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华夏文明的璀璨宝库

余韧

<p class="ql-block">摄影/文案:余韧</p><p class="ql-block">器材:vivo X90pro+</p><p class="ql-block"> 佳能 R6</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5月4日</p> <p class="ql-block">  洛阳博物馆,坐落于河南洛阳,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也是洛阳文化的重要地标。</p><p class="ql-block"> 一、建筑风貌</p><p class="ql-block"> 洛阳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独具匠心,其外观宏大庄重,既融入了古都洛阳的历史文化元素,又展现出现代建筑的简约风格。主体建筑以“鼎立天下”为设计理念,外观如方鼎屹立,寓意着洛阳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馆内空间布局合理,展览区域宽敞明亮,为观众营造出舒适的参观环境。</p><p class="ql-block"> 二、馆藏文物</p><p class="ql-block"> 洛阳博物馆馆藏丰富,文物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现有馆藏文物 40 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 500 余件。从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再到夏商周时期的青铜重器,以及历代的陶瓷、书画、金银器等,时间跨度长达数十万年,全面展示了洛阳地区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脉络。</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夏代乳钉纹青铜爵,被誉为“华夏第一爵”,它见证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开端;有精美的唐代三彩作品,色彩绚丽,生动地展现了唐代的社会生活与艺术风貌;还有北魏时期的石辟邪,体型硕大、气势雄浑,彰显着那个时代豪迈奔放的精神气质。</p><p class="ql-block"> 三、陈列展览</p><p class="ql-block"> 馆内设有多个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基本陈列以洛阳地区的历史发展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文物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生动地讲述了洛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和辉煌成就。专题展览则围绕特定的文物类别、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展开深入解读,如以洛阳出土的唐三彩为主题的展览,让观众深入了解唐三彩的制作工艺、艺术特色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四、文化传承与教育推广</p><p class="ql-block"> 洛阳博物馆肩负着文化传承与教育推广的重要使命。馆内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专家讲座、学术研讨、文物修复展示、手工体验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同时,博物馆还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与国内外其他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将洛阳的历史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增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了解。</p><p class="ql-block"> 洛阳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栖息地,更是人们探寻华夏文明根源、感受历史文化魅力的重要场所,它以丰富的馆藏、精彩的展览和多元的活动,不断向世人展示着洛阳这座千年古都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曹魏白玉杯</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只完美无瑕的白玉杯,千年掩埋未损分毫。玉质温润洁白、通体光素无纹,杯身抛光细润、线条浑然天成,颇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白玉杯1956年出土于洛阳市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为洛阳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堪称难得的玉器珍品。白玉杯通高11.5厘米、口径5厘米,选用珍贵的和田白玉雕琢而成,造型呈圆筒状,底部呈圆饼状,通体光素无纹,曲线流畅优美。三国时代推崇简朴的生活风尚,玉器也简朴自然,这件玉杯正是这一风格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魏佛面</p><p class="ql-block"> 北魏佛面,被公认为是整个洛阳博物馆中最具魅力和人气的藏品,与保存完好的其他珍贵藏品不同,佛面仅仅是一尊佛像的残片,然而,在这残缺的陶土碎片中,人们却可以阅读出太多不同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这尊泥塑佛面像1979年出土于洛阳偃师龙虎滩村北魏永宁寺塔基之中,残高24.5厘米。佛像面部丰腴,鼻梁挺直,嘴角微微上翘,虽为几块粘对而成,但其雍容华贵、气宇轩昂的神情至今光彩照人,佛的慈祥、仁厚表现得淋漓尽致,是现今北魏永宁寺出土物种最具代表性的杰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丝楠木塔</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楠、樟、梓、椆并称为四大名木,而楠木被冠以其首,足见人们对楠木喜爱程度有多高。</p><p class="ql-block"> 此件金丝楠木塔,原藏于故宫慈宁宫大佛堂。慈宁宫曾是孝庄皇太后长期居住的地方。大佛堂则位于慈宁宫后殿,因其是故宫诸多佛堂中体量最大的,所以被称为大佛堂,属于太后、太妃礼佛场所。</p><p class="ql-block"> 洛阳博物馆所藏金丝楠木塔,属于典型的榫卯结构样式。即通过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坚固耐用使用周期极长。大名鼎鼎的紫禁城古建筑群,采用的就是经典的榫卯结构,整个建造过程,不使用一颗铁钉,全凭工匠丝丝入扣的榫卯结构方式建造。</p><p class="ql-block"> 它高约6米,重约4吨,八面三级重檐,周身有304个佛龛,每个龛中供奉一尊鎏金菩萨。整座佛塔全部采用榫卯工艺,不用1颗铁钉,是佛教艺术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汉石辟邪</p><p class="ql-block"> 这是用一块完整青石雕刻而成的雄性石兽,高1.9米,通长2.9米,重约8吨。它身生双翼,像狮子又像虎豹,作昂首奔走的姿态,怒目竖眉,两耳斜立,张嘴伸舌,步履矫健。这件石兽与人们常见的石羊、石象、石马、石狮都不同。</p><p class="ql-block"> 专家鉴定此兽便是一只中国神话中的镇墓灵兽——辟邪,是陵墓神道的守护者,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石辟邪。因为此镇墓兽出土于东汉光武帝陵墓东约1000米,因此它也被认定为是汉光武帝刘秀的陵前神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代三彩黑釉马</p><p class="ql-block"> 唐三彩的釉色以黄、白、绿等居多,黑釉十分罕见。目前,国内出土的三彩黑釉马仅有两件,第一件于70年代出土于洛阳关林唐墓,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中,另一件就是洛阳博物馆馆藏这件。</p><p class="ql-block"> 这尊唐三彩黑釉马全身黑色,唯马面、鬃尾和四蹄为白色,鞍鞯为绿、黄、白三色相间,在唐三彩中实属罕见,是文献中“龙种神驹,四蹄踏雪”的艺术再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