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法国南部之旅 (十六)结束篇

张志强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3日 今天是此次行程的第十七天了,今晚十一点半的航班,从巴黎戴高乐机场飞往上海浦东。</p> <p class="ql-block">照例是上午九点出发,两个小时后到达埃特勒塔海岸,埃特勒塔是法国诺曼底海滨的浪漫圣地,是法国第一海岸。因为下午,一切都是灰蒙蒙的,我们对诺曼底海湾的浪漫诗意没有丝毫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镇非常美丽!雨中的小镇虽然不失她的端庄和秀美,但是海边的雾气朦胧使得照片难以重现目光所及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雨很大,如果十几分钟步行到景点,浑身上下都得湿透了,团友发现有小火车可以代步,大家都自费九欧元选择乘小火车往返。</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围墙就地取材,用石头与贝壳为原料,<span style="font-size:18px;">彰显地方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观赏到象鼻山,因其白色的阿瓦勒悬崖像大象的鼻子而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而闻名于世。雾气中远处的象鼻山很不清晰。</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风雨中冷得瑟瑟发抖,等了好久,送我们上山的小火车才前来接我们。感觉法国的服务业确实不如国内完善。</p> <p class="ql-block">就餐的途中经过一处教堂遗址,导游介绍说这是二战期间被炸毁的。</p> <p class="ql-block">中餐结束后,我们又步行了七八分钟去参观今天行程的重头戏---圣母大教堂*,也叫“鲁昂大教堂”,这是一座建于13-16世纪的哥特式教堂,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二战期间基本被毁,但在战后得到了重建。</p> <p class="ql-block">教堂高大宏伟,从地面到拱顶最高处可达28米,而位于教堂中央的祭坛上方穹顶最高处距地面则可达51米。</p> <p class="ql-block">鲁昂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体现了哥特早期、哥特鼎盛期和哥特晚期火焰式等多种风格,其建筑结构和装饰细节对研究哥特式建筑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外墙底部显示了悠久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分段拍摄方便展现细节。</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太阳出来了,阳光的照射增加了照片的色彩和清晰度,可是教堂高达150米,我们距离教堂的距离太近,照片无法显现建筑的高大宏伟。</p> <p class="ql-block">1892年2月至4月中旬及1893年,莫奈在两次写生创作中以鲁昂大教堂为主题,绘制了30余幅油画,展示了莫奈对光线、色彩和时间流逝的独特理解和表现,成为印象派绘画中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鲁昂大教堂在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在鲁昂居住了43年的莫奈以它为主题的系列画作也使其在艺术领域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这些彩绘玻璃都是从意大利进口的。</p> <p class="ql-block">这些深色的彩玻在教堂的宣传页上都有专门介绍,可能描绘的更为精美和细腻吧?</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的楼梯也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形态各异的精美雕塑。</p> <p class="ql-block">凝视着阵势恢宏的管风琴,耳旁仿佛响起唱诗班的优美和声。</p> <p class="ql-block">教堂顶端的金色雕塑。</p> <p class="ql-block">建于16世纪初的城楼和庞大的中世纪大钟,典型的洛可可风格,它们都是路易十五时期精美绝伦的传世之作,几百年来共同横跨在大钟街上。</p> <p class="ql-block">路易十五时期是法国文艺艺术最为繁荣和多元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洛可可风格达到鼎盛。建筑上,追求优雅、精致与细腻,在家具、日用品设计上,洛可可风格的家具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常采用珍贵木材和宝石镶嵌。</p> <p class="ql-block">就连房子的拐角处也极尽奢华,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建筑的外立面有皇家风范。</p> <p class="ql-block">道路宽阔整洁。</p> <p class="ql-block">导游让我们注意看这几栋房子,都因为年代久远严重变形歪斜了,为了保持古城风貌,这些危房就由政府出资维修加固,修旧如旧的工程往往比推倒重建还要耗资。</p> <p class="ql-block">这些危房经过加固维修,目前都在使用中,称为古街的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鲁昂的圣女贞德教堂是为纪念在鲁昂被火刑处死的圣女贞德而建。教堂的造型独特,如同海盗船和鱼,象征着圣女贞德的烈火和沉没的船只,同时也是早期基督教教堂的设计形式。