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3日,天空淡蓝的云彩,不冷不热,摯友王记者、小全我们一行5人从苏州开着车就出发了,11时来到沈玲的家乡一常熟市梅李镇,这是我第一次去。沈玲在“砚江南”酒店热情地招待了我们。饭后车子在黛瓦白墙的街巷里穿来穿去,跟着导航七拐八拐就拐进了梅东路。来到沈玲的家参观,二层的洋房小园,安逸静谧,坐了一会就开车去聚沙公园,进了这座有上千年历史的园林。</p><p class="ql-block"> 一推开那扇朱漆都有点斑驳的园门,眼前就出现了那座聚沙百福宝塔,这塔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就开始建的。我们抬头往上瞧,那七层的塔身,砖木交叠的檐角就跟飞鸟展开翅膀一样。塔的八面墙上,宋式的直棱窗格还好好地,听说这塔啊,是当年老百姓为了镇住水患,稳固江岸、庇佑民生大家捐钱建起来的,还真应了“聚沙成塔”这句话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古塔北面就看到那棵87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它苍翠的树冠比塔尖还高,我们绕着塔溜达,碑廊里有明代《重修聚沙塔记》的拓片,上面的字都有点模糊不清了。抗日武装纪念碑前摆着的白菊,还带着新鲜的露水。不过最让我们停下脚步的,是南边展馆里陈列的塔刹残件和照片,照片上塔斜一米之外,后经1997年政府大修时拍的塔顶复原影像放在一起,作了鲜明的对比和说明。展厅内还悬挂着上善若水的扁,长廊中一幅幅宣传常熟历来传颂14善的动人故事篇章,善于待人、乐于助人、善德积福,提倡善良是这座公园的主题,使络绎不绝的人群和孩子们受到启发、教育。这座公园很清静,河中有人带着孩子坐小船嬉水,一阵阵优雅的歌声吸引了我,我以为是公园音箱里播放的歌曲,走近一看,有两个姑娘带着扩音器材在展喉歌唱,我当即赞扬她们似歌星原唱一般。</p><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我们就转到虞山国家森林公园“阅名轩”去喝茶,虞山绿茶香铭可口,是我一直特别喜欢喝的茶叶之一。茶叶在水里慢慢舒展开,就跟一朵朵兰花似的。这时常熟好友李总石桌上把扑克都摆好了,李总是我近20年的好友,每次去常熟他都热情地接待我,似亲兄弟一般,可能我们经历相似吧,他当过兵,退役后分配在常熟文化馆当馆长,多才多艺,后下海经商,经营红木家具生意、创办常熟方塔黄酒,在虞山北侧有一座超大的独立屋办公室,当年他开着大奔豪车,车箱里带着名酒专门来苏州看望我,丝豪也没有大老板的架子。我们一边喝着茶一边打着掼蛋,那嬉闹声把柳梢上的雀儿都给惊飞了。今天的手气特别不好,连输2盘,李总还不断戏嬉我说,加拿大掼蛋协会的水平不过如此,其实牌局谁输谁赢都不重要了,大家说着常熟方言,还夹着普通话,插科打诨的,什么“三带二”“炸弹”的吆喝声,都带上了吴侬软语的调调,听起来可真有意思。第三局时来运转,在我争得上游后连续打到A1,这时沈玲的儿子肚子饿,不断地吵着要吃晚饭,没有打完就上桌喝酒,今晚天目湖红烧大鱼头、新鲜河虾、墩鹅血汤、茭白炒鸡蛋、青蚕头等特色好吃,一道道农家菜、时鲜菜、家乡菜特好吃。</p><p class="ql-block"> 长江边的常熟虞山脚下,从言子墓到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故居,从姜子牙尚湖隐居垂钓到千年聚沙宝塔,真有历史文化底蕴啊,怪不得我们敬爱的周总理3次途经家乡淮安而不入,而偏偏在原常熟市第一招待所住了一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