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6年的春天,北大、清华、北医以及厦大共104名72届毕业生怀揣梦想,响应党的召唤,激情燃烧的奔赴西藏,开始了扎根边疆、建设西藏的奋斗岁月。数年后,根据相关规定,许多援藏同学先后调回内地。由于工作业务的需求,我步入了“两个离不开”的行列,一直奋战到退休。最终把家安在四川,定居在成都。</p><p class="ql-block">为了铭记夕日之历,不忘初心,见证雪域巨变,特做美篇《西藏岁月》,慨叙脚后留影,抛砖引玉。</p> <p class="ql-block">北大图书馆前合影(含北京高中生赴西藏插队知青),前排左起 :张绥林</p><p class="ql-block">刘永清 李艳玲 <span style="font-size:18px;">何迎春 张德琴</span></p><p class="ql-block">王岩韧 张新虹 李海鸥 刘援朝</p><p class="ql-block">董旭 邵燕茹 刘培爱 王君玲</p> <p class="ql-block">1976年3月3日上午,我们一行一百多人在北京站集结,乘北京→乌鲁木齐的69次列车,离开北京。</p><p class="ql-block">当天,北京市委<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火车站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span>高教部以和西藏自治区驻北京办事处领导前来送行。</p> <p class="ql-block">1976年3月25日(到单位报到日期),从这一天开始,援藏序幕日渐拉开。记得当初,分配到自治区科委的有:郑守琴、董旭、刘培爱、李艳玲。我和新虹被安排在自治区广电局工作。</p><p class="ql-block">周日,北大同学在几乎都在科委同学居住处聚会,交流工作经验与感情。午餐嘛,几乎都是用山东“老乡”提供的高压锅和喷灯做炊具,东拼西凑面粉、猪肉、韭菜,用饺子来庆祝在藏工作的每一点成功,用激动之心迎接明日之程。我们欣赏饺子永远饱满实在,名不虚传。我们立志人人都将为发展雪域高原的各项事业,出一份力,增一块砖。回目几十年的苦与乐,汗与血,一辈子奋战高原,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初到拉萨的北大653分校同学影。</span></p><p class="ql-block">一、我的部分工作</p> <p class="ql-block">一、工作经历</p><p class="ql-block">㈠1976年3月,我与校友新虹,以及清华同学荣荣一起分配到《西藏广播事业局》,荣荣安排在技术处,我和新虹在局有线处上班。为了早日了解西藏广播事业发展状况,我俩到单位后不久,就随邱德荣处长一道,实地考查与调研,并亲临基层广播一线,与老师傅一起,帮基层维修有线广播设备与传授业务技巧,使自已首次体会到北大所学知识在现在和未来的前景都是大有作为。</p><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时间:1976年5月1日</p><p class="ql-block">地点:西藏广播事业局大门外。</p><p class="ql-block">西藏广播事业局大院围墙上,书写着毛主席语录“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p> <h3>1989年11月在乃堆拉山口与同事合影。</h3> <p class="ql-block">㈡在西藏广电局,我有幸接触到很多的专业,从1982年起,我开始了广播质量监测业务。广播电视是以声音与视频来传输的载体,产品到达受众面前的实际效果,是评价广电的最终指标。广播质量监业务的任务之一就是调研考证这项具体指标。自己为业务值班、建台立制、革新创异、跨界协同工程等等,留下了不计其数的不眠之夜与辛勤之果。</p><p class="ql-block">在简易工作室(过渡房)度过三年中,有两次立功。</p> <h3>认真监测,仔细辨认信号。</h3> <h3>夜以继日,忘我工作。</h3> <p class="ql-block">1985年4月至7 月,我和格桑卓嘎参加了广电部无局举办的《全国第一届监测业务知识培训班》,考试优秀。</p><p class="ql-block">(1985年7月4日结业时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西藏电视台合影。</p> <p class="ql-block">夏季,同事们欢聚拉萨第一园林氧吧。</p> <p class="ql-block">西藏自治区关领导视察我们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㈢、流动监测中走过西藏的许多山山水水,事业上升,历练工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米林、拉萨和江孜工作留念。</p> <p class="ql-block">2002年,出席广电总局监测中心工作会议。</p> <p class="ql-block">二<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山反应和低山反应</span></p><p class="ql-block">在藏30年高原反应如影随形,几次严重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低山反应(1989年11月)</p><p class="ql-block">我在上海参加广电部举办的《全国广播电视监测会议》,由于在拉萨一成都一上海的航班上晕机,抵达上海后,身体出现严重不适。