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已是近70的老人了。然而在每年的五月四日,那些青春的影像便不请自来,在昏花的眼前晃动。</p> <p class="ql-block">那是一九七三年的春天,我正上初二。北京的五月,风里还夹着丝丝凉意,八宝山的松柏青得发黑,任弼时同志的墓碑肃穆地立在那里,石面被晨光洗得发亮。</p> <p class="ql-block">我们将要入团的同学们列队站在墓前,清一色的蓝布裤子,白衬衫。</p><p class="ql-block">“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领誓人的声音在春风中铿锵有力!</p> <p class="ql-block">晚饭时,爸爸问我:今天入团了?我点点头,等着他的夸奖。他却只是轻轻的说了一声: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参军入伍,战斗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了。</p> <p class="ql-block">1976年底高中毕业的我也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p><p class="ql-block">五十多年过去了,任弼时同志的墓碑前,想必又站过无数个如我当年一般的少年。他们穿着整齐的校服,举着崭新的旗帜,声音清脆响亮。</p> <p class="ql-block">现今的我早已退休,但经常在想:人生在世,究竟有多少誓言能够真正践行?而那些热血沸腾的瞬间,终究会随着岁月冷却。但每当槐花飘香的五月,我仍会想起墓碑前那个意气风发,要为祖国奉献一生的少年,和她胸口发烫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记忆总是如此,它把痛苦磨平,把遗憾美化,最后留给我们的,不过是几帧褪色的画面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