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徐州市正在打造更新和展示的彭城七里历史文化街区黄楼公园加盖和黄楼修复工程正在进行,其中的黄楼修复等工程已经完工,五一期间对外开放,本人有幸参观了第一次对外开放的三层黄楼展厅及周边增设、整修一新的景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黄楼作为苏轼1000多年前带领徐州军民抗洪抢险的见证,历代留下了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的诗词歌赋,是一处难得的历史遗存。</p><p class="ql-block"> 北宋熙宁十年(1077),苏轼调任徐州知州。七月,黄河决口,困城七十余日,苏轼率领军民抗洪救灾,守住城池。元丰元年(1078)二月,为防患于未然,苏轼“增筑徐城以捍水”,在泗水之畔的东门之上“作楼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这就是黄楼。此后近千年间,黄楼屡圮屡葺。元明时期迁建于州城东北隅,清代多次维修重建,后毁于战乱。1988年,徐州市委市政府于庆云桥东、故黄河南岸重建黄楼,高十八米,为仿宋建筑。</p><p class="ql-block"> 元丰元年重阳之日,苏轼在黄楼举办隆重的落成典礼,群贤毕至,共襄盛会,吟诗作赋,遂成佳话。北宋以降,诸多文人雅士登楼怀苏,以黄楼为题,挥洒翰墨辞章。黄楼作为徐州文脉的重要载体,源远流长,赓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黄楼,是书写徐州历史文化传承相继的一页华章。元丰元年,以苏轼为首的文人雅士,在黄楼留下诸多墨宝——苏轼作《九日黄楼作》《徐州鹿鸣燕赋诗叙》,斐然成章;苏辙《黄楼赋》,秦观《黄楼赋》,陈师道《黄楼铭》,并称三绝。自此以往,文人墨客来徐探幽访古,凭吊苏公,无不拜谒黄楼,著有诗、词、赋、文、楹联、致语口号等一百三十余篇,文脉浩荡,蔚为大观。</p><p class="ql-block"> 黄楼既是抗洪胜利的象征与千年文脉的载体,也是苏轼践行“遗爱于民”为政理念的精神地标。苏轼的爱民情怀、卓越才干与旷达风范,都融入到徐州的城市性格之中,为后世留下“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的千古美誉。</p><p class="ql-block">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父力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p><p class="ql-block"> 苏轼于北宋熙宁十年至元丰二年(1077—1079)出任徐州知州,短短两年间他组织军民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寻煤找铁、上书皇帝,为徐州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黄楼的一、二、三层展厅分别有碑刻、遗书,苏轼、苏辙、秦观、陈师道等的诗、词、赋,壁画、及动画展示等。</p><p class="ql-block"> 黄楼公园位于庆云桥的故黄河畔,有著名的“五省通衢”,“大河前横”,及镇河铁牛地标网红打卡点,新增了白色大理石的黄楼赋,修整了问月舫,加上故黄河的亲水廊道的亮化,使岸边绿化与周围现代化的建筑相互映衬,使袖珍的黄楼公园一带成为徐州最具有特色的风光之一。</p><p class="ql-block"> 摄影,文字,编辑 刘成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