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译文】 万全节日风俗</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拂晓,燃放爆竹,设置庭燎(庭燎:基本意思是宫廷中照亮的火炬,立在地上的大烛,由松、竹、苇等捆扎成束,浸以油脂制成)。摆上酒醴、牲馔(zhuan:食物和饮食的意思)祭祀神灵和祖先,亲友相互拜年祝贺,持续三四天才结束,也有设酒食宴会的。</p><p class="ql-block"> 立春前一日,让各类人等扮演故事,在街市上迎春。</p><p class="ql-block"> 上元节张灯结彩,燃放花炬,村庄和城市大多立起竹木,设置黄河九曲灯,男女整夜观游,名为“走百病”,又随处演戏、唱秧歌以及表演节节高等戏来取乐。 </p><p class="ql-block"> 三月清明节,上坟祭扫,男女喧闹拥挤,吃祭后的酒食,喝得醉饱,又有人簪柳或插柳于门。官府在郡邑祭祀厉坛。</p><p class="ql-block"> 四月初八,传说是释迦佛生日,僧尼大多搭建道场设会。</p><p class="ql-block"> 五月初五,各家吃角黍(shu)(即粽子),有的相互馈赠,妇女戴艾叶、艾虎,孩童手腕上系彩丝,名为“百岁索”。</p><p class="ql-block"> 六月初六,士民结伴出郊游玩,有的登山,有的坐在泽畔,各行匠役也都歇工。</p><p class="ql-block"> 七月初七,女子设置瓜果祭祀织女乞巧(乞巧: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七月十五,传说是地官赦罪之日,很多人持斋诵经,有的像清明节一样祭冢,僧人搭建盂兰会(“盂兰会”或称“盂兰盆斋”是古人祭祀祖先的日子,也是佛教徒追念在天之灵的祭日)。官府在郡邑祭祀厉坛(厉坛指专门为无主鬼神设立的祭祀场所,常见于明清时期的府州县治所。古人认为,若鬼魂无人祭祀,便可能为祸人间,故需通过定期祭祀使其“有所归依”)。 </p><p class="ql-block"> 八月十五,亲友互相馈赠瓜果、月饼赏月。</p><p class="ql-block"> 九月初九,士民登高,吃花糕,有的相互赠送。</p><p class="ql-block"> 十月初一,官府在郡邑祭祀厉坛,剪楮为寒衣焚烧于墓前,称为“寒衣节”。</p><p class="ql-block"> 十月十五,俗传是水官解厄之日(水官解厄: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称为水官解厄),很多人持斋。</p><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冬至,职官五更到万寿寺拜贺,民间祭祀祖先,弟子拜师长。</p><p class="ql-block"> 十二月初八,民间多用米、豆、果实合煮为腊八粥食用。</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日为交年,用饼、糖、酒、果祭祀灶神,多用饴糖,传说灶神升天,让他粘住口不说人间事,就是古代“醉司命”的意思(醉司命:意思是民间年终祭灶神的一种习俗)。</p><p class="ql-block"> 除夕,爆竹鼓乐通宵达旦,称为“守岁”。</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4日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