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巴是我们此行中最想探索的国家。它是如何在美国眼皮子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生存的?</p> <p class="ql-block">从人流如织的迈阿密机场起飞,到空荡无人的哈瓦那国际机场,反差太大了!</p> <p class="ql-block">古巴的历史并不复杂,古巴岛在被发现之前的数百年间居住着瓜纳哈塔贝伊人等原居民。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古巴岛。1510年古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之后,英、美又分别于1762年和1898年占领古巴。 1959年1月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巴蒂斯塔政权,建立了革命政府:1961年,卡斯特罗正式宣布古巴开始走社会主义道路。</p> <p class="ql-block">进入哈瓦那首先见到的是挺立的莫罗城堡要塞。</p> <p class="ql-block">还有对面的圣卡罗斯要塞。在现代,它们虽然只具有象征意义,但是它们执着地向人们诉说着,这里饱受侵略,而且一直在顽强抵抗。</p> <p class="ql-block">离午餐时间很近了,先来个购物小插曲。古巴雪茄被誉为全球顶级雪茄,其独特风味源于古巴肥沃的红土和传统工艺。制作需经数月发酵与手工卷制,购买时需认准“纯手工制作于古巴”标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长雪茄。</p> <p class="ql-block">世界闻名的古巴朗姆酒以甘蔗蜜糖为原料,经橡木桶发酵蒸馏而成,口感醇厚且常用于调制鸡尾酒。</p> <p class="ql-block">在海明威生前喜欢的五分钱酒馆用午餐。想不到这餐厅竟在一个狭窄脏乱的小巷子里。</p> <p class="ql-block">酒馆地方狭窄,坐下都转不过身来。</p> <p class="ql-block">很多游客乐于来酒馆喝一杯莫吉托(Mojito)鸡尾,追寻当年海明威在此处喝着酒写出《老人与海》的光辉岁月。</p> <p class="ql-block">习主席曾到过这里。</p> <p class="ql-block">哈瓦那分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旧城拥有许多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教堂、城堡、广场、博物馆、纪念碑、图书馆,可谓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宝库。1982年,哈瓦那旧城及其防御工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圣弗朗西斯科广场因这里的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而命名。 修道院以不对称塔楼为特点。发现古巴島的哥伦布灵柩曾在这里停放过。 </p> <p class="ql-block">在途经的一条老街墙壁上看到殖民时期西班牙上流社会人士聚会的壁画,虽年代久远,但壁画中的人物服饰与神态依然清晰,哈瓦那重视旧城保护,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老广场位于旧城中心,建于1559年,是当年买卖奴隶和举办节日庆典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武器广场是闹中取静的花园始建于1519年。广场中心矗立的白色雕像就是是古巴国父、1868-1878年起义领袖、战时共和国总统塞斯佩德斯的雕像。广场西侧的三层巴洛克建筑就是1776年建成的总督府,现为城市历史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从这一侧面看,哈瓦那老城好似成熟的中年人,穿着一件合体的破旧礼服。</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来到老城居住区。狭窄的街道上跑着各种老掉牙的车,旧房子被塗上鲜艳的颜色,像废品回收站。</p> <p class="ql-block">到处是五、六层的旧楼房,没有楼电梯、空调等与北京市里的老破小相似。从这个侧面看,哈瓦那衣衫褴褛,老迈多病。</p> <p class="ql-block">古巴全民文化素养较高,善长舞蹈,具有健康意识,平均寿命79岁。团友们在学习、体验古巴健身舞蹈。