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情炬 春蚕心】我的支教生涯

速然

二、三事 <p class="ql-block">  十五年前,当我背着行囊踏上那片被群山环抱的土地时,从未想过,这段与三十五个孩子共度的支教时光,会成为生命里最璀璨的星辰。群山阻隔了繁华,却让教育的星火有了最质朴的土壤。以下三段记忆,如烛、如炬、如蚕,在岁月深处织就最温暖的锦缎。</p> <p class="ql-block">一、烛情:煤油灯照亮的自习课</p><p class="ql-block"> 村子不通电,教室唯一的光源是讲台边的煤油灯。深秋的旁晚,我批改作业时,总感觉有细碎的脚步声在窗外徘徊。直到那天,我假装合上本子起身,透过窗纸的破洞,看见五六个小身影正踮脚往屋里张望——是住在最远山头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进来吧,别冻着。”我重新点亮油灯,往炉子里添了把柴。桂花缩着脖子进来,发梢还挂着草屑:“老师,俺们想看看您批作业。”原来,他们每天要走两个小时山路回家,常常摸黑写作业,便偷偷跑来“借光”。</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每周三旁晚成了我们的“煤油灯自习课”。我把课桌拼在一起,孩子们围坐着,用冻红的手指在膝盖上默写生字。油灯昏黄的光晕里,桂花的算术本被火苗燎了个小角,虎娃举着树枝在地上画几何图形,最安静的小琴忽然说:“老师,您的影子像棵会讲故事的树。”</p><p class="ql-block"> 自习课结束时,我总要打着手电筒送他们到山梁。月光漫过梯田,煤油灯的微光在山间明明灭灭,像一串移动的星星。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把省下来的火绒攒起来,塞进我枕头底下——那是山里孩子能想到的,最珍贵的“光明礼物”。</p> <p class="ql-block">二、炬情:野菊火把照亮的求学路</p><p class="ql-block"> 隆冬的清晨,我被急促的砸门声惊醒。开门见虎娃浑身是雪,睫毛挂着冰碴:“老师,桥断了!”通往学校的木桥被暴雪压塌,住在河对岸的十二个孩子被困在了山那边。</p><p class="ql-block"> “绕后山的羊肠小道!”我抓起麻绳,带着男孩子们砍来松枝,用破布条裹紧做成火把。三十五个孩子手拉手排成队,我举着最大的火把走在最前,火星溅在雪地上滋滋作响。虎娃忽然喊:“老师,像不像《水浒传》里的好汉夜行军?”孩子们顿时来了精神,用冻哑的嗓子哼起不成调的歌谣。</p><p class="ql-block"> 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火把却越烧越旺。当我们终于爬上最后一个陡坡时,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小琴忽然指着天际惊呼:“快看!”只见漫山遍野的野菊被积雪压弯了腰,火把的红光映在冰晶上,竟像是千万朵金色的花在雪地里燃烧。</p><p class="ql-block"> 放学时,每个孩子都捡了一根烧剩的火把棍,郑重地插在教室后墙的泥土里。春天来临时,那些木棍竟抽出了新芽——是野菊的根须在暗中生长,像极了孩子们破土而出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三、蚕心:蚕丝里包裹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支教第二年春天,教室后墙的桑葚树结果了。孩子们摘来紫莹莹的桑葚,用芭蕉叶包着送给我,小手上沾着深紫的果汁,像戴了副天然的手套。那天午休,我忽然发现后排的巧云在偷偷摆弄什么,走近一看,竟是团雪白的蚕丝。</p><p class="ql-block"> “这是俺奶奶养的蚕,结茧了。”巧云把茧子放进我手心,茧壳上还粘着几根断了的蚕丝,“老师,您能帮俺写封信吗?俺想寄给在城里打工的爹娘。”</p><p class="ql-block"> 原来,孩子们看我常给家人写信,便攒下蚕茧,想把想说的话“藏”进蚕丝里。从那以后,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成了“蚕丝书信课”。我教他们把心事写成小字条,再用蚕丝轻轻缠绕,装进玻璃瓶里。虎娃在信里说:“爸爸,山这边的桑葚熟了,你摘的那棵树今年结得最多”;桂花写道:“妈妈,我学会用算盘了,等你回来教你打‘凤凰单展翅’”。</p><p class="ql-block"> 离别的前一天,巧云捧来一个红布包,里面是三十五个用蚕丝裹好的纸团:“老师,等您想我们了,就拆开看看。”多年后我才敢逐一打开,那些带着蚕丝纹理的字迹里,藏着最柔软的告白——小琴说我讲《嫦娥奔月》时,眼睛像月亮一样亮;虎娃说他偷偷把我的粉笔头攒起来,想攒够一盒送给我;最让我落泪的,是巧云写的:“老师,您像蚕一样,把自己的话都吐成了丝,把我们的心都缝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  离开那天,孩子们追着汽车跑了很久,手里挥舞着用桑葚汁染过的纸花。如今我的书架上,还摆着虎娃送的火把棍——它早已长成了一棵蓬勃的野菊,每年秋天都会开出金黄的花。那些在山区度过的日子,不是我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是三十五个孩子用最纯粹的灵魂,教会我什么是教育的初心:是煤油灯旁的相互取暖,是火把路上的并肩前行,是蚕丝书信里的温柔牵挂。</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支教是播撒种子,可我知道,那些被群山拥抱过的孩子,早已在我心里种下了一片森林。每当城市的喧嚣让我迷茫时,总会想起教室后墙的火把棍,想起巧云手中的蚕丝——原来最明亮的光,从来不是炬火的炽热,而是烛火的温暖、星火的执着,是无数颗心彼此照亮时,汇集成的银河般璀璨的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