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的“园中之眼”👀

行者Terry

<p class="ql-block">中国园林中,亭子以造型多样、形式丰富和布局精妙,成为连接自然与人文的桥梁,所以亭子也被称为“园中之眼”。滁州琅琊山中,“园中之眼”不计其数,一亭一故事,亭亭有景致。</p><p class="ql-block"> 1、醉翁亭。醉翁亭为中国四大名亭之首,这四大名亭分别为:醉翁亭(安徽滁州)、陶然亭(北京)、爱晚亭(湖南长沙)和湖心亭(浙江杭州),琅琊山最有名的亭子当属醉翁亭,这座亭子为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亭名是欧阳修命名的,他的一篇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让这座亭子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2、影香亭。影香亭原名见梅亭,清康熙二十四年,由滁州知州王赐魁易名,背景是这样的:王赐魁当时坐在亭中小憩,看着水池中欧梅的倒影,闻着欧梅的香味,觉得用“影香”做亭名更贴景,于是做了易名,这座亭子筑在方池之上,凿山出泉、碧水环绕,梅枝疏影、意境沉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3、怡亭。怡亭是一个没有柱子、也没有楹联的砖亭,东面和南面各有一个拱形窗户,东面刻有“东阁迎曦”四字,南面刻有“怡亭”两字,西面是入亭的大门,门上刻有“西山枫云”四字,北面背靠青山,这个亭子的一旁种植着琅琊山的“镇山之宝”——欧阳修亲手种植的欧梅树,是赏梅的绝佳之处。</p><p class="ql-block"> 4、意在亭。意在亭原名皆春亭,明嘉靖辛酉年,由滁州太仆寺卿毛鹏建、卢洪夏重建并改名,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意,亭旁有人工开凿的“九曲流觞”水渠,弯曲绕亭、萦回往复,这是按照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绘的情形设计、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5、蔚然亭。蔚然亭原名固亭,因旁边有一座和平水库也被称作和平亭,现在的和平水库已经改名为深秀湖,亭子随即更名为蔚然亭,一亭一湖,蔚然深秀,相得益彰,这个亭子是琅琊山景区的中段,走到此处,山水风光渐入佳境。</p><p class="ql-block"> 6、洗心亭。洗心亭是一座上下内外都是砖瓦结构的亭子,一面背山,三面有门,外形好似一只展开羽翼的禽鸟,守候在琅琊古道的路边,进山的香客走到这里,大都气喘吁吁了,此时步入洗心亭内歇息片刻,定定心、洗洗尘、加加油,精神会更加饱满,精力会更加充沛,然后再从古道继续进发,朝山拜佛。</p><p class="ql-block"> 7、峰回亭。峰回亭坐落在拱型关隘的两峰交界处,掩映在茂密的丛林之中,从南天门一路下山,走到这条道路的折冲之处,眼前峰回路转,随即一马平川,这座亭子在这个位置就像是及时雨,让人小憩片刻,太重要了!</p><p class="ql-block"> 8、天外孑遗亭。这座四角方亭是本世纪10年代新建的,专门用以保护菱溪石,这块菱溪石高 130 cm、直径 100 cm,形似太湖石、质如灵璧石,具有玲珑坚硬、嶙峋奇特、孔孔相连等特点,是赏石界的“唐宋遗韵”,欧阳修、苏轼、苏舜钦、米芾等都曾为菱溪石作过记、赋过诗。</p><p class="ql-block"> 琅琊山的亭子实在是太多了!丰乐亭、听风亭、观月亭、回马亭、临溪亭、双泉亭、环翠亭、叠浪亭、解酲亭、听泉亭……从这些亭名中,就能获悉这个亭子周边的风景,是何等的诗情画意,这些亭子,着着实实为整个山林景观增色添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