</p> <p class="ql-block">我国早在1960年9月就和古巴建立了外交关系,而美国却采取敌视古巴政策,妄图颠覆古巴新生政权,从1962年起对古巴实行经贸和金融封锁政策,一直延续至今,造成古巴物资极端匮乏。</p> <p class="ql-block">古巴实行配给制,有个购物本之类的凭证,每人每月平价供应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维持最低生活需要。房子是公有的,但街小店是私人开的,配给以外的衣食住行物价翻倍。</p> <p class="ql-block">公务员、教师等公职人员月薪平均10美元。公共服务系统收费极低。实行免费医疗,医疗水平较高,但好医生流失,缺医少药。实行义务教育,文肓极少。单位给房子住,人人有养老金,但很少。</p> <p class="ql-block">这么低的生活保障,人们怎么活呢?实际观察,除去蔗糖等产业,古巴的旅游业非常火爆,街上全是外国人。哈瓦那黑市遍地,多数人以各种方式自谋生计,物资从多种渠道进入满足旅游需求。椐说10%以上的人口在迈阿密等地打工,收入可观。</p> <p class="ql-block">虽然网络是2G,玩手机的人也不多。但人们思想开化,信息丰富,价值多元,对未来充满期待,静等现任领导升天,接班人实行改革开放。(确实国小,人口少,易变化。)当前看似<span style="font-size:18px;">社会平静、人民安居乐业。</span></p> <p class="ql-block">仿白宫建的国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富丽堂皇的歌剧院。哈瓦那老城在不断地换装,对比鲜明,反差极大!</p> <p class="ql-block">海滨大道全长8公里,从哈瓦那的老城一直延伸到新城。这道长堤贯穿了哈瓦那的过去和现在。海滨大道一面是矮矮的水泥长堤,绿茵茵的草地和挺拔的棕榈树点缀其间。</p> <p class="ql-block">哈瓦那大学。</p> <p class="ql-block">哈瓦那最霸气的建筑是苏联大使馆(现俄罗斯大使馆),被称为"俄罗斯之剑。″</p> <p class="ql-block">开启我们的老爷车巡游。在老城、新城的主要街区兜风。</p> <p class="ql-block">哈瓦那森林。</p> <p class="ql-block">老爷车都是私人的,2小时25美元。这些车都是1950一1960产的外国车,外表光鲜,实际已经非常老化。</p> <p class="ql-block">老爷车停在革命广场。革命广场是古巴的政治活动场所。古巴共产党主要缔造者、国家首任元首菲德尔·卡斯特罗曾多次在此广场演讲,有逾百万人次听过他的精彩演说。民族英雄和诗人何塞·马蒂纪念碑是广场的主要建筑,其高109米,是哈瓦那的标志性建筑,碑前有他的巨大铜像。国家政府机构与国家图书馆坐落于广场四周。</p> <p class="ql-block">广场北侧内政部大楼墙上有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的巨大头像,像下面是格瓦拉的名言:“向着胜利,直到永远”。</p> <p class="ql-block">通讯部大楼墙上则有另一位革命领袖卡米拉的头像。视野开阔的革命广场一直伸到海边,这里游客长年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团友们都下车在广场拍照。说实在的,我坐上的车椅松松垮垮,与坐在地上差不多,根本起不来,也不敢使劲抓,似乎车帮很容易被抓坏。</p> <p class="ql-block">结束后司机和团友们七手八脚地把我从车里拉起来。我给了10美元小费,司机非常感谢,这当于老司机两个月的养老金。</p> <p class="ql-block">到哈瓦那湾的浪漫餐館用晚餐,看日落。</p> <p class="ql-block">最后参观已经沿袭了三百多年的关城礼炮仪式。每到夜幕降临,身着华丽制服的卫兵列队步入城堡的高地,在进行一番简短而庄重的仪式后,燃响古老的礼炮并关闭厚重的城门。当年防止海盗偷袭的一项措施如今却成了一个极具特色的传统旅游项目。</p> <p class="ql-block">游览哈瓦那之后形成的两个个人印象:一是古巴在长期经济封锁与物资短缺下,政府通过免费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维持基本民生,但民众实际生活水平较低,社会呈现“低水平保障”与“高韧性适应”并存的矛盾状态。古巴虽被封锁了六十多年,但人民思想开放,社会文化多元,孕育着生机。二是古巴的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与我们不同,是小资产阶级反对外来侵略的革命。格瓦拉是医生,卡斯特罗是律师都具有博士学位。独立后,卡斯特罗在苏联的许愿下,决定亲苏,走社会主义道路。苏联解体后,古巴无所侍从,自由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