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走街串巷随拍

马爱媛

<p class="ql-block">新文化街的历史与今天——这条街道最初名为石驸马大街,得名于明代宣宗年间。当时,明宣宗的二女儿顺德公主下嫁驸马石璟,驸马府邸便坐落于此街北侧,街道也因此得名。这一名称历经明清两代,一直沿用至民国时期,见证了贵族生活的繁华与城市格局的变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克勤郡王府,如今已成为北京实验二小的所在地。1965年,为纪念鲁迅先生在此地的文化贡献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深远影响,街道更名为“新文化街”。</p> <p class="ql-block">1923年至1926年,鲁迅先生曾在原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现鲁迅中学)任教。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该校学生刘和珍、杨德群等在请愿活动中英勇牺牲。鲁迅先生深受触动,创作了《记念刘和珍君》等著名文章,以笔为刃,抒发对青年学子的深切怀念与敬意。</p> <p class="ql-block">女师的精英们,她们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以青春和热血书写着不朽的篇章。她们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走出新文化街西口,步入一条幽静的小胡同——天仙胡同。清朝时,这里因一座名为“天仙庵”的古建筑而得名。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时,正式定名为“天仙胡同”。如今,这条胡同依旧保留着历史的痕迹,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胡同里的民居,虽历经沧桑,却依然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青砖灰瓦之间,是老北京人质朴而温暖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新华通讯社,作为中国新闻传播的重要机构,承载着记录时代、传递声音的使命。在这里,每一篇报道都凝聚着记者们的辛勤付出与责任担当。</p> <p class="ql-block">天空晴朗,云霞满天,微风轻拂,漫步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仿佛能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灵魂。五四青年节之际,让我们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感受青春的力量与城市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