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鸟的乐趣</p><p class="ql-block">在城市的喧嚣之外,有一片宁静的天地,那里是鸟儿的乐园,也是我拍鸟的“战场”。拍鸟,于我而言,是一场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充满了无尽的乐趣。</p><p class="ql-block">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我便背着相机,怀揣着期待,来到鸟儿栖息的地方。周围的一切还带着一丝朦胧的睡意,而我已经开始寻找鸟儿的踪迹。每一声清脆的鸟鸣,都像是大自然发出的邀请函,引领着我去探寻它们的世界。</p><p class="ql-block">拍鸟需要极大的耐心。鸟儿们生性活泼好动,它们不会乖乖地站在那里等着我拍照。有时候,为了拍到一只心仪的鸟儿,我需要在隐蔽处静静地等待几个小时。我曾为了拍摄一只翠鸟捕鱼的瞬间,在河边的灌木丛中蹲守了整整一个上午。汗水湿透了我的衣衫,蚊虫在我身边嗡嗡作响,但我始终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终于,那只翠鸟如箭一般从枝头俯冲而下,瞬间叼起一条小鱼,又迅速飞回枝头。我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精彩的一刻。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心中只有满满的喜悦和成就感。</p><p class="ql-block">拍鸟也是一场发现美的旅程。在寻找鸟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平日里未曾留意的美景。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芬芳;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而鸟儿们,就像是这美丽画卷中的灵动音符,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p><p class="ql-block">每一种鸟儿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有的鸟儿色彩斑斓,如孔雀般艳丽;有的鸟儿小巧玲珑,如精灵般可爱;有的鸟儿身姿矫健,如勇士般威武。通过镜头,我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我看到了鸟儿们筑巢时的认真专注,哺育幼鸟时的温柔慈爱,以及它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时的潇洒自在。这些瞬间让我对生命充满了敬畏和热爱。</p><p class="ql-block">拍鸟还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经常一起分享拍摄心得和经验,交流拍摄过程中的趣事和感动。每当看到彼此拍摄的精彩照片时,我们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和掌声。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大家庭中,我感受到了摄影的魅力和力量。</p><p class="ql-block">拍鸟的乐趣,不仅仅在于拍摄到美丽的照片,更在于在这个过程中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以及与朋友们的真诚交流。它让我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净土,让我重新找回了内心的那份纯真和快乐。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热爱,拍鸟的乐趣将会一直陪伴着我,成为我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杜甫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赞美其白鹭优雅姿态。</p><p class="ql-block">白鹭是中型涉禽,羽毛洁白,颈细腿长,繁殖期头部有两条带状饰羽,背部和胸部有蓑羽;非繁殖期饰羽和蓑羽消失。虹膜黄色,喙和腿多为黑色(部分种类喙呈橙黄色),趾部常为黄绿色。</p> <p class="ql-block">“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蜜蜂采蜜的诗句,写蜜蜂采蜜的诗词太多了,可是您知道吗?