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宛如遗世独立的明珠,散发着不为人知的独特魅力。龙口桑岛,便是这样一个地方,它静静地卧在大海的怀抱里,远离尘世的喧嚣,守着自己的一方静谧。<br><br><div>桑岛,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现为一个原生态的小岛,属于龙口徐福街道,四面环海。它东与蓬莱、长山列岛相望,西通龙口港,北是渤海湾。据《龙口市志》记载,桑岛在港栾码头以北3公里,岛东西长2.1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5公里。岛上最高海拔9.2米,总体地势相对平坦。</div> 关于桑岛的得名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古代岛上多桑树,有的说岛的形状像桑叶,有的说含有沧海变桑田之意,还有的说与“扶桑”的典故有关。太阳刚刚升起,照射桑岛,一片静谧唯美。距桑岛最近的依岛是无人岛,堪称山东最干净的海岛,在这里可以捡贝壳、拾海星、摸海螺,环境犹如马尔代夫,一切都是原生态。<br><br><div>桑岛为人居岛,起名桑岛村,600多户人家、2000余人生活常驻在这里。村民以王、吕、李、栾四个姓氏为主,各自都超过了百户。桑岛与陆地不连接,被大海彻底切断,完全漂浮在海面上,只有坐船才能上岛。</div> 桑岛,海水澄清,岸礁争险。在诸多礁石中,尤以房五石、蛙石、钓鱼台、美人礁、黄石江、缆马江、老鹅石、双江水最有特点,被称为桑岛“八大景”。它们散居在桑岛四海边,或露出水面,或潜伏水中,数百年来,与岛上渔民朝夕相伴。海市蜃楼是桑岛的神秘之处。这种幻影如城廓、似楼台,飙回倏变,使人入迷的奇景,在1953年曾出现过两次,1964年曾出现过一次。<br><br><div>桑岛的南端紧邻山东半岛的北岸,此处有一个不大的码头,靠近码头处竖立着一块“国家地质地貌保护单位”的黑色大理石碑。码头周围停靠着大大小小的渔船,这里每日有三五趟轮渡往返于陆岛之间,轮渡将岛上渔民捕获的海鲜运往陆地,再将各类生活用品运往岛上。陆岛之间还有海底电缆,将电力和电话送到岛上。</div> 桑岛渔村与内地村庄差不多,街道两边是一座座渔家小院,中央一条东西向街道为桑岛商业中心,有人戏称为“桑岛王府井”。尽管街上没有现代商业街的气息,但它却是桑岛渔村仅有的一条商业街。桑岛是龙口唯一的海岛村庄,至今未与陆地连接,虽开发旅游却没被商业化。<br><br><div>桑岛人家以打鱼为生,船是他们唯一的交通方式,家家户户至少有一艘柴油动力的渔船,就像城里人拥有家庭轿车一样。大一些的渔船可以出远海,价值在二三十万以上;小一些的渔船也值个十几万,淡季出海一天能挣千把块钱,而旺季出海一趟能挣一万多块钱,年均收入一般在五万到十万之间。</div> <div>桑岛出产的海参据说全国排名第三,海参养殖池一千七百亩,海参养殖区八千亩,海参年产二十多万斤。这里的海参食用价值非常高,五六十头一斤的刺参能卖到一千多元。岛上渔民说,立冬后每天吃一个,连吃三个月,一冬都不会患感冒,且来年春天不怕冷。桑岛人管城里人吃的海参叫“海茄子”,从来都不屑一顾这样的海参。桑岛的魅力,不仅仅是它的与众不同。这里的沙滩细腻得如少女的粉脸,海水清澈得像仙女的眼泪。碧波漾起的海水,海面上点点的渔帆,近岸渔民养殖的圈圈,映着远处的城市。但这里没有喧嚣的城市噪声,只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和清新的海风。</div> 桑岛上的千亩槐林,是岛上另一道靓丽风景。槐树以玄武岩作为墙基,与蓝天碧海相搭配,雄浑之中又见秀丽。五一前后,村上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槐花盛开季,整个村庄仿佛被一片白色的花海所包围,槐花竞相绽放,洁白如雪,粉红优雅,香气四溢,温馨浪漫,景象十分壮观。<br><br><div>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划破夜空,桑岛从沉睡中缓缓苏醒。淡淡的晨雾如薄纱般笼罩着整个岛屿,给它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鸟儿的清脆啼鸣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晨曲。沿着蜿蜒的小路漫步,脚下的石板路还带着昨夜的湿气,路旁的小草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在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宛如一颗颗细碎的钻石。</div> 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海风和淡淡的花香,那是一种混合着大海与陆地气息的独特味道,让人瞬间神清气爽。远处的海平面上,太阳正慢慢升起,将天空染成了一片绚丽的橙红色。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是无数的星星在跳跃。渔民们早早地来到海边,解开缆绳,驾着小船驶向大海,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的身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br><br><div>踏上桑岛的那一刻,仿佛踏入了一个被岁月遗忘的梦境。脚下的沙滩细腻而柔软,像一条金色的丝带,沿着海岸线蜿蜒伸展。海浪一波波涌来,轻轻拍打着沙滩,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仿佛是大海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那声音,舒缓而温柔,抚平了心中的浮躁与疲惫,让我不由自主地沉醉在这宁静的氛围中。</div> <div>桑岛村的传统建筑以“石头小瓦房”为主。早期使用的石头形状较为杂乱,后来逐渐成为规则的方形火山岩石,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大多是用当地特有的石头建成。石头的纹理清晰可见,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守护着这座小岛的宁静与祥和。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古朴的建筑增添了一抹生机与灵动。偶尔,从某扇窗户里飘出一缕淡淡的炊烟,那是岛上人家在烹制着简单而美味的食物,让人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br><br></div><div>村内现存263座传统民居,大部分有百年历史,古石建筑数量多且保存基本完整,其结构严谨,石刻工艺精巧,体现了明清时期龙口沿海民居的建筑风格。村内胡同两边墙壁用岛上的火山岩石块砌成,部分地面也是由火山岩铺设。海神娘娘民间传说、渔民文化、造船技艺、面塑以及饮食文化等,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div> 沿着岛上的小路漫步,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花朵。不知名的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为这静谧的小岛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生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中,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清新与愉悦。<br><br><div>桑岛的海是它最迷人的地方。站在海边,极目远眺,只见海天相接处,一片湛蓝。那蓝色,纯净而深邃,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来的画卷。海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一波接着一波,永不停息地涌向岸边。远处,几艘渔船在海面上缓缓行驶,它们的身影在蓝天碧海之间显得格外渺小,却又充满了一种别样的诗意。</div>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桑岛上,整个小岛都被染成了金黄色。天空中飘着几朵绚丽的云彩,像是被打翻的颜料盒,色彩斑斓,美不胜收。海边的沙滩上,人们三三两两地坐着,静静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日落。孩子们在沙滩上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回荡在整个小岛上,为这宁静的傍晚增添了一份欢乐与温馨。这正是日落西山别样红,大海一望无尽,唯美夕阳尽黄昏。<br><br><div>当夜幕降临,桑岛陷入了一片更深的静谧之中。星星点点的灯光在岛上闪烁着,像是夜空中的繁星。月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如梦如幻。坐在海边,听着海浪的声音,感受着海风的轻抚,心中的烦恼和忧虑都被这宁静的氛围所驱散。这一刻,仿佛时间都停止了,只剩下自己与这美丽的小岛融为一体。</div> 静谧的桑岛,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净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在这里,我们可以放下所有的疲惫和压力,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愿这静谧的桑岛,永远保持着它的那份纯净与美丽,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