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之旅】之:石鼓名山

闲情逸志

<p class="ql-block">  福州,有福之州!</p><p class="ql-block"> 福州,古称闽都,历史悠久,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离我们家并不很远,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这次同学相约,也来了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让我如愿来到了福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早上7时左右从县城,途经石狮,晚上近8时到达福州下榻酒店-梅园酒店。老同学早早就为我们订好了客房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席间,嘘寒问暖聊说花甲,举杯畅饮形如少年。至晚十时,都已有些醉意,考虑到明天的行程,故也只好散席回房洗漱休息。</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9时,随老同学乘车前往鼓山。鼓山是福州的名山,素有“闽山第一”的美誉。山上风光旖旎,景色宜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途中经过五一广场,广场的于山堂前有高大的毛主席塑像,两旁有两匹骏马雕塑,这里一直是榕城的</span>政治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车子缓缓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山下美丽的福州城隐约可见。很快,我们的车子来到了停车场。下得车来,一眼可见雄伟壮观的“石鼓名山"的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  从“石鼓名山"牌坊进去不远有座树木结构的“无尽石门”牌坊。内有“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的联对。踏进牌坊,我们就来到了涌泉寺。</p><p class="ql-block"> 涌泉寺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福州第一名刹,人称“闽刹之冠”。</p><p class="ql-block"> 走进寺院,老同学便引见一棵神奇的“痒痒树"。据说,用手轻轻摸摸光滑树干,其顶端的枝梢就会轻轻摇动,枝摇叶动,浑身颤抖,就像人被搔了胳肢窝儿一样,所以被人们俗称为 “痒痒树”。待我仔细看时,才知道就是棵紫薇树就,但从未尝试过抚摸后的反应。</p> <p class="ql-block">  涌泉寺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寺内香烟袅袅,传奇很多,让人惊叹不已。随着老同学那专业般的导说,我们对涌泉寺有了大致的了解的。</p><p class="ql-block"> 寺内有众多珍贵文物,如寺院前的宋代陶塔,堪称全国最高的陶塔,有 “千佛塔” 之称;寺院大殿后侧“三圣像”像前有一台金丝楠木雕制的古老案桌,被称为镇寺之宝。据说,其曾历经多次火劫,却奇迹般地保存至今;藏经阁里面用血书写而成的经书等。</p> <p class="ql-block"> 在“方丈”室院中,有两雌一雄的铁树,据说是首任住持亲手栽植的。世间铁树难得开花,而此处铁树常有花开,且如黄色大绒球。</p><p class="ql-block"> 寺院里仍然保存着近千年历史的三口巨锅,其中最大一口金黄色的铜锅,一次煮米五百斤,可供千人食用。</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寺院中,感受到千年古刹的宁静与庄严。</p><p class="ql-block"> 寺院外的放生池伫立着一尊莲花座滴水观音圣像,肃穆慈祥。</p> <p class="ql-block"> 路过回龙阁时,老同学指着旁边的一棵古香樟树给我们讲述了一段真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1961年春的一天,朱德总司令来到了涌泉寺参观。走到山间,忽闻阵阵芬芳飘来,便问随行人员,寺内是否种有兰花。随行个个都很愕然,目光便一齐投向方丈。方丈也一时摸不作头脑,思考了一阵子后坚定地回答:“没有,从来都没有。”大家正在咕咕噜噜猜想之际,朱总司令仰望着参天古香樟树,含笑着对众人说树上有兰花。大家猛地抬头仔细地搜索,果真发观树上有无数株傲然盛开的兰花。</p><p class="ql-block"> 原来朱老总的夫人名"若兰”,故在百花丛中有偏爱兰花的情怀,对兰花香味也特别敏感。</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鼓山有了自己的兰花圃。再以后,福州有了闻名中外的兰花圃。</p> <p class="ql-block">  听完故事后,我的视线不由自主的朝向古树上,搜寻着一株株一丛丛生长在横树枝上正在盛开的兰花。之后的游览中发现,从放生池一直到灵源洞、摩崖题刻群周边,沿途的古树上皆有兰花,且呈丛生之态,盛开着一簇簇兰花,异常壮观,令人惊赞不已。</p><p class="ql-block">原来这些兰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兰花,而是一种只生长在树上或崖壁上的寄生兰。因其花开特别多,故叫多花兰。鼓山是最适宜多花兰生长的地方,此处多花兰景观,世间绝无仅有,举世无双。</p> <p class="ql-block">  从回龙阁出发,登石级,穿圆门,步小径,一路上,只见兰花处处,芬芳四溢。循香而行,穿过“灵源深处”石砌拱门,再踏着石阶傍崖而下,至“石交”处,见两山之间开裂一涧,宽有数米,深约10米,天然成洞,此为“灵源洞”。</p> <p class="ql-block">  相传,久远之山涧,山泉不断潺潺流水,“灵源洞”就如水帘洞,风景怡人,其清幽素雅的环境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p><p class="ql-block"> 鼓山建寺时的某一天,神晏禅师也来到此诵经。然而,寺旁涧中流水声喧哗,搅扰了其诵经。于是他大喝一声,挥动禅杖,令溪水改道。自此,涧水从东侧观音阁的石壁涌出,形成了著名的龙头泉水,而原来流水潺潺的溪涧则成了枯涧,这就是喝水岩名字的由来。(这里的 “喝” 不读 hē,而读 hè,意为大声叫喊。)</p> <p class="ql-block"> 鼓山,摩崖石刻甚多。而以灵源洞为核心区域最为集中,荟萃了自宋以来众多的摩崖题刻。</p><p class="ql-block"> 位于灵源洞桥头东端岩壁的“忘归石”与“喝水岩”石刻,同是灵源洞景区的标志性石刻。传说时任福州知府与同僚几人来此游玩,因游兴过浓忘归而题,石刻至今保存完好,是鼓山摩崖最悠久的代表作之一。</p><p class="ql-block"> 朱熹所书的“寿”字,有4米之高,为福建省内发现最大的古代石刻。</p> <p class="ql-block">  据说,灵源洞景区的这里题刻,约占了整个鼓山的一半以上,荟集篆、隶、草等书法精华,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誉为“东南碑林”。</p><p class="ql-block"> 从“忘归石”依崖而下,沿山路横过山谷,不但可以欣赏到无数的精华摩崖石刻,而且还可清晰地看见一簇簇一丛丛生长在古树上那风情万种的兰花草了。</p> <p class="ql-block">  龙头泉是鼓山的神话,因禅师的“喝”而传奇。龙头泉水自石壁中喷涌而出,清洌甘甜,冬暖夏凉,且久旱不涸遇涝不溢。后在此修建了观音阁,阁内一直供奉着一尊观音铜象,至今已保存有千余年。</p><p class="ql-block"> 龙头泉周边古树参天,茂密成荫,花香鸟语,泉水叮咚,如此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观着实让人流连忘返,不问归途。尽管附近还有不少传奇人文古迹,但终因同学已与其堂姐约定午宴时间,大家只好恋恋不舍踏上归途。</p><p class="ql-block"> 在鼓山,“闽刹之冠” "东南碑林” “空谷幽兰”等传奇人文自然景观奇妙的结合在一起,实乃天造地设,人杰福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