在鸟类的世界中,有一种鸟儿,也是采蜜高手,这就是叉尾太阳鸟。</p><p class="ql-block">叉尾太阳鸟的颜值特别高,它羽色艳丽丰富,曾被认为是中国最小的鸟。它体型小巧玲珑,若不细看,很难在花间发现其身影。叉尾太阳鸟尾部中央的两根尾羽很像燕子,所以也被人称之为燕尾太阳鸟。因其嘴细长下弯,专门用来吸食花蜜,又被称为“亚洲蜂鸟”。</p> <p class="ql-block">白鹭分类:属鹈形目鹭科白鹭属,全球共13种,常见的有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和雪鹭。</p> <p class="ql-block">翠鸟是一种色彩鲜艳、体型小巧的鸟类,以其鲜艳的羽毛、优雅的身姿和独特的捕鱼技巧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红嘴蓝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是幸福、长寿、财运的吉祥符号。其文化意象主要体现在吉祥与繁荣、神话原型、艺术审美三个维度,既承载着民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与《山海经》记载的神话体系深度关联。</p> <p class="ql-block">白鹭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南部、非洲、澳大利亚及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部分种类如大白鹭在东北、华北也有记录。</p> <p class="ql-block">翠鸟属于小型至中型的鸟类,体长通常在15-30厘米之间,体重约为40-200克不等。</p><p class="ql-block">翠鸟的羽毛以蓝色和绿色为主调,但不同种类的翠鸟在色彩上会有所差异。它们的头部、背部和尾部通常呈现出亮丽的蓝绿色,而腹部则多为白色或浅黄色。</p> <p class="ql-block">叉尾太阳鸟雄鸟的颜色非常耀眼,青蓝色的顶冠,绛红色的喉部,身披橄榄色的羽衣,搭配黄色的腰带和闪耀着金属光泽的绿尾。而雌鸟羽毛颜色就太普通了,上体羽色橄榄色,下体浅绿黄色,且体型也比雄鸟稍小一些。</p><p class="ql-block">除了夺目的羽衣,叉尾太阳鸟还有一副好嗓子,常间歇发出悦耳而富旋律的鸣声,如同重金属的铿锵之音。每年 3 至 6 月,是叉尾太阳鸟的繁殖期。此时,为吸引雌鸟,雄鸟的羽衣会变得更加鲜艳夺目,同时发出如 pe-et,pe-et 之声,逐音升高,随后发出急促的 pit-pit 声,鸣声细而尖。</p> <p class="ql-block">翠鸟的喙长而尖锐,适合捕捉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脚短小且强壮,趾间有蹼,有助于它们在水中游泳和站立。</p><p class="ql-block">翠鸟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附近,喜欢在靠近水面的树枝或岩石上筑巢。</p> <p class="ql-block">白鹭偏好低海拔水域,如稻田、沼泽、湖泊、海岸浅滩及红树林,对水质和生态环境要求极高,被视为环境监测的指示物种。</p> <p class="ql-block">翠鸟是肉食性鸟类,主要以鱼类为食,也会捕食虾、蟹、昆虫等其他水生生物。</p> <p class="ql-block">白鹭白天单独或小群觅食,夜间集群栖息于林地;捕食时缓慢涉水,以小鱼、虾、蛙类、昆虫及软体动物为主。</p> <p class="ql-block">北红尾鸲为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其头顶、后颈至上背灰色或深灰色,个别为灰白色,下背黑色,中央一对尾羽黑色,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具黑褐色羽缘,其余尾羽橙棕色。其有强烈的领地行为。北红尾鸲恐吓叫声的“gugugu”[3]。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谷、林缘和居民点附近的灌丛与低矮树丛中。主要以昆虫为食,繁殖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从贝加尔湖西面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往东到远东和萨哈林岛,往南到中国、蒙古和朝鲜。</p><p class="ql-block">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行动敏捷,频繁地在地上和灌丛间跳来跳去啄食虫子,偶尔也在空中飞翔捕食。