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重庆荣昌

桃李不言

<p class="ql-block">此美篇制作于六年前,近期,荣昌因“卤鹅哥”而火爆出圈,成为网红城市。于是我把此美篇翻出来 ,介绍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 & &</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重庆市荣昌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它叫四川省荣昌县。荣昌地处四川盆地腹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p><p class="ql-block">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p><p class="ql-block">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我和妻子都出生在这个小城里,在这里生活了60多个春秋。如今,为了孩子,我们成为了"老北漂"。</p><p class="ql-block">初冬,我们回到荣昌办事。感叹家乡的变化太大了。</p><p class="ql-block">“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是李清照乡愁诗中最喜欢的两句。是啊,故乡是一种牵引,是一种深深的眷恋。这样魂牵梦萦的,又何止是李清照一人?</p> <h3><br></h3><h3>荣昌有所谓"四宝",即夏布,折扇,荣昌猪和陶器。这次回乡,又去寻访了这我们从小就熟知的特产。</h3> <h3>荣昌夏布,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荣昌打造了"中国夏布小镇"。</h3> <p class="ql-block">1998年,国家农业部先后授予荣昌县"中国夏布之乡"、"夏布加工基地"的称号。2013年3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核准,成功注册“荣昌夏布”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p> <h3>荣昌夏布是中国传统纺织品,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故称夏布。</h3> <p class="ql-block">荣昌夏布当由最早的葛、大麻生产演变而来。因“古时无今之木棉,但有葛布大麻而已”。早在汉代,就有“蜀布”记载。《新唐书·地理志》昌元县(今荣昌县)素产夏布。这种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成为皇室和达官贵族喜爱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清初,随湖广移民带来种麻、织布技术,与荣昌当地的织造技术相融合。至康熙后期荣昌夏布形成了商品生产,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民国时期,全县拥有夏布织布机5000多台,全年产销70万匹,大都出口韩日、欧美、南洋等国家和地区。</p> <h3>夏布原料为苎麻,是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麻布。</h3> <p class="ql-block">夏布小镇里建造了中国夏布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苎麻纤维与棉花纤维相比较,无法用现代化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p> <h3>织布机。</h3> <h3>漂白后的苎麻。</h3> <h3>米浆刷</h3> <h3>麻线团</h3> <h3>织好的夏布。</h3> <h3>夏布工艺品。</h3> <p class="ql-block">荣昌猪,因原产于四川省荣昌县而得名。荣昌猪是世界八大优良种猪、全国三大地方良种猪之一,是全国养猪业推广面积最大、最具有影响力的地方猪种之一。荣昌猪以其适应性强、杂交配合力好、遗传性能稳定、瘦肉率高、肉质优良、鬃白质好等优良特性而驰名中外。</p> <h3>这是荣昌猪仔猪。</h3> <h3>荣昌猪赋:“美哉!中华之宝,荣昌白猪。荣昌猪者,猪氏翘楚。观其形,狮子头,黑眼膛,罗汉肚。通体银鬣白鬃,浑身玉肌雪肤。查其典,位居六畜之首,自是太平瑞物。视其位,中国三大名门,世界八大望族。故赞曰:乃猪类国宝"。</h3><h3>一首《荣昌猪赋》,道不完荣昌人民对荣昌猪赞美之情。<br></h3> <p class="ql-block">荣昌猪眼圈又是黑色,与国宝大熊猫有相似之处,故有人称之为“熊猫猪”。荣昌猪体态笨笨,样子憨憨,深得荣昌人民喜爱。</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为保护和发展荣昌猪建立了专门的院校和科研机构。1953年8月,成立了“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四川畜牧兽医学院”。2001年2月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国家还在荣昌建立了四川畜牧科学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荣昌猪的发展催生了荣昌猪文化。荣昌猪文化多姿多彩,传奇而富于戏剧性。</p><p class="ql-block">从民国28年(1939年)开始,各重要时期的养猪比赛和解放后荣昌猪的各届赛猪会,也为荣昌猪文化增色添彩。</p> <p class="ql-block">荣昌折扇</p><p class="ql-block">荣昌四宝之一的折扇,经历代艺人刻苦钻研、精工创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其精雅宜士人,其华灿宜艳女。深受各阶层人民喜爱。</p> <p class="ql-block">荣昌折扇,始于明代嘉靖年间,明末已成为贡品入朝。荣昌折扇以其精湛的工业制作而闻名于海内外。多年来,荣昌折扇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而且还先后出口印度、泰国、缅甸、日本等国家,深受中外顾客的厚爱。</p> <h3>中国四大名扇为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荣昌折扇属于竹扇的一个分支,扇的骨架都由竹子制成。</h3> <p class="ql-block">折扇虽是日用小商品,但独具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折撒自如,携带方便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荣昌折扇造型轻盈灵巧,线条外园内方,明快流畅;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工艺精湛,是实用与工艺相结合的日用佳品。