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生命如歌

宜茗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宜茗</p><p class="ql-block">美篇编号:18504177</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  我比较喜欢吃的几种食物是玉米粥、窝窝头、小咸菜。从小时候到中老年,从河北老家后来移居广州,这个习惯始终没有变过。有人说,人的口味是在童年养成的,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因为我喜欢吃的这三种食物都是小时候妈妈经常做的,从小的时候一路吃过来,身体有了记忆。</p> <p class="ql-block">  我1972年出生于河北农村,广袤的华北平原之上。我的妈妈是一位农村妇女,经常为村民给孩子裁剪制作衣服。妈妈在我22岁的时候因为生病离开了我们,当时我最小的弟弟才12岁。妈妈的离开使整个家庭的温度骤然下降,从那一刻开始,我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失去,什么叫生死离别,也在用一生的时间痛彻心扉领悟什么叫思念。</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里,妈妈要么就是在忙碌着裁剪制作衣服,守着她心爱的鹿牌缝纫机忙个不停。要么就是守着灶台在大铁锅里熬制玉米粥,或贴玉米饼子,或者用玉米面黑豆面小麦面粉混合做窝窝头。每天放学远远看去,家里炊烟袅袅,我就知道妈妈在家。一路飞奔,回到家里大喊一声“妈妈,我饿了”。玉米粥的香气迎面扑来,劲道可口的窝窝头,都是我小时候的最爱,再配上妈妈亲手腌制的萝卜芹菜等小咸菜,组成我一生难忘的童年美味。</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家里有一个大水缸,用来腌制咸菜。秋天霜降以后收割萝卜芹菜都是腌制咸菜的好原料。每年秋天,妈妈都会腌制一大缸咸菜供全家人过冬食用。</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经常自己熬制玉米粥、蒸窝窝头,只是再也品尝不出妈妈的味道。那些深刻在骨髓里的记忆,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化作对妈妈永恒的思念。在我还没来得及回馈妈妈的时候,她就走了,这成了我一生的痛。</p> <p class="ql-block">  每年春节回老家,姐妹兄弟团聚的时候,姐姐都知道我不喜欢大鱼大肉,不喜欢春节的肉饺子,我只喜欢玉米粥、窝窝头、咸菜条。或许我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在怀念妈妈,告诫自己牢记妈妈勤劳勤俭的美德,不能忘本。岁月是一条河,川流不息的是生命的歌,儿时的美味伴随着对妈妈的思念,在我的记忆里复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