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郭庆利</span></p> <p class="ql-block">嘉禾二年(233),东吴孙权为报答辽东公孙渊的“称臣”,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人,带着金银珠宝奇珍货物、九锡之礼等礼品,乘船渡海前往辽东册封公孙渊为燕王。然而, 公孙渊为了讨好魏国,又贪图东吴的财宝,竟然杀了张弥、许宴等人,将他们的首级送往魏国,没收了他们的武器物资。孙权闻讯,勃然大怒,想要亲自去征讨公孙渊,尚书仆射薛综等人极力劝阻,孙权才作罢。</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火攻篇》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制战。”在朝臣的劝阻下,晚年自信固执的孙权转“怒兵”为“理思”,放弃了出兵报复的想法,让东吴的文臣武将们放下了一颗颗悬着的心。</p><p class="ql-block">发怒是人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实践表明,遇事重要的不是不发怒,而是如何控制情绪、化解怒气,避免类似“怒而兴师,愠而致战”的鲁莽冲动。</p><p class="ql-block">那么,如何控制情绪、化解怒气呢?研究表明,人们之所以会情绪失控,是因为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管理情绪的区域,叫做“杏仁核”。信息传到杏仁核的速度比传到大脑皮层的速度要快。所以,当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更倾向于产生情绪反应,会有狂喜、愤怒、伤心等各种体会,但过后又平复下来,甚至经常会因自己的过度反应而后悔。</p><p class="ql-block">可以看出,要防止情绪失控和因此而导致的鲁莽冲动行为,关键在情绪冲顶、怒气爆发的那一刻。此时,如果信马由缰,坏情绪就会迅速转化为不可逆转的过度反应;即使自己很快后悔,没有变成实际行动,也会因“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而硬着头皮去“撞南墙”。相反,如果有一种“机制”,能够及时牵缰勒马,不让自己的情绪拉升与奔腾,就会躲过“雷区”,迎来柳暗花明。</p><p class="ql-block">防情绪失控“机制”,重在自我构建。这里不妨罗列几个方面:一是环境提示。就像林则徐,把“制怒”作为座右铭,悬置堂上,时时提醒自己不可乱发脾气。二是养成“缓应”的良好习惯。遇事坚持不急于回应,静等十秒甚至更长时分再做反应。三是求助左右。事先给身边人打好招呼,自己一旦情绪上来就及时拉拉袖子、提提醒。果真如此,一般说来,就没有控制不好的情绪。</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