有时还长时间地站在小树枝头或电线上观望,发现地面或空中有昆虫活动时,才立刻疾速飞去捕之,然后又返回原处。繁殖期间活动范围不大,通常在距巢80-100米范围内活动,不喜欢高空飞翔。每次飞翔距离都不远,一般是在林间短距离地逐段飞翔前进。性胆怯,见人即藏匿于丛林内。活动时常伴随着‘滴-滴-滴’的叫声,声音单调、尖细而清脆。根据声音很容易找到它。停歇时常不断地上下摆动尾和点头。</p> <p class="ql-block">白鹭繁殖期3-8月,营巢于高大树木或芦苇丛中,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约25天),雏鸟由双亲哺育。</p> <p class="ql-block">白鹭的出现反映当地生态环境优良,如甘肃民乐县锯条山林场因生态修复成功吸引白鹭栖息。</p> <p class="ql-block">白鹭因羽毛曾被大量用于装饰,导致野生种群锐减,现受国际公约(如CITES附录III)和中国法律保护。</p> <p class="ql-block">翠鸟是肉食性鸟类,主要以鱼类为食,也会捕食虾、蟹、昆虫等其他水生生物。</p> <p class="ql-block">但对于阅“美”无数的雌鸟而言,美色和动听的歌声,并非择偶唯一标准。研究者曾观察到这样的求偶场面:雄鸟为获得雌鸟芳心,在附近树枝上“尬舞”,边鸣叫边把尾巴高高翘起,并如同钟摆一样左右摇动尾巴,试图讨得雌鸟“欢心”。而于雌鸟而言,无论雄鸟示爱多么夸张、热烈,只要看不对眼,仍会疾飞远去。此时,雄鸟“及时止损”,马上停止表演。</p> <p class="ql-block">翠鸟通常采取一夫一妻制的繁殖方式,每年春季开始筑巢产卵。雌鸟负责孵化卵并照顾雏鸟,雄鸟则负责觅食和保护领地。</p> <p class="ql-block">翠鸟的鸣声清脆悦耳,具有一定的音乐感。它们在求偶季节或与其他个体交流时会发出各种叫声。</p> <p class="ql-block">虽然,雌鸟在选择伴侣上具有主导权,但繁殖期内,却承担了绝大部分的责任与义务。据观察,叉尾太阳鸟的家基本是由雌鸟单独搭建,雄鸟只是偶尔来巢边鸣叫或观望。另外,从产卵、孵卵到育雏,这些繁殖期内的重要阶段工作基本都由雌鸟独自承担,是一位尽职且任劳任怨的母亲。当雏鸟出壳后,雌鸟更是身兼数职,不但要外出觅食喂雏,还要继续坐巢暖雏,特别是遇到刮风下雨务必立时赶回家中暖雏,而雄鸟则往往处于缺位状态,仅偶尔回巢喂食。</p> <p class="ql-block">作为鸟类,虽然叉尾太阳鸟有时会捕食飞虫、树丛中的昆虫和蜘蛛,也吃种子,但主食还是以花蜜为主,其中尤喜采食油茶、山茶、山樱、木瓜等树木花蜜。其嘴巴细长而向下弯曲,舌呈管状,俨然是为吸食花蜜而生,可以轻易吮吸到花朵最深处的花蜜。对于花蜜隐藏太深的花朵,它会毫不客气地在花托旁啄开小孔,以深入吸食花蜜。当然,它们吸食花蜜的过程,也完成了对花粉的传播,帮助植物座果。</p> <p class="ql-block">翠鸟以其卓越的潜水能力而著称。它们能够迅速潜入水中捕捉猎物,并在短时间内浮出水面。</p> <p class="ql-block">翠鸟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水域环境中,包括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在中国,翠鸟也是常见的鸟类之一,分布在多个省份的河流、湖泊和沼泽地带。</p> <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叉尾太阳鸟因体型小、外形靓丽、擅悬停飞翔、以花蜜为食等特点常被误认为蜂鸟。其实,叉尾太阳鸟并不具备蜂鸟般长时间悬停飞翔的能力,通常“一鼓作气”短暂悬飞后便要落脚停歇,不可持久。</p> <p class="ql-block">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污染水源、破坏栖息地等),一些翠鸟种类面临着生存威胁。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了保护措施来维护翠鸟的种群数量。公众也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共同为翠鸟等野生动物的生存创造更好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叉尾太阳鸟是太阳鸟属太阳鸟科。说起太阳鸟,喜欢古代神话的朋友,对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的“朱雀”很熟悉吧,“朱雀”就是太阳鸟,所以说,属于太阳鸟之一的叉尾太阳鸟,其实来头是非常大的。不过,在仁怀市城区的楠竹林公园、鹿鸣公园和一些绿化较好的小区,以及赤水河和支流河谷地带,只要您仔细观察,都能看到这种漂亮、神秘的小鸟。