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家长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在这个充满热血与理想的日子里,我们以“五四”精神为火炬,照亮你们逐梦的征程,让青春的热血与家国的担当同频共振,在拼搏中书写属于你们的辉煌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以家国为墨,绘青春底色:传承先忧后乐的赤子情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年前,一群青年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大旗,用青春和热血改写了中国的命运;千年以前,范仲淹在贫寒中立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愿,用一生践行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当范仲淹“划粥断齑”苦读时,当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他早已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紧绑定。这种“先忧后乐”的情怀,在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中延续,在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中升华,更在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中焕发出时代光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的我们,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却也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芯片封锁、科技竞争、文化博弈……时代的考卷早已铺就,等待着你们这一代青年用知识与担当作答。兴业县第一中学的学子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前途,更是为了让家乡振兴、让民族腾飞、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从今天起,希望你们把目光从书本拓展到广阔的天地,让“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为青春的底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你们的肩上,不仅担着中考的梦想,更担着“强国一代”的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以责任为刃,破成长之茧:践行修齐治平的青年担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9年5月4日,20岁的罗家伦在15分钟内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那句“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断送!”至今振聋发聩。这位后来的清华大学校长,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青年的责任”——不是空谈,而是在时代需要时挺身而出,在点滴积累中铸就担当。同学们,责任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它藏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进里:每天专注听讲、认真刷题,是对自己的责任;主动承担家务、体谅父母辛劳,是对家庭的责任;将来用所学建设家乡、报效祖国,是对民族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儒家经典《大学》讲“修身为本”,此刻的你们,正处于“修身”的黄金时期。想想看,当你在清晨的教室里大声背诵时,当你在深夜的台灯下攻克难题时,你不仅在提升成绩,更是在打磨品格、锤炼本领。就像五四时期的青年用《新潮》杂志唤醒思想,你们也要用知识武装自己,让“专注、自律、坚持”成为青春的勋章。<b>记住,今天的每一滴汗水,都是未来担当重任的基石;今天的每一次拼搏,都是对“强国一代”最好的诠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以拼搏为剑,闯中考之关:淬炼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聂耳在颠沛流离中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那激昂的旋律里,藏着中华民族“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决绝;1927年,陈延年在刑场上高呼“革命者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用29岁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钢铁般的意志”。同学们,中考何尝不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最后的52天里,你们可能会遭遇瓶颈、经历疲惫、甚至偶尔想放弃,但请看看这些先烈的故事——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里,你们有什么理由退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记得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墨吃粽”的故事吗?他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而你们此刻为理想奋斗的滋味,又何尝不是一种“成长的甜”?当你在操场上跑步时,不妨想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放羊时看书、锄地时背字典”的坚持;当你在题海中沉浮时,不妨看看身边那些凌晨五点就起床背书的同学——优秀从来不是天赋异禀,而是源自“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的自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四、以奋进为帆,扬青春之航:锻造只争朝夕的决胜姿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中考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这场挑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一,告别“三闲”,让专注成为习惯</b>。从今天起,做到“入班即静、入座即学”,把闲话、闲事、闲思都抛诸脑后。试想,当你全身心投入一道数学题时,当你沉浸在英语阅读的语境中时,你已经战胜了90%的浮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牢记誓言,让拼搏成为信仰。</b>每天上下午和晚自习前,全班齐诵誓词——这不是形式,而是对自己的庄严承诺。当你们齐声喊出“全力以赴,永不言弃”时,你们喊出的是青春的志气、中考的杀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与书为伴,让碎片成为黄金。</b>去食堂的路上、睡前的十分钟,随身带一页纸、一本书,把零散时间变成“提分利器”。记住,优秀的人不是比你聪明,而是比你更会利用时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朋友们,此刻请你们做“鹰妈妈”而非“鸡妈妈”:让孩子适度吃苦,是为了让他们将来能扛住生活的风雨;封存手机、营造书香氛围,是为了让孩子在浮躁的世界里守住一方宁静。让孩子从小参与劳动,培养的是责任感和意志力,而这正是迎战中考最需要的品质!</p><p class="ql-block">老师们,我们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让我们用清晨的陪伴、深夜的答疑、课间的疏导,告诉孩子们:“你们不是孤军奋战!”用我们的专业与爱心,为他们筑起最坚实的后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五、少年当自强,决胜正当时:写给中考战场的青春誓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百年前的青年用青春换来了民族的觉醒;今天的你们,要用奋斗续写属于中国青年的荣光!距离中考的52天,是破茧成蝶的关键期,是化蛹为蝶的蜕变期。请记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那些看似难以攻克的知识点,终将在你们的反复钻研中变得清晰;那些曾经望而却步的难题,终将在你们的不懈努力中成为“垫脚石”。就像《义勇军进行曲》中唱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你们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向懒惰宣战,向浮躁说不,让每一分钟都成为“提分”的战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今日<b>之中国,青春正好;今日之你们,未来可期!”</b>愿你们以五四先辈为榜样,把家国情怀融入笔尖,把责任担当扛在肩头,用拼搏的汗水浇灌理想的花朵,在中考的战场上绽放最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兴业县第一中学的勇士们,出征的时刻到了——让我们以青春之名宣誓:不负五四精神,不负学校厚望,不负家长期盼,不负自己梦想,决胜中考,铸就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谢谢大家!</p> 附:“五四”青年节知识 <h3>“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为了纪念“五四”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3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时候,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决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又称“五四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h3></br>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四”运动的意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四”运动的起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1月,英、美、法、日、意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对德和会,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中国是参加对德宣战的战胜国之一,但北洋军阀政府却准备接受这个决定。这次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四”运动的经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9年5月3日,北京各界紧急磋商对策。当晚北大学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大会,并约请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代表参加,大会决定于4日(星期天)举行示威游行,地点:天安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9年5月4日上午10时,各校学生代表在法政专门学校召开碰头会,商定了游行路线。一些准备以暴力行动惩办国贼的学生写下遗书。下午1时,北京学生3000余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在短暂的集会演说之后,队伍向使馆区进发。行至东交民巷西口,受到巡捕阻拦,学生遂推举代表请求会见4国公使。仅美国使馆人员接受了学生的陈词书,英法意使馆均以公使不在为由拒绝接受。3000余名学生在烈日下整整晒了两个小时,见使馆区不能通过,更加义愤满腔,队伍转向赵家楼曹汝霖住宅。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下午4时许,学生涌至曹宅前。北京高师数理部学生匡互生率先跳入宅内并打开宅门,学生大队涌入,痛打了正在曹宅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遍寻曹汝霖不着,激愤之下,于4时30分左右怒烧其宅。之后军警赶到,搜捕学生,被捕者共32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四”精神的内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代青年要大力弘扬五四运动的开创性精神。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社会力量,要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不竭的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去创新创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