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这里,共同见证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富在深山有远亲”的美丽山村,今天这里到处穿红着绿,各级领导、文人雅士、商界贤达及当地村民齐聚于五星村沽州文化广场上,共同见证由游洋镇人民政府主办的“诗韵润游洋、文化促振兴”‘五星诗社’揭牌仪式暨古邑文化溯源沙龙活动。</p><p class="ql-block"> 踏上这块介于莆田、仙游、永泰三县交界处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土地,不由得让人想起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诗句。一下车,就与村口的“沽洲驿站”、新鲜的空气、淡淡的瓜果香、浓浓的诗风撞了个满怀。举目四望,松涛竹浪翻滚,成片成片的山茶树你追我赶,房前屋后花团锦簇,植被生态良好。林立的洋楼别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边地头,宽阔的村道纤尘不染,当地的母亲河“沽溪”水沿村欢快地蜿蜒奔流。如果陶渊明还活着,他来到这里后一定会再写世外桃源续集的。</p><p class="ql-block"> 据随行的村干部介绍,五星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这个只有二千八百多人口的山村今天能旧貌焕新颜,得益于国家优惠的“三农”政策,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因地制宜,得益于当地村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的爱拼敢赢的冲劲,也得益于这个曾经是游洋镇最偏远山村里的一批有家国情怀的文人墨客。</p><p class="ql-block"> 沽洲自然村是五星村的“佼佼者”,这个只有七百多人口的山村不但有钱有颜有才,而且民风淳朴、团结友爱。一位衣着得体的大姐笑脒眯地告诉我,她村每年每家每户都会回来过年,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互相拜完年后必大聚开会一次。乡里乡亲在家时亲如一家,在家时即使有隔阂在外时也是一致对外。长辈经常对晚辈说:“无论你们身在何处,老家不能忘,每年至少要回来碰一次面,以免今后连至亲相见都不相识。”</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不少乡村摇身一变成“土豪村”,在沽洲村逛了一圈后,我想称之为“儒商村”。儒商是指具有儒家思想和文化素养,同时又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是的,这里文化氛围极其浓厚,不乏一批有财有才的商人。很早以前,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一些村民就已率先跳出了“一支扁担挑三县、一竿木排度青黄”泥味十足的农门。后来陆续有不少村民不甘于地里刨食的日子而逐渐流向城市,流向“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其中一部分人从事各种商业活动, 他们靠勤劳的双手、丰富的知识和聪慧的大脑白手起家,闯上海、 下西洋,甚至走出国门去外国打拼,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不少业内精英。这些先出去的村民在外发家致富后,又先后带动了许多村民共同出去创业致富,至今已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城里乡下都购置了房产。 在市场经济浪潮下,有识之士仍不忘物质精神“两手抓”。2022年,由余永健、温俊杰出版了《五星村志》;随后由余元钱主编、温俊杰副主编出版了《五星古今诗选》;还创建了“清新五星”公众号和“诗意五星”视频号(由温俊杰主编),今天又成立了“五星诗社”。试问:放眼整个莆田市,有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自然村舍他其谁?</p><p class="ql-block"> 五星村前有“余社”(沽洲余氏诗社),是由余元钱老先生伯侄几个人共同创办的。这位精神矍铄毕业于北大哲学系的余老诗人今年已八十八高龄,余老五十年学诗、四十年写诗、三十年教诗。他的四位亲侄子(四位是亲兄弟)也在他的影响下均成长为声名远扬的诗人。该村至今共创作了一万四千多首诗词,其中有两百多首获国家级奖项,余家四兄弟每人均创作了上千首,现村内诗词爱好者逾百人。今天成立的“五星诗社”是游洋镇继“余社”之后的第三个诗社,共有二十多位社员,他们满腹经纶、出口成章。社长余永健先生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莆田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他于多年前创办了“仙游飞山诗社”并担任社长,该诗社影响力不小,他的诗联成绩斐然,富有经验,至今共创作了二千余首诗词,今由他兼任“五星诗社”社长一职乃众望所归。“五星诗社”不仅仅是五星村的诗社,只要是游洋人都可以加入。在余社长的带领下,“五星诗社”的队伍一定会越来越壮大,定会成为仙游的第二个“飞山诗社”。值得一提的是社员里面有一对会吟诗作画的余氏恩爱伉俪,他们忙于家庭生计的同时不忘诗词歌赋,闲暇时过着闲云野鹤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他俩把世俗婚姻经营成了诗情画意,羡煞了身边不少人。</p><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关于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游洋镇人民政府主办的这次活动意义非凡。今天天朗气清,游洋镇党委书记杨国石在台上掷地有声的致辞如雷贯耳。杨书记说:“五星诗社的成立,绝非一时兴起的文化点缀,而是我们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积极打造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依托景观资源禀赋,把文脉作为源头活水……”他的话音刚落,我脑海中随之浮现出我镇的文脉概况。我镇的文脉丰富多元,涵盖历史遗迹、名人故事、民俗文化、教育传统等多个方面。杨书记的发言如一面高举的旗帜,定能引领游洋镇十七个村传续游洋文脉,弘扬时代精神,共同步入更高远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文化,不仅是乡村的精神内核,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曾经沉睡的古村落,因为独特的历史建筑、民俗文化、新农村建设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五星村也不例外。原来蜿蜒盘旋的古驿道古寨岭早已被贯村而过的两条高速路所替代(自驾去省城福州只要一个小时),特色古民居、老鹰岩瀑布、清水坑瀑布群和冰川遗迹、斩龙岭等众多自然景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往。村民们也“趁热打铁”,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增收,文旅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诗韵乡村,文化为魂,在各级政府及当地各届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五星这个古老的乡村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定能所向披靡,成为集旅游、度假、露营、研学为一体的康养胜地,定能赢取社会各届一致的五星好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