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故事】我与书的故事

天目溪

<p class="ql-block">美篇名:天目溪!</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7181111</p><p class="ql-block">图 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说起读书,已是较久远的事了。现在时间都被手机占据了,读书已很少,受时代变迁影响。所以只能说说以往的读书经历。</p> <p class="ql-block">我从小爱看书,上小学时书包里就装着课外读物,那时图书不丰富,儿童读物不多,我看的多是小说之类。记得一次有个大人见我在看厚厚的小说《林海雪原》,就问我能看懂吗?我很奇怪他问这话,心想看不懂我会看吗?书中精彩的东北剿匪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后来这本书在学校里被偷了,我很难过,很希望老师能帮我破案,老师也尽力了,但没有成功,丢书的遗憾在我心里持续了很久。这是我最早的看书记忆。</p><p class="ql-block">小学毕业文革到来,失学两年期间,我在家闲着继续看书,有一本名《金色的群山》小说,讲的是解放初期西南少数民族卡佤族的故事,具体情节已记不太清了,但当时因为对少数民族一点不了解,感觉很新鲜,喜欢这本书,可惜后来被一个熟人借去给弄丢了。又是个遗憾。</p> <p class="ql-block">中学毕业上山下乡,一个下雨天,我无意中在屋里窗洞中发现了一本缺少封面的书,而且是竖版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拿过来翻翻。这一翻就放不下了,被书中主人公的身世深深吸引,那是本外国小说,讲的是十九世纪意大利革命者的故事。主人公名亚瑟,绰号牛虻,他原是一个单纯的少年,和教会的神父蒙太尼里情同父子,神父博学慈祥,对他非常关爱,但一次他无意间发现了神父的秘密,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原来神父就是他的亲生父亲,他是一个私生子。在当时社会,神父是不允许结婚生子的,这个发现打破了他对神父的崇拜,心灵受到沉重打击。又加上女友等人的误解,也使他心灰意冷,因此他决然离开了家乡,流落到南美。多年后他已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党人,身心面貌都发生了大变化,他回到家乡后大家都不认识他了。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屡次失败、斗争、再失败、再斗争,最后在一次偷运武器中不幸被捕,受到虐待直至牺牲。而当了主教的蒙太尼里最后明白了牛虻就是亚瑟,在牛虻牺牲后,心灰意冷也离开了人世。</p><p class="ql-block">这本小说就是《牛虻》,作者是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小说文笔非常好,人物心理描述细腻,它带给我很大的震动,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后来又在不同时期几次遇到这本书,每次都像看第一遍一样再次阅读。以致看了多遍。这样的喜爱保持了多年。这本书也是当时国内著名的翻译小说。后来我自己也奇怪,为什么对这本外国小说有那么深的迷恋呢?想来应该是被主人公那前后迥异的性格命运所吸引吧。</p><p class="ql-block">要说我自己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启示,就是人有时会遭遇到意想不到的变故,从而改变了生命轨迹。现实中也有不少例子,有人从小被人贩子偷走而改写了人生;有人遭遇严重车祸或生了一场大病致残等大变故从而改变了人生。象科学家高士其、作家史铁生等。突发事件改变命运,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看一些情节紧张生动有趣,人物命运起伏较大的故事。一度还喜欢看侦探小说,英国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女作家阿加莎的《东方列车》等系列破案故事都深深吸引着我。这些探案类书籍能锻炼人的思维,加强逻辑分析能力。还有《鲁宾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等西方一些历险故事也都有很大吸引力,我沉浸在那些紧张曲折的情节中,达到废寝忘食程度。</p><p class="ql-block">恢复高考后,我考上了大专院校,在学校两年的读书时光里,我又看了许多西方世界名著,如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司汤达《红与黑》、大仲马《基度山伯爵》《茶花女》、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等,还有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等,拓展了眼界,提高了文学素养,也启迪了心灵。</p> <p class="ql-block">当然这都是多年前的往事了。随着年龄增长,我早已不再迷恋那些故事人物了。转而喜欢一些科普、地理类的书籍,以弥补自己科学知识的欠缺。以往的心路历程也是人生的一段美好经历,心有所向也是好事呀,生命力旺盛的表现嘛。现在到了老年阶段,心静如水,日子平平淡淡,每天刷刷手机,码点字打发时间而已,以往的读书热情不复存在。所以读书学习要趁早,“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人总结的经验教训是至理名言。</p>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