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种子探索家

lynne

研究课照片 活动设计 探索活动:种子探索家 <p class="ql-block"><b>活动目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通过亲手解剖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探索种子的奥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科学态度。</p><p class="ql-block"><b>活动准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材料准备:常见的易剥落的种子(如大叶将发芽的空心菜种子、哈密瓜种子、葵花籽、发芽和未发芽的花生、解剖工具(如小刀、镊子、放大镜等)、种子结构示意图或PPT课件、记录纸和彩笔(供幼儿记录观察结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经验准备:提前让幼儿观察各种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种子的来源。简要介绍解剖的概念,让幼儿对解剖活动有初步的认识。</p><p class="ql-block"><b>活动重难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点:让幼儿通过亲手解剖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难点: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等科学方法,探索种子的奥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p><p class="ql-block"><b>活动过程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导入环节(5分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谜语引入:教师说一个关于种子的谜语,如“小小身体藏奥秘,破土而出变绿植”,引导幼儿猜测谜底,引出活动主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提问激趣: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种子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剖种子,探索它的内部结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探索环节(10分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展示种子:教师展示各种生活中收集的种子(葵花籽、花生、哈密瓜、空心菜种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讲解结构:利用种子结构示意图或PPT课件,向幼儿介绍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胚乳(部分种子有)等部分,并解释各部分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操作环节(20分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分组操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种类的种子、解剖工具和记录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解剖种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用手或镊子小心剥开种皮,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伤害到自己或他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观察记录: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各个部分,引导幼儿描述所见,并在记录纸上用简单的图画或文字记录观察结果。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发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讨论环节(10分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分享发现: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描述不同种子的结构特点和相似之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比较分类: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种子的结构差异,尝试根据种子的特征进行分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强调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植物的奥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延伸活动(5分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种植实验:鼓励幼儿将解剖后的种子(或未解剖的种子)带回家,与家人一起进行种植实验,并在班级一角布置种植实验观察区,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科学角展示:在班级一角设置自然种子展示区,展示幼儿自然收集的种子和表征记录,供其他幼儿学习和欣赏。</p><p class="ql-block"><b>教学反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幼儿能够亲手解剖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中,幼儿运用了观察、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延伸活动的设置,如种植实验和科学角展示,有助于将课堂知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加深幼儿对种子和植物生长的理解,同时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如引入更多的种子种类、增加互动游戏和实验等,以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注意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趣味性,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p> 课前研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题组教师利用备课时间对主题生成的探究活动开展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教研,大家群策群力,对活动的目标设计,环节设计和组织开展均展开细致的研讨。</p> 课后研讨 <p class="ql-block">《种子探索家》课后研讨记录</p><p class="ql-block">执教人:林妮老师</p><p class="ql-block">参与人:肖荟(主任)、周俞君(老师)、吴金蓉(教师)、饶朝霞(教师)、王爱珠(教师)、谢春燕(教师)</p><p class="ql-block">研讨观点实录:</p><p class="ql-block"> 1. 吴金蓉老师:“解剖操作中部分幼儿因力气小剥不开花生种皮,建议增加预处理的开口种子作为观察样本,降低操作难度。同时避免幼儿使用手工刀存在划伤风险。”</p><p class="ql-block"> 2. 饶朝霞老师:“哈密瓜种子太小,中班幼儿用镊子操作困难。可替换为蚕豆、芸豆等大颗粒种子,胚芽结构更明显。另外建议提供透明封塑的完整种子标本供对比观察。”</p><p class="ql-block"> 3. 王爱珠老师:“幼儿容易混淆‘胚根’和‘胚芽’功能。建议用拟人化比喻:胚芽是‘种子宝宝的头’(向上长叶子),胚根是‘脚丫’(向下扎根),胚轴是‘小腰’(连接身体)。”</p><p class="ql-block"> 4. 谢春燕老师:“发现幼儿用文字记录效率低。可设计种子结构贴纸记录卡:提供种皮、子叶等部位的卡通贴纸,幼儿只需粘贴标注观察部位,聚焦科学发现而非绘画技能。”</p><p class="ql-block"> 5. 肖荟主任:“种植实验要突出对比性:让幼儿同时种植完整种子与缺失子叶的种子,通过观察生长差异,直观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