏这个节气,过成立夏节,还入选了国家级非遗名录。</p> <p class="ql-block">  “消梅松脆樱桃熟,新麦甘香蚕豆鲜”,在立夏时开始尝新、尝鲜是为春天做场美味的饯行。人们知晓,春宴之后,经过孟夏、仲夏、季夏,渐至三伏,便要积极进取,才能在秋收时无愧于心。</p><p class="ql-block"> 此正值春夏之交,隐于深林茅堂,依山傍水,台阶上爬满青苔,小路上落满花瓣,竹影随风摇曳,鸟儿鸣啼起伏。午睡醒来,打点山泉水,捡几根松枝,煮一壶香茗,弹一曲长琴,翻几页史书,读几首诗文。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悠然于山林间漫步,抚摸苍松翠竹,听阵阵松涛。仿佛诗里就是未来,画中就是当下,琴声就是自己。</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此图片来自网络</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