次日开会时感觉了大脑注意力不集中,做会议记录时记录了前一句,不知道第二句。</p><p class="ql-block">会议第三日在553台参观时,我出现疑似“病窦综合症”,白天心率为43次/分。当时大脑意识障碍,只记得生孩子的场景,其它一切信息丢失。上海黄浦区职工医院心内科医生让我立即住院进一步检查,考虑到身边没人照料,我坚持到回到成都,住进成都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救治。几十年来,没有安装心脏起搏器,靠药物和锻炼维持身体的基本平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严重的高原反应(1991年)</p><p class="ql-block">在海拔4500米以上浪卡子县和聂拉木,我住在县委招待所连续工作24小时,加上天冷,我出现了高寒缺氧,心动过缓和虚脱,我不敢合眼担心走不出浪卡子,好在用毅力最后战胜了困难,走进江孜县和聂拉木边境县继续工作,最终平安抵达林芝,完成了606台四个播出频率的覆盖效果。写好收测报告后,返回到拉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强烈的高原反应(2002年)</p><p class="ql-block">我们202台一行3人到错那中波台采集点检修设备,途中发生了有惊无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从拉萨到错那需要10小时车程,我们需要在乃东县休整一夜。第二天08:00从乃东出发,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我的高原反应加重,开始只是头昏不想说话,后来开始呕吐(吐出物变化:水→食物→胆汁→棕色液体)。</p><p class="ql-block">12:00到达错那中波台,我们立即检修了设备。</p><p class="ql-block">13:00午饭时我只喝了点水。</p><p class="ql-block">14:00开始返程,我的身体出现虚脱,出汗,心率不齐。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很慢。同行的刘师傅抓紧时间赶路,同事汪莉一直在安慰我。</p><p class="ql-block">17:30我被送到乃东县的山南地区医院,由于医院没有没有床位,也没有找到急救医生。好在我想起早晨出门时招待所门口有一个诊所。</p><p class="ql-block">17:50 说时迟那时快,立即奔赴诊所急救。多亏医生是高原部队转业的,很有经验。在他专心治疗下,3个小时后我基本恢复正常。后来医生告诉我是消化道出血。现在想起来都很后怕,因为那是我有心动过缓和高血压病病史。</p><p class="ql-block">三、艰苦奋斗中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1985年6月,与江西、广西、甘肃和辽宁广电局同事一起爬香山。</p> <p class="ql-block">西藏广电局,知遇之恩的美眉新虹。</p> <p class="ql-block">有线处的好朋友新虹、西鹏、陈燕。</p><p class="ql-block">(西鹏和C燕都是支援西藏的第二代)</p> <p class="ql-block">西藏广电局,知遇之恩的美眉艳萍(支援西藏的第二代)。</p> <p class="ql-block">西藏广电局,知心姐姐龙兵(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p> <p class="ql-block">何仁,滨洁夫妇是来自吉林省电视台和长春市总工会的援藏干部。他们是幸福美满一家,也是我们的红娘。</p> <p class="ql-block">与广电总局援藏的无线局同事在林芝的相聚。</p> <p class="ql-block">1996年1月26日,《人民日报》第六版《金珠玛米好》文章。</p><p class="ql-block">该文记录了1995年12月25日我随部队工作人员外出收测期间,及时发现并在第一时间把从马背摔落的多杰老人送到西军区总医院,以及医院医护人员救治多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30年岁月记忆</p><p class="ql-block">我一路辛勤工作,践行“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p><p class="ql-block">一路欣赏高原独特的风景,用心理疗法降低高原反应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听党的话,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履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志愿把自己的青春岁月献给雪域高原,这是我人生的美丽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