</p> <p class="ql-block">教堂位于法国鲁昂市中心老集市广场的圣女贞德广场。于1979年5月27日由法国总统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揭幕。</p> <p class="ql-block">连接成片、珍贵无比的彩绘玻璃使得圣女贞德教堂更为著名,它产自于16世纪,来自1944年被毁的圣文生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女贞德的铜质塑像。</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饰也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堂,新颖独特的设计风格让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站在教堂的不同位置就能见到完全不同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旅行团导游在给游客讲解圣女贞德的故事。关于圣女贞德英勇善战、为正义献身的事迹在上一个美篇中已做介绍,在此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教堂旁边的这片绿地,就是圣女贞德当年英勇就义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个广场的建筑极具古典美感和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运气还不错,午餐后风停雨住、阳光明媚,否则再美的建筑在照片上也逊色大半。</p> <p class="ql-block">这次不算乘机时间,16天的行程中,除了今天上午半天风雨交加,天天都是蓝天白云、不冷不热,大家都感觉非常满足了。</p> <p class="ql-block">环视圣女贞德广场一周。</p> <p class="ql-block">今天最后一个景点就是去外观莫奈故居和莫奈花园。</p> <p class="ql-block">莫奈故居和花园位于法国巴黎以西70公里的吉维尼小镇上,是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1883年,莫奈被吉维尼小镇的宁静氛围吸引,在此定居并对买下的房子进行改造。1893年,他买下铁路另一侧包含池塘的土地,建成水园。1900年后,又买下池塘四周更多土地打造水景花园。1914年,建成大画室,在此完成《睡莲》系列创作。二战期间故居荒废,1966年莫奈儿子米歇尔将其捐赠给国家美术学院。</p> <p class="ql-block">莫奈故居的入口处。凭门票进入,但是门票当场不可能买到,需要提前半个月甚至更早预约。无奈只能在故居周围感受浓郁的艺术氛围,亲眼看看能让莫奈一见钟情并居住43年的吉维尼究竟能美成什么样?</p> <p class="ql-block">莫奈故居的侧门就在这条小巷子中。</p> <p class="ql-block">故居侧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上下载的照片,我们因为没有门票不能进入。莫奈花园又名诺曼底园,位于故居房前,呈长方形,占地约一公顷,原为菜园和果园。莫奈摈弃传统法国花园模式,任花木自由生长,高低错落,采用原色主义、色调分割等方法,使花园从4月到10月每月都有花开花谢,构成如调色板般的完美色彩组合。</p> <p class="ql-block">修剪成矩形的树木与围墙长成一体,第一眼看到很是称奇,在小镇转了一圈才发现,这种独树一帜的绿化方式在小镇举目皆是,不足为奇。</p> <p class="ql-block">这座漂亮的建筑是一家小酒馆,当年莫奈成名之前,经常在这里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切磋画技,谈天说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酒馆隔壁的小旅馆,莫奈在买下故居之前,住在这家旅馆。</p> <p class="ql-block">距离莫奈故居不远处有一座很小的教堂,纪念莫奈和二战中献身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有一位女士正在合着琴声演唱教会歌曲。非常动听,时间关系,听了几句就匆匆赶路了。</p> <p class="ql-block">回返大巴车途中,已是傍晚六点多了,夕阳照射下的吉维尼变得更加迷人,难怪莫奈大师能从这儿的美景获得艺术灵感呢!</p> <p class="ql-block">纷纷的落花铺就了紫色的道路,伸向诗与远方。</p> <p class="ql-block">离开吉维尼,大巴前往巴黎戴高乐机场,因为有些堵车,七十公里的路行驶了一个半小时。晚上十一点三十五分的航班,国际航班需要提前三个小时到达机场。我们赶到机场,大部分旅客都在办手续了,北京时间五月四日傍晚五点半,航班顺利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感谢亲朋好友们的一路关注和鼓励!感谢团友们的一路相伴和帮助!感谢领队薛小米无微不至的协助和关心!再见了!愿我们有缘再同行!🌷🌷</p> <p class="ql-block">已经好些年没有来西欧旅游了,这次的感觉与十多年前有很大的不同。团友也都非常感慨: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强于法国等发达国家。来到欧洲,最让人不习惯的是网速慢,道路窄,高速公路上至少行车两三个小时才有一个服务区。最烦人的还有上卫生间很不方便,除了景区免费,在城市中想去厕所只能找咖啡店,买了咖啡再解手,可是,喝了咖啡不是又要找卫生间了吗?还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很多地方服务不到位,合理的要求难以被采纳,服务效率不高,说白了就是你急他不急。当然,与欧洲相比,国内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还需要花大力气奋起直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