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黑洞”与佛教宇宙观

学习离苦得乐之道

<p class="ql-block">文/盘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07分,一张在中国上海和台北、美国华盛顿、智利圣地亚哥、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日本东京,用汉语、西班牙语、日语和英语同时发布的照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照片的主角并非名媛大腕,亦非政治人物,而是世界上首张“黑洞”照片,这是人类获得的“黑洞”存在的第一个视觉证据。这张备受全球瞩目的照片,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essier87中心的黑洞,是一只可以吞噬一切的 “引力怪兽”。它远在5000多万光年之外,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百多年前,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曾经预测过黑洞的存在,从此成为许多科幻影视作品的创作源泉。科学家们陆续通过一些间接证据证实确有黑洞存在,但始终没有“看见”过“黑洞”的“庐山真面目”。为了一睹“黑洞”的真容,2017年4月,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200多位科学家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庞大的观测计划,他们用分布在四大洲的8台射电望远镜(阵)组成一台直径相当于10000公里的虚拟望远镜,分辨率比著名的哈勃望远镜还要高出1000倍,可以在中国最北端的漠河阅读到最南端南沙群岛上的一张报纸,对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一个“黑洞”进行观察,最终成功拍摄到了“黑洞”的第一幅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为“黑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黑洞”不是洞,而是一种天体。作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黑洞”质量极大、密度极高,周围会产生巨大的引力场,靠近它的一切物质都难逃被其一口吞入腹中的命运,连宇宙中运行速度最快的光,也无法逃脱它的“魔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根据理论推算,银河系中应该存在着上千万个质量相当于太阳几十倍到上万倍的“黑洞”,它们就像神秘的幽灵,隐藏于广袤的星际之中。然而,因为“黑洞”自身不发射和反射电磁波,仪器和肉眼都无法直接观测到它们,科学家们只能通过各种间接证据证实它们的存在。但是“黑洞”在“吞掉”身边的恒星时,处于撕扯中的气体会产生旋转的吸积盘,加上一部分气体会沿着转动的方向被抛出去形成喷流,这些气体在撕扯中会产生明亮的光线和强烈的辐射,因此科学家们才有可能拍摄到“黑洞”的“尊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么,“黑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就像人会衰老死亡一样,宇宙万物都逃脱不了这种无常的厄运,恒星也会有“寿终正寝”的时候。一些大质量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燃料耗尽时,所有物质会快速地向着内核的一个点急剧坍缩,并形成一个强大的引力场漩涡,最终形成“黑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千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黑洞”照片发布之后,“黑洞”一词迅速风靡全球,几乎家喻户晓。其实佛经中早就有关于类似“黑洞”的记载,例如《杂阿含经》曾说:“此千世界,中间暗冥;日月光照,有大德力,而彼不見……”意思是说,大千世界的中心是暗冥的,虽然日月的光明有大威力,但是却照不到那里。这种描述是不是跟“黑洞”极为相似呢?为什么日月的光明都照不到那里,不正是说明黑洞具有吞噬一切物质的特性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人的印象中,“世界”是一个常见的方位名词,其实它最初来源于佛教,是一个时空概念,“世”指时间,“界”指空间。佛教宇宙观认为,很多颗行星围绕一颗恒星公转的天体为一个小世界,比如我们所处的太阳系。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即一千个恒星天体(相当于一千个太阳系)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即一百万个恒星天体(相当于一百万个太阳系)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即十亿个恒星天体(相当于十亿个太阳系)组成一个大千世界。人们常将大千世界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地球人所在的大千世界叫娑婆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娑婆世界由10亿个小世界组成,每个小世界都包含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现代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大约有10亿颗恒星,即娑婆世界相当于银河系。宇宙究竟有没有边际?地球之外的宇宙中是否还有文明层次更高的星际生命存在?对于这些新奇而又不为人知的谜团,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代天体科学还无法作出解答,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探索将永无止境。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佛经中找到答案,并且其中有些问题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佛说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意思是说,距离娑婆世界十万亿个大千世界(相当于十万亿个银河系)的西边,有个叫极乐世界的刹土,有一位名叫阿弥陀佛的大觉者,正在那里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佛在这里间接地告诉我们:广袤无垠的宇宙由数不尽的大千世界组成,它们无穷无尽、亘古亘今,这在现代科学已经得到了证实;并且地球人并非宇宙的“孤儿”,其它星球上还有文明程度更高的生命存在,不过现代科学还无法证实这一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住坏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黑洞”的形成,是因为恒星寿终正寝产生坍塌的结果。其实佛陀早已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皆由众缘和合而成,都要经历一个从生成到衰亡的过程,不仅人有生、老、病、死,大千世界也有成、住、坏、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什么叫“成、住、坏、空”呢?在佛教的宇宙观中,一个世界从诞生到衰亡要经历四个时期,即生成、持续、败坏、衰亡,这一过程被称为“成、住、坏、空”四劫。在“成、住、坏、空”四劫中,每一劫又有二十小劫,四劫一共为八十小劫,大约为十三亿余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个小劫分别会经历一个减劫和增劫的过程。所谓的减劫,就是指人类的寿命每过一百年就会减少一岁,从开始的八万四千岁一直衰减到十岁;当人的寿命为十岁时,就会触底反弹,开始进入增劫的阶段,每过一百年就会增加一岁,如此一直递增到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减一增的过程即为一个小劫,二十小劫即为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成、住、坏、空)即为一个大劫。我们目前就处于“住劫”的第九小劫的减劫之中,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寿命正处于递减的趋势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住劫”过后,紧接着进入“坏劫”。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之中,由于火、水、风三灾的肆虐,首先遭难的是人类及一切有见闻觉知能力的生命;随后,山河大地等自然界也遭受破坏。在“坏劫”的初始阶段,地狱里的生命在命终之后,将不复更生;其后,其余傍生、鬼趣及人、天等道的众生也渐次坏灭。在人类及一切有见闻觉知能力的生命坏灭之后,天空出现七个太阳,由此引起火灾,赤焰炎天,海水枯竭,色界初禅天以下皆成灰烬;火烧七次之后,紧接着又起水灾,如水消盐,淹灭一切,第二禅天以下荡然无存;最后起风灾,狂风横扫一切,第三禅天以下全部化为乌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入“空劫”之后,世界已完全坏灭,除色界的第四禅天外,其余的长期处于空虚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佛教角度来看,“黑洞”应属于恒星衰亡之后的“空劫”状态……或许若干万亿年之后,它又会凝聚成一个新的星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拯救地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个星球都有它的“自然寿命”,恒星能坍塌为“黑洞”,地球亦能化为尘埃。但不可否认的是,外在的影响会延缓或加速它的衰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代社会,科技发达,经济繁荣,人民物质享受普遍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必然会造成对自然界的掠夺。城市化进程、工农业生产、过度开发、森林面积锐减、化肥农药大量使用等,严重影响着生态平衡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类每天都在消耗着大量的汽油、煤炭、粮食、水电等资源,地球有限的资源终将有枯竭的一天;汽车尾气、工业排污、畜牧养殖及空调的普遍使用等,又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生态危机从未变得如此严重,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雾霾、沙尘暴、台风、海啸、物种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急剧恶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承载万物,养育万民。它固然会有衰亡的一天,但人类贪婪的欲望,终将大大缩短她的“寿命”,这正是佛陀所说的“共业”所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品质的生活在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全人类应淡薄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大力提倡节俭型生活,少欲知足,返璞归真,敬畏天地,道法自然,为地球“母亲”减负,共同呵护我们美好的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