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吼山公园

北极

<p class="ql-block">吼山原名堠山或金牛山,与商周时期泰伯南奔荆蛮的历史相关,后因道教茅氏三兄弟采药济世得名,并衍生出庙会传统。</p> <p class="ql-block">原名与别称‌:吼山最初名为“堠山”,又名“金牛山”,位于无锡市东10公里的查桥,山势如卧龙,面积约5.6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名称由来‌:据《泰伯梅里志》记载,其名可能源于古吴语发音或地形特征(如“缑山”的谐音演变)。</p> <p class="ql-block">吼山的人文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世纪商朝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为让王位,携弟仲雍南奔荆蛮,曾在此山(白石岘龙腿)停留,后移居梅里。泰伯在此凿洞而居,后世称为“泰伯洞居”,成为其定居江南的首个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神牛传说‌:民间流传孝子与神牛耕作的传说,衍生出“生池”中神牛雕塑及七仙女相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p> <p class="ql-block">道教文化与民间传说:</p><p class="ql-block">茅氏三兄弟的贡献‌:西汉时期,陕西道教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在吼山采药治病,深受民众敬仰,后建有三茅真君殿等道观。</p><p class="ql-block">三茅真君殿处于吼山公园最高峰,海拔125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