</p> <p class="ql-block">荣昌折扇的各生产厂家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材料,生产各种工艺折扇、舞蹈绸扇、绢扇,书画工艺挂扇、旅游扇、广告扇等十多类品种。</p> <h3>荣昌安陶小镇</h3> <p class="ql-block">荣昌陶器原产地为重庆市荣昌区安富镇,是著名的地方传统艺术品。100多年前荣昌陶器就销售到东南亚地区,上世纪60年代起,销售到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挪威、芬兰、日本等国。现在,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p> <p class="ql-block">据历史记载,荣昌陶器主要产于现在的安富镇,早在明、清及民国年间安富镇垭口就有一批著名磁窑,其产品远销滇、黔、藏、陇、陕等省。新中国建国后,荣昌陶器进一步得到发展。</p> <p class="ql-block">荣昌陶器主要生产日用陶、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由于荣昌的陶土粘性和可塑性强、烧制的容器具有不渗漏、保鲜好等特点,素有“泥精”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荣昌陶器和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坭兴陶一起,合称中国四大名陶。800年的生产历史,赋予荣昌陶器更多的文化底蕴。 </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美术——中国各地民间美术分类介绍》的民间陶器里,专门为对荣昌陶器作了浓墨重彩的介绍。尤其叫人称绝的是,荣昌陶器对所储藏的物品不串味、不变味、不渗色,可以长期保质、保味、保鲜,极具实用性。</p> <p class="ql-block">现在,荣昌设立了陶都博艺馆、陶工业园区、陶吧及陶器市场,以便能更好地发挥荣昌的陶技术和陶文化优势。</p> <p class="ql-block">最早,荣昌主要生产缸、盆、钵、罐等粗陶产品,造型朴实自然,有粗犷、野性之美。</p> <h3>这是最典型的荣昌陶器花纹。</h3> <p class="ql-block">几百年来,“荣昌陶器”独具地方特色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使之享有“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为中国陶瓷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增添了不可缺少的一页。   </p> <p class="ql-block">荣昌陶器以日用陶为主。其中最著名的荣昌陶器产品就是这种泡菜坛。泡菜坛整体比例协调,形式美观,造型结构符合泡菜需要,具有良好功能。</p> <h3>荣昌陶器名扬天下,因此,荣昌区和江苏宜兴市、广东佛山市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陶都。</h3> <h3>濑溪河是荣昌的母亲河,从城边蜿蜒流过。这是架设在河上的廊桥。</h3> <h3>万灵古镇位于濑溪河畔,距县城12公里。古镇因水而兴,曾是非常重要的水码头,两年前才更名为“万灵古镇”,而我们一直叫它“路孔古镇”。古镇既传承了典型的巴渝民俗风格,又拥有着秀美的水乡风光。。</h3> <p class="ql-block">一座石桥横跨濑溪河上,此桥因为连接大足、荣昌两地而得名“大荣桥”,是典型的宋代石桥风格。这里的视野开阔,桥下河水奔腾不息,一派江南水乡风韵。大荣桥也是万灵古镇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荣桥头,连着古镇的一座城门——日月门,穿过门洞走进一条幽静的窄巷——烟雨巷,光听名字就很美了。若是下雨的时候撑一把油纸伞,在雨雾霏霏中留下娉婷的背影,当真称得上是重庆十大最美街巷之一。</p> <p class="ql-block">万灵古镇里还有保存完好、三进四重堂的赵氏宗祠,据称是宋朝灭亡后皇室后裔携家来此,陆续建造所成。</p> <p class="ql-block">万灵古镇的另一座大门——太平门。城墙一半是后来修复的仿古墙,一半是古城墙的遗址,以太平门为分界,还能看到明显的今古交融之线。</p> <h3>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上百万的老百姓背井离乡迁徙至四川。万灵古镇就是当时填川移民的重要中转地和聚集地,他们在濑溪河畔安顿下来,把自己的根扎在了荣昌。至今仍能在古镇里的青石窄巷、祠堂、城墙间触摸到历史的繁盛衰落。</h3><h3>为真实再现“湖广填四川”的史实,在万灵古镇修建了影视城,电视剧《填四川》大部分场景都是在这里拍摄。</h3> <h3>濑溪河边的大水车。在这里,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些孩童时的感觉</h3> <h3>在荣昌峰高河畔新建的百竹园。</h3> <h3>现在的荣昌城,已全是高楼大厦,完全找不到儿时的记忆了。</h3>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城区敖家巷唯一还存在的一家旧时门户。</p> <p class="ql-block">家乡有太多太多美食,可以说是集川渝美食之大成。比如荣昌烤乳猪、清江镇豆豉鱼、荣隆镇猪油泡粑、荣昌艾粑、羊肉汤、鸡汤铺盖面等等。</p><p class="ql-block">而最大众化的美食就是滷鹅。城里每个街区都遍布着售卖滷鹅肉的摊点。名气大一些的有:小薛卤鹅、刘记卤鹅、黄记卤鹅、小罗卤鹅、陈老五卤鹅等等。</p><p class="ql-block">这次荣昌爆火就因为这只卤鹅,那味道绝对是杠杠的。</p> <p class="ql-block">但我最倾心的还是黄凉粉。荣昌黄凉粉素有荣昌小吃之最的称呼。黄凉粉属于荣昌人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的美食,既物美又价廉。荣昌人到了外地,想起最多的小吃莫过于它,回来后最先尝的也必定是它!</p><p class="ql-block">  黄凉粉须是本地产的豌豆做出的才正宗。说也奇怪,那黄凉粉切成土豆样的细丝,竟能成条不烂,软而不断,调成咸鲜、微辣带麻,姜、葱、蒜香味突出的味道,吃起来有粉质感,且口里有股豌豆的清香味。用四川话说,"那味道不摆了,巴适惨了"。</p> <h3><br></h3><h3>"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昨天,我又告别了荣昌,但那故乡的风 ,和故乡的云,永远留在心间。<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