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仁的美篇

何正仁

<p class="ql-block"> 收获快乐乒乓点滴</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它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们的精神世界,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乐趣和慰籍,对于我而言,乒乓球便是不离不弃的伴侣。仙桃市老年大学乒乓球班已经开班两个春秋季了,我不间断接受一些退休老领导,老同事们的邀约,不定时地陪练乒乓球,我感受到非常乐意和开心,毕竟我已经年愈七十四岁了,能双脚移动,弯腰检球,推挡抽削,两眼转动,接球发球,汗水流淌,让退休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近年来我被仙桃市老年体协聘请为老年乒乓球专委会委员,获得仙桃市吾悦广场杯老年组男子单打冠军,代表仙桃市老年乒乓代表队参加湖北省咸宁,嘉鱼乒乓球赛荣获优胜奖。一石激起我的从青涩少年到满头白发的沧桑岁月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一.初识乒乓,青春的记忆。1961年,我在西流河区直小学读四年级时,就深爱乒乓球运动,在那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学校里只有一张露天简易水泥台,上体育课时,除了踢毽子,跳绳外,只能间断地站队用木拍子挥打几个乒乓球,放学后,星期六下午或星期日找几个伙伴搬一块半边木门,搁上一根细棍子,用自制的木拍子打一阵子。1964就秋我考入沔阳县下查埠中学(原荆州地区重点中学),通过比赛我被选入学校乒乓球队,经过两个暑寒假期的集训,打球的基本功得到了明显提升,记得当时的教练是广东省籍陈培华体育老师,后来陪练的赵咸钧老师。在校期间,我先后荣获学校里男子单打第一名,沔阳县少年组男子单打前三名的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二.岁月流转,乒乓伴我行。1969年初,我作为城镇老三届毕业生的知青下放到农村劳动,除偶尔到大队部或小学的桌台上打一下球外,绝大部分时间做农活如扯栽秧,打农药,扯棉埂,收割水稻。1970年冬被县劳动局招工后,打乒乓球的机会明显增多,前后多年数次获得西流河区,镇男子单打冠军,团体冠军,荣获沔阳县工业杯男子单打亚军,先后十次参加仙桃市第一届至第十届运动会中,代表西流河镇获团体第二各,第三名,第四名好成绩,获得男子单打独斗第四名,第六名的好成绩(奖励设立前八名)。</p><p class="ql-block"> 三.传承与分享,情感和思考。步入老年,光荫任苒。乒乓球不仅是我个人情感的寄托,写下日记留下场次和地方,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它教会如何在逆境中找希望,在平淡中发现乐趣,它是没有肢体冲突的健康体育项目,它是没有地域,年龄,性别,室内室外限制的健身活动,2024年秋我在北京市朝阳区明天第一城社区荣获男子单打冠军,我和我的大女儿曾获得江汉移动杯男女混双第三名,我的大女儿曾经先后获得了仙桃市女子单打第一名,第三名好成绩,她通过自身刻苦努力学习,在华中师范大学考试,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乒乓球教练员资质证书。我于2024年荣获仙桃市男子双打银牌。随着国家的综合实力日益强大,体育进社区,体育明星进社区,更加有力推动乒乒国球的蓬勃健康发展,国球乒乓的世界影响力无可比拟。我爱乒乓球六十余年了,它让我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健康,收获了快乐。学会了坚持与放弃的智慧,理解了胜不骄败不馁的真谛。偶尔还能听到一些欢呼声,喝彩声,拍掌声。感受到了老年群里的温馨与和谐。特别近二十多年来仙桃市城区,乡镇的乒乓球培训俱乐部如雨后春笋,它不断地提高人们的视觉和辨别判断能力,不断适应反胶,长胶,防护正胶的搓,挤,推,削,攻的智力和体力的完美结合。尤其是仙桃市老年大学的创建成立,给老年乒乓球爱好者又增加了学习平台和空间,让小球撬动大球,让银球在推动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金光大道上发热闪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正仁</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8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