</p> <p class="ql-block">北红尾鸲雄鸟额、头顶、后颈至上背灰色或深灰色,个别个体为灰白色,下背黑色腰和尾上覆羽橙棕色。中央一对尾羽黑色,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具黑褐色羽缘,其余尾羽橙棕色。两翅覆羽和飞羽黑色或黑褐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一道明显的白色翅斑。前额基部、头侧、颈侧、颏、喉和上胸黑色,其余下体橙棕色。秋季刚换上的新羽上体灰色和黑色部分均具暗棕色或棕色羽缘,飞羽和覆羽亦缀有淡棕色羽缘;颏、喉、上胸等黑色部分具灰色窄缘。</p><p class="ql-block">雌鸟额、头顶、头侧、颈、背、两肩以及两翅内侧覆羽橄榄褐色,其余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具白色翅斑,但较雄鸟小,腰、尾上覆羽和尾淡棕色,中央尾羽暗褐色,外侧尾羽淡棕色。下体黄褐色,胸沾棕,腹中部近白色。眼圈微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脚黑色。</p> <p class="ql-block">北红尾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行动敏捷,频繁地在地上和灌丛间跳来跳去啄食虫子,偶尔也在空中飞翔捕食。有时还长时间地站在小树枝头或电线上观望,发现地面或空中有昆虫活动时,才立刻疾速飞去捕之,然后又返回原处。繁殖期间活动范围不大,通常在距巢80-100米范围内活动,不喜欢高空飞翔。每次飞翔距离都不远,一般是在林间短距离地逐段飞翔前进。性胆怯,见人即藏匿于丛林内。活动时常伴随着‘滴-滴-滴’的叫声,声音单调、尖细而清脆。根据声音很容易找到它。停歇时常不断地上下摆动尾和点头。</p> <p class="ql-block">红嘴蓝鹊以惊艳的蓝白羽色和修长尾羽著称,在中国民间被赋予多重吉祥寓意。常被视为丰收、和睦与好运的象征,尤其在农村被视为天人感应的信使,其鸣叫被解读为"招财进宝"的吉兆</p> <p class="ql-block">红嘴蓝鹊作为青鸟神话原型,承载着传递幸福、实现愿望的精神寄托,《山海经》记载其与西王母神话体系的关联使之成为长寿与光明的符号。在传统绘画中与梅花、柿子等意象组合,形成"喜上眉梢""事事如意"等吉祥纹样,成为花鸟画经典母题。</p> <p class="ql-block">红嘴蓝鹊该鸟类的神性地位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演化:其体态特征与《山海经》《汉武故事》记载的"三青鸟"高度吻合,承担着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职功能。</p><p class="ql-block">部分地域文化将其视为凤凰的原初形态,凤凰文化中"见则天下安宁"的祥瑞特质可追溯至此。</p><p class="ql-block">李商隐"青鸟殷勤为探看"等诗句,将这种禽鸟符号化为沟通人神、传递思念的精神媒介。</p> <p class="ql-block">红嘴蓝鹊:长达66厘米的体长和艳丽尾羽,使其在生态位中具备视觉威慑力,对应文化符号中的神性威严。</p><p class="ql-block">杂食性与护雏习性,既体现生存智慧(招财纳福),也诠释家庭伦理(为母则刚)的文化投射。</p><p class="ql-block">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现代生态保护意识与传统祥瑞观念的融合重塑了其文化定位。</p> <p class="ql-block">相思鸟,别名红嘴玉、红嘴绿观音、恋鸟,也被誉为“中国夜莺”或“北京夜莺”。它是一种小巧而羽色华丽的鸟类,属于雀形目鹟科相思鸟属。</p><p class="ql-block">相思鸟体小,体长一般在105~180毫米之间,嘴形粗健,长度约为头长的一半,鼻孔裸露。其羽色华丽,具体特征因种类而异:银耳相思鸟头顶黑色,耳羽银灰色,嘴黄色,上嘴基部和嘴角褐色。</p> <p class="ql-block">红嘴相思鸟嘴呈鲜艳的红色;上体橄榄绿色,脸淡黄色;两翅具明显的红黄色翼斑;颏、喉至胸呈黄色或橙色,腹乳黄色。雄性成鸟上体大都暗灰绿色,前额、头顶及上背绿色较浓;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翼斑朱红色为橙黄色所代替,其他羽色较雄鸟稍淡。</p> <p class="ql-block">相思鸟主要栖息于海拔900~33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竹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在中国,它们分布于秦岭以南,包括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以及西藏东南部、云南、广西、广东等地,主要以瓢虫、象甲等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偶尔也吃少量玉米等农作物。