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王林坡:乡村振兴下的乡愁栖息地

泰山小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近日,我和友人一同踏上了前往泰山区王林坡村的旅程,早就听闻这个典型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今日终于有机会一睹风采。</p><p class="ql-block"> 车缓缓驶入村子,一幅宁静而美好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村口的清泉桥,桥下泉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座桥因泰山七十二泉中的清泉曾在此喷涌得名,如今它不仅是村子的标志性建筑,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p><p class="ql-block"> 沿着明清驿道漫步,脚下深浅不一的马车辙痕,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曾经的繁华。村西的“五坊”作坊群,完美还原了过去的生活场景。油坊里,百年榕木榨油机每一次撞击,都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榨油技艺;酒坊地窖中,排列整齐的陶瓮,遵循着传统的酿造时序,酝酿着岁月的香醇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除了民俗文化,王林坡村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村里打造的“汶水画廊”景观带,音乐喷泉随着音乐节奏欢快舞动,与周边的绿树、亭台相互映衬,美不胜收。夜幕降临,彩灯亮起,整个村子宛如梦幻乐园,周边村的人们纷纷前来赏夜景,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走进村子,仿佛进入了一个民俗文化的大观园。村里深挖乡土民俗文化,将52处闲置宅基地盘活,打造出具有鲜明鲁中文化特色的乡村民俗生活体验区。老茶馆里,方桌板凳整齐摆放,泡上一壶茶,听着村里老戏骨唱地道的乡音戏,茶香与戏韵交织,让人沉醉其中,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赶大集听大戏的日子。粉皮坊里,粉皮晒得透亮,散发着浓浓的麦香味,咬上一口,软糯香甜,瞬间唤醒了儿时对奶奶蒸馒头的记忆。扎染坊中,蓝白花布随风飘动,每一块布都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那独特的花纹和色彩,是乡村文化的独特符号 。</p> <p class="ql-block">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王林坡村对老年人的关怀。村里投资50万元建成幸福食堂,每天免费为70岁以上老人和重残、低保、特困等供养人员提供午餐。老人们在这里不仅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还能相聚聊天,享受着温馨的晚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据了解,王林坡村近年来通过突出特色抓农业、盘活资源抓工业、提升环境抓旅游,探索出一条三产融合、富民兴村的振兴之路。村集体收入大幅增长,村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好。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村民们吃上了“文旅饭”,日子充满了希望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次王林坡村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力量。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充满幸福感的村民。王林坡村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闪闪发光,也让我对乡村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