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照片 活动设计 探究活动:秋种日记分享会 <p class="ql-block"><b>活动目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通过观察记录,能够了解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能够大方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种植日记,参与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p><p class="ql-block"><b>活动准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幼儿之前的种子生长小实验记录表或图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不同条件下生长的种子(阳光充足与阴暗、水分充足与干燥等)的实物。</p><p class="ql-block"><b>活动重难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点:能够大方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种植日记,参与讨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难点:能够了解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p><p class="ql-block">活动过程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导入环节(约5分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出示几幅种子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种植种子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自己种的种子吗?它们现在怎么样了?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我们的种子生长小实验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分享观察记录(约15分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邀请几位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或图画,讲述自己种植种子的过程、观察到的变化以及感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我的种子第几天发芽了,长成了什么样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小组讨论与对比分析(约15分钟)</p><p class="ql-block">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条件下生长的种子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问:“这些种子为什么长得不一样?你觉得是哪个条件影响了它们的生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假设,如:“我觉得阳光充足的种子长得更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 总结与分析(约10分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汇总幼儿的讨论结果,用简单的图表或图画展示不同条件对种子生长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如:“阳光、水分和土壤都是种子生长需要的条件,阳光充足的种子生长得更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 展示与分享(约5分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邀请幼儿将自己的观察记录和结论展示在展示板上,或利用投影仪进行分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鼓励幼儿相互欣赏和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后我想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讨思考,判断幼儿在分享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分析他们对种子生长条件的理解程度。再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如开展更多关于植物生长的探索实验或户外活动。</p> 研课记录 <p class="ql-block">《秋种日记分享会》课后研讨记录</p><p class="ql-block">执教人:林妮老师</p><p class="ql-block">参与人:肖荟(主任)、周俞君(教师)、吴金蓉(教师)、饶朝霞(教师)、王爱珠(教师)、谢春燕(教师)</p><p class="ql-block">研讨观点实录:</p><p class="ql-block">吴金蓉老师:“部分幼儿分享时只说‘种子长大了’,描述较笼统。建议提供描述支架卡片,如用‘第几天,我的种子冒出了……色的(形状)小芽’的句式,帮助幼儿组织观察语言。”</p><p class="ql-block">饶朝霞老师:“幼儿图画记录难以体现生长变化过程。可设计折叠翻页式日记本:每页标注日期,左侧画当日状态,右侧贴实物标本(如枯叶、新芽),建立直观的时间轴概念。”</p><p class="ql-block">王爱珠老师:“幼儿对比光照实验时,将‘阴暗处种子长得慢’等同于‘种子怕黑’。建议用手电筒模拟阳光游戏:让幼儿用手电照射方向控制‘阳光娃娃’在种子图卡上‘跑步’,理解光照与生长速度的关系。”</p><p class="ql-block">谢春燕老师:“小组讨论多停留在‘谁长得高’,未深入归因。可增设条件配对卡片:幼儿将‘太阳’‘水滴’‘土壤’图标贴到不同实验组的照片旁,用可视化工具推动科学归因。”</p><p class="ql-block">肖荟主任:“延伸活动应紧扣‘持续探究’。建议开展‘秋日侦探’任务:让幼儿在幼儿园寻找光照/水分不同的区域,标记‘最适合种子生长的角落’,将结论迁移到真实环境。”</p><p class="ql-block">周俞君主任:“展示环节5分钟仅够3名幼儿发言。可改用‘车轮转盘分享’:将展示板分为6格,每组选派代表在1分钟内讲解本组实验,同时其他组用贴纸投票‘最惊喜发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