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一放假,我来到了位于丹东市东港的一处渔船维修厂。这里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工业景象,却也承载着渔业文化的深厚底蕴。蓝天白云下,锈迹斑驳的渔船排列整齐,工人们专注地检修每一艘船,仿佛在为这些即将再次出海的“战士”注入新的生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维修厂内,多艘大型船只停泊岸边,脚手架和防护网覆盖其上。一艘标有“KELLOGGI”字样的旧船格外醒目,表面虽已布满岁月痕迹,但依旧透露出一种坚韧的力量。另一边,“辽宁港2018”号静静伫立,红色的小旗随风飘扬,与蓝天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这里的每艘船都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诉说着属于它们的航海传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深入厂区,可以看到更多正在维修中的船只。从底部特写到整体外观,这些船体上的锈迹和污渍记录了无数次航行的艰辛。然而,在工人细致的排查与修复下,它们正逐渐恢复活力。无论是悬挂的旗帜还是散落的工具,无不体现出这个场所的专业与专注。这里是渔船的“康复站”,也是安全与丰收的保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几艘老旧渔船并排停靠,其中一艘写着“渔捕50”的大船尤为引人注目。它挂着中国国旗,似乎在向世人宣告自己的身份与使命。不远处,另一艘黄色调为主的船只同样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感。而在船坞深处,两艘大型船只被木板支撑,等待进一步修缮。晴朗的天空下,整个场景显得既宁静又充满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站在维修厂中,我感受到这片土地对渔业发展的贡献。每一次维护,都是对未来的承诺;每一次修复,都是对过去的尊重。从船体到设备,从细节到整体,这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在续写着捕捞的故事。丹东东港,不仅是一个工业港口,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