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桥,我灵魂深处的故园(散文)

潘世远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八百桥,我灵魂深处的故园</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八百桥,这个镌刻在我生命年轮里的名字,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懵懂孩童到青葱少年,除了在外求学和工作的十多年,这里承载了我生命中绝大部分的时光。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家乡,更是我灵魂深处永远的故园,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我的回忆,每一缕风都诉说着属于这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八百桥的历史,如同一条蜿蜒的长河,从唐朝开元五年潺潺流淌至今。公元717年,本地人金钟等人筹款在街道南冶浦河上建起青龙桥,这是这片土地最早的文明印记之一。后来,八百僧人化缘重建此桥,赋予了它“八百桥”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也让此地从此因桥得名。岁月流转,八百桥历经多次修缮与改建。明永乐二年,灵岩寺和尚裴左等人捐款重修;明正德年间,邑人林珊等人募捐修缮;清康熙年间,木桥改建为石桥……每一次变迁,都是历史的沉淀,都在诉说着八百桥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守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最爱听老人们讲述八百桥的故事。夏日的傍晚,大家搬着竹椅、摇着蒲扇,围坐在老槐树下,听他们讲金牛山的传说。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时曾在此为舅父“徐百牛”放牛,和伙伴们偷杀了一头牛,将牛头放在山的西边,牛尾放在山的东头,没想到晚上舅父一唤,山上竟传来牛声回应,从此这座山便以金牛命名。那时的我,常常望着远处的金牛山出神,想象着少年朱元璋在此放牛的场景,心中满是对那段传奇岁月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仙人洞的传说也让我着迷不已。传说古时候有两位仙人在洞中下棋,一位农夫砍柴路过,驻足观棋,等看完这盘棋回到家中,家人已认不出他,孙儿都已成了老人。“洞中方一日,世上几百年”,这个故事总让我对时间和空间产生奇妙的遐想,总想着有一天能去仙人洞一探究竟,说不定也能像那位农夫一样,经历一场神奇的时空之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石床的传说同样充满趣味。在金牛山的山北,有一块石床,石床下曾有石大板,板上还放着一双石鞋,据说这是朱元璋和放牛娃扮演做皇帝时用的。这些传说,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着我童年的夜空,让八百桥在我心中充满了神秘而迷人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慢慢了解八百桥的历史变迁。从民国23年地名“八百桥”改称“八百”,到1949年归属六合县八百区;从1958年成立红专公社,到后来历经多次更名、合并,最终在2010年撤镇设街,更名为金牛湖街道。每一个历史节点,都见证了家乡的发展与蜕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家乡的自然景观,是我记忆中最美的画卷。金牛湖,那是家乡的一颗明珠。湖水清澈碧绿,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大地上。小时候,我常和小伙伴们在湖边玩耍,春天,我们在湖边放风筝,看着风筝在蓝天白云间飞舞;夏天,我们在树荫下嬉戏,听着蝉鸣,感受着湖水带来的清凉;秋天,湖边的树木染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我们在落叶中追逐打闹;冬天,湖面结了一层薄冰,我们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行走,感受着冬日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金牛湖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承载着无数家乡人的回忆。每年中秋佳节,湖边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会。夜幕降临,一盏盏形态各异的花灯在湖边亮起,有可爱的兔子灯、威武的龙灯,还有以《茉莉花》为主题的花灯,将金牛湖装点得如梦如幻。家家户户扶老携幼,漫步在湖边的小路上,欣赏着美丽的花灯,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我们这些孩子,提着自制的小灯笼,在人群中穿梭嬉戏,时而驻足观看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锣鼓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浓浓的节日氛围让人心头暖洋洋的。大人们则聚在一起,分享着自家制作的月饼和美食,谈论着生活中的趣事,月光洒在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与花灯的光芒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除了金牛湖,金牛山也是家乡的骄傲。山上植被茂密,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像给金牛山披上了一件五彩的霞衣;夏天,树木郁郁葱葱,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枫叶红了,远远望去,宛如一片红色的海洋;冬天,白雪覆盖着山峦,银装素裹,美不胜收。我常常和家人一起爬山,沿着蜿蜒的小路向上攀登,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壮美。当登上山顶,俯瞰整个家乡,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感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八百桥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是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那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是家乡最动人的旋律。小时候,奶奶常常哼着这首歌哄我入睡,那轻柔的歌声,如同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我的心田。每年的茉莉花文化旅游节,是家乡最热闹的时候。街道上张灯结彩,到处弥漫着茉莉花的清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欣赏精彩的文艺表演,品尝地道的家乡美食,感受着浓浓的家乡风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家乡的美食,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味道。红烧老鹅,那是家乡的特色名菜。选用当地散养的老鹅,经过精心烹制,鹅肉色泽红亮,肉质紧实,味道鲜美,一口咬下去,满满的都是家乡的味道。还有那鲜香可口的鱼头汤,用金牛湖里新鲜的鱼头,搭配上鲜嫩的豆腐和各种调料,炖煮出来的汤白如牛奶,香气四溢。每当喝上一碗鱼头汤,心中就充满了温暖与满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八百桥,最让人感动的是浓浓的乡情。这里的人们朴实善良、热情好客。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逢年过节,邻里之间互相走动,分享美食,传递祝福。记得我在外求学时,每次放假回家,刚走到村口,就会遇到熟悉的乡亲们,他们热情地和我打招呼,询问我的近况,那一声声亲切的问候,让我瞬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去外地求学、工作。在异乡的日子里,我常常思念家乡的一切。每当看到和家乡有关的事物,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我会想起金牛湖的碧波荡漾,想起金牛山的层峦叠嶂,想起老槐树下的欢声笑语,想起家乡的美食和亲人的笑容。八百桥,就像一根无形的线,紧紧地牵着我的心,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对它的眷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再次回到家乡,我欣喜地看到家乡的变化。八百桥早已不是记忆中那个古朴的小镇,它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金牛湖风景区和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家乡带来了新的活力。新建的高楼大厦与古老的建筑相互映衬,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然而,无论家乡如何变化,那份浓浓的乡情始终不变,那些美好的回忆依然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八百桥,我亲爱的家乡,你是我生命的起点,是我灵魂的归宿。你用千年的历史滋养着我,用美丽的自然风光熏陶着我,用浓浓的乡情温暖着我。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你永远是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是我灵魂深处永远的故园。我愿将对你的爱,化作一首永恒的赞歌,永远在心中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