</p> <p class="ql-block">红嘴相思鸟是鹟科画眉亚科中最娇小可爱的一种。它嘴鲜红,体态玲珑,显得眉清目秀,妩媚动人。繁殖期间,雌雄形影不离。雌雄偎依枝头互理羽毛,有时比翼蓝天互追互逐夜间双栖双宿,就像一对情意缠绵、永不分离的情侣。故被称为爱情鸟,是吉祥如意、坚贞纯洁的象征。国外多在至爱亲朋结婚时,赠送一对相思鸟,祝贺新婚夫妇相亲相爱,白头偕老。</p> <p class="ql-block">相思鸟也为画家诗人描述,入诗入画,谢承举有一首《题相思鸟图》的题画诗:“俱飞并逐倚园春,互语相思字字真。啼到苦心声莫放,绿窗惊起病春人。”这首诗以拟人手法,赋予相思鸟以人的思想和感情,以相思鸟双飞双啼,互吐衷肠,与“病春人”的形影相吊苦苦思恋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特别真切动人。</p> <p class="ql-block">相思鸟性活泼,常成群活动于林间,飞行迅速,鸣声悦耳。它们因雌雄形影不离,对伴侣极其忠诚,故得名相思鸟。在繁殖季节,雄鸟会用特殊的鸣叫声来吸引雌鸟,而雌鸟则会以一种特定的回应鸣叫声来表达接受或拒绝。</p> <p class="ql-block">相思鸟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7月。它们会筑巢于树丛或灌丛中,巢的外形呈深杯状,雌鸟每窝可产卵3-4枚,孵化时间一般在14天左右。</p><p class="ql-block">由于相思鸟羽色艳丽、鸣声婉转动听,是世界各地著名的笼养观赏鸟之一,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因此,私自买卖、猎捕等鸟类笼养在家的行为均涉嫌违法犯罪。</p> <p class="ql-block">酒红朱雀,又叫“红麻雀”、“石麻雀”,小型鸣禽,体长13到15公分,重量大概只有17g到25g。</p><p class="ql-block">雄鸟通体酒红色,头部颜色较深,下背部和腰部较浅,最浅的是两道亮粉色的眉纹,就连双脚都是红褐色的,整只鸟仿佛是在红酒中浸透了、逃到大自然中的一样。雌鸟则浑身棕色,带黑褐色斑纹,眉纹不明显。</p> <p class="ql-block">酒红朱雀栖息在海拔2000到3500米的山地,活动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地,以草籽、果实为食,也吃一点昆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中部、台湾岛和西藏的东南部,国外则常见于喜马拉雅山脉。它们比较不爱热闹,通常单独行动或者成对出行。</p><p class="ql-block">酒红朱雀醉人的“酒红色”来自于类胡萝卜素,不是结构色,独特的颜色使得它们在绿林中非常显眼,有助于它们吸引雌鸟,这就是大自然让将雄鸟塑造得比雌鸟高调美丽的最终目的[斜眼R][斜眼R][斜眼R]</p> <p class="ql-block">相思鸟因其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而深受人们喜爱。在许多文化中,相思鸟的鸣叫声也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如爱情、幸福和美好等。这些文化传统丰富了人们对相思鸟的认识和欣赏,也激发了人们保护这些美丽生物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白腰文鸟(拉丁学名:Lonchura striata,英文名:Striated Mannikin.),俗称“偷仓”,别名为禾谷、十姐妹、白腰算命鸟等,是雀形目梅花雀科文鸟属鸟类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LC)物种。</p><p class="ql-block">白腰文鸟体长约11厘米,上体深褐,特征为具尖形的黑色尾,腰白,腹部皮黄白。背上有白色纵纹,下体具细小的皮黄色鳞状斑及细纹。亚成鸟色较淡,腰皮黄色。虹膜褐色;嘴灰色;脚灰色。常见于低海拔的林缘、次生灌丛、农田及花园,高可至海拔1600米。性喧闹吵嚷,结小群生活。以植物种子等为食,也吃昆虫等[3]。白腰文鸟分化为6个亚种,中国有2个亚种[2]。分布于缅甸、印度、中国云南、广东等地。是一种有害的鸟类,易于驯养,可作出口外销,或作公园展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