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需要这样的课

山水间

<p class="ql-block"> 第一课</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的熏陶 家国情怀打底色</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五一假期,对卫辉国学会而言,意义非凡。新乡市传统文化协会原阳代表处远道而来,与卫辉国学会携手开展一场以“卫辉文明耀千载 少年砺志勇躬行”为主题的卫辉两日游学活动。他们将共同探寻卫辉的历史,触摸卫辉的文化。卫辉国学会精心组织了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自愿参与其中,于是,卫辉市明德学堂的孩子和家长与原阳壹和书院的孩子们组成了一支百人游学团。为了更好地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讲述卫辉的深厚文化,卫辉国学会特别邀请了著名画家、卫辉古城手绘图的作者齐建中老师,为游学团带来一场生动的文化讲解。</p> <p class="ql-block">   游学的第一站是镇国塔。</p>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详细介绍了镇国塔的修建时间、背景和目的。这座明代建筑始建于1585年,由卫辉知府周思宸主持修建,如今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于镇国塔的修建目的,民间有两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其一,因塔址位于中国版图“雄鸡”的心脏位置,被誉为风水宝地,故称“护国灵应塔”,意在护佑国运;其二,为弥补卫辉城东门开设后“文气泄露”导致的科举失利,建塔以重振文风。 </p><p class="ql-block"> 齐老师还深入讲解了塔的结构和历史价值,让孩子们对这座古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每天在镇国塔旁游玩、晨练,却从未真正了解过它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原来,这座塔不仅是卫辉的一宝,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听完齐老师的讲解后,同学们怀着敬仰之心,绕塔一周,随后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家长和国学会义工老师的陪伴下,徒步走向第二个游学景点。</p> <p class="ql-block"> 游学的第二站是卫辉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内,齐老师重点讲解了徐世昌家祠。他从影壁正中内外各镶着五颗谷穗组成的“嘉禾”图案的青石浮雕讲起,象征着“五族共和”与“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他还介绍了祠堂的布局结构,雕梁画栋的古色古香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他讲述了徐氏家族的家风家教以及徐世昌本人的勤勉恭敬,让孩子们从徐世昌身上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这幅卫辉文化手绘图是齐老师亲手绘制的。他对卫辉文化了如指掌,讲解时如数家珍。齐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和绘声绘色的故事,让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p> <p class="ql-block">  离开博物馆后,游学团沿着古城的小街,穿街越巷,来到了第三个游学景点。</p> <p class="ql-block">  游学的第三站是望京楼。</p>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讲解道,望京楼又名崇本书楼,是位于卫辉古城东北隅的一座明代无梁殿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民间传说。望京楼建于明弘治年间,是明孝宗朱祐樘之弟汝王朱祐梈分封卫辉时所建汝王府的读书楼,原名“崇本书楼”,供藩王读书、诗画、抚琴之用。作为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无梁殿,望京楼高约33米,采用砖石结构和拱桥式建造工艺,无木梁椽,抗灾性强且防火。齐老师还讲述了潞王思母的故事和二郎神运石传说,让孩子们感受到望京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徒步在古城的城墙,吹一吹卫河的风,在古城的小街上,孔子也曾慨叹而过,如今,鲜红的旗帜迎风飘扬,蓬勃的少年意气风发,古老的街道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探索的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游学的第四站是孔子击磬处。</p> <p class="ql-block">  孔子击磬处是卫辉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卫辉市区南,距旧城约500米。据史书记载,孔子曾于此击磬,故得名。明万历年间,卫辉知府周思宸为纪念孔子在此修建了此地。齐老师讲解道,从乾隆版《汲县志》的重修原图来看,这里曾是一座四方院形式的建筑,中央建有碑亭,四周有围墙和院门。如今,围墙和院门已不复存在,仅存一座名为“余韵亭”的碑亭。亭内立有清乾隆帝题词碑刻,上书“孔子击磬处”五个大字,并在碑阴题诗一首:“荷蒉人过识有心,既讥揭浅厉于深。知其一未知其二,玉振金声冠古今。”碑亭额书“玉振遗韵”四字,至今保存完好。《论语》中亦有“子击磬于卫”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带领大家诵读《论语》中的相关章节,讲解了儒家思想中自强不息的精神,讲述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讲学的情景。他强调,孔子一生坎坷,却始终永往直前,讲信修睦,推行大道。齐老师还提到,《论语》是中国人必读的经典,学圣贤智慧,才能更好地过好今天的生活。他的讲解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读《论语》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中午稍作休整后,游学团开启了下午的行程,下午的游学点主要是比干庙。</p> <p class="ql-block">  游学的第五站是卫辉市比干庙。</p>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比干的故事以及比干墓形成的传说。他依次介绍了照壁、山门、享殿、日月坊、墓冢等主体建筑,重点讲解了比干精神:忠贞为国,一心为民。</p>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还特别讲解了比干庙内的孔子剑刻碑。</p>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带领孩子们绕墓一周,表达对先贤的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还讲述了比干庙内许多柏树的故事,如开心柏、平冠柏、龙凤柏、板柏等。孩子们听得认真,第一次如此深入地学习卫辉文化,感叹卫辉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第二课</p><p class="ql-block"> 走进山水怡性情 阳光快乐美人生</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也就是5月3日,卫辉国学会准备了3辆中巴车,带领大家继续游学。在昨天的游学点之后,今天的主题是走进山水,怡养性情。平时,孩子们很少接触大自然,特别是原阳的小朋友们,很少见到山。今天,就带他们赴一场山水的约会。</p> <p class="ql-block">  游学的第六站是林坚的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  昨天游了比干庙,对这位忠臣已有所了解,今天来瞻仰林源洞和林氏宗祠,进一步感受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游学的第七站是罗圈村千年银杏树。</p> <p class="ql-block">  在山间,还有一棵千年白果抱黄楝的古树,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一些爬到山顶的同学,俯瞰群山,感受自然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 游学的第八站是山语印象。</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山水间嬉戏,笑声回荡在山谷之间。</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这里尽情玩耍,走进自然,释放天性。</p> <p class="ql-block">  魏老师为我们拍摄的视频,记录了我们的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  回家途中,经过小店河时,在家长和义工老师的陪伴下,孩子们到小溪边玩玩水,记住:一定要有家人的陪同啊!</p> <p class="ql-block">  两天的游学结束了,同学们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成长,这样的课堂你喜欢吗?</p><p class="ql-block"> 用历史文化来熏陶,让孩子们对家国充满挚爱之情,用山水自然来陶冶性情,培养阳光,健康,厚德,博学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在此特别感恩为此次游学默默付出的每一位家人和义工老师们!!!</p><p class="ql-block"> 感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