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竹海见闻

蕙质兰心

<p class="ql-block">  自驾游第四站,来到位于四川宜宾的蜀南竹海。</p><p class="ql-block"> 从小生长在北方,从未见过大片竹林,更遑论竹海了。此番一心想感受那竹林密布,碧浪连天的盎然绿意。</p> <p class="ql-block">  踏入景区伊始,目之所及皆被绿意浸染,而这抹抹青翠皆源自漫山遍野的竹子。千竿万竿修竹亭亭而立,终成一片碧波荡漾的绿色海洋。</p> <p class="ql-block">  车行路上,竹影婆娑,绿荫蔽日; 人行途中,竹径通幽,竹叶滴翠;坐缆车俯瞰,碧波万顷,翠浪翻涌 ;站在山上眺望,千竿竞秀,万壑流青。感觉一辈子看过的竹子都没这么美,这么多。</p> <p class="ql-block">  在我眼里长得都差不多的竹子,却被专家分出了58种。包括楠竹、人面竹、花竹、凹竹、算盘竹、慈竹、绵竹、罗汉竹、鸡爪竹、箭竹等具体种类。游到最后,我们也学会了认识几种竹子。</p><p class="ql-block"> 楠竹,也称毛竹,景区内最多见的竹子。</p> <p class="ql-block">  苦竹,北方可以见到的竹子。</p> <p class="ql-block">  人面竹,竹节部位如人脸。</p> <p class="ql-block">  龟甲竹,竹竿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凸凹有致。</p> <p class="ql-block">  我还和当地人学会了“拍竹子”:把手机底部抵在竹子根部,手机与竹子呈45°角,咔嚓,OK!</p> <p class="ql-block">  春日正是竹笋萌发的时节。路边竹林里,新笋破土而出,裹着层黑乎乎的笋衣。原以为竹笋初生时必是纤细柔弱,需慢慢抽高长壮,却见有些才钻出地面尺许,已生得碗口般粗;有些刚露头,便能从饱满的笋身瞧出“气度不凡”的架势。忽地琢磨起,竹子的粗细或许在破土那一刻便已注定,这般念头竟隐约品出些“唯成分论”的味道来。</p> <p class="ql-block">  指着一棵笋,我问当地人:“是不是笋子多粗,将来的竹子就多粗?”他回答:“是的,竹子的生长过程中,竹笋的粗细决定了未来竹子的粗细。”其中原理,老农当然讲不清,即使他能讲清,他的四川话我也听不懂,还是回来问“度娘”吧。答案是:“这是因为竹子的茎中没有形成层,无法像木本植物那样通过形成层的细胞分裂使茎逐渐加粗。”</p> <p class="ql-block">  路边还有竹笋售卖,一棵目测大约20厘米粗、60厘米长、10斤多的竹笋仅卖10元。小一点的,5元,或者10元一堆儿。新鲜没的说,便宜也没得说,只可惜我们带不走。</p> <p class="ql-block">  全竹宴,食材不仅是竹笋,还有竹荪,及闻所未闻的竹荪蛋、竹燕窝、竹毛肚、竹胎盘、竹胎儿,它们被合称为“竹海山珍‘六宝’”。我们两个人,吃不了全竹宴,只点了炒竹荪蛋,腊肉炒竹笋和竹荪汤。竹荪蛋,外表和味道都和蘑菇类似;腊肉炒竹笋,腊肉咸香,竹笋脆嫩;竹荪汤,澄澈如泉,香味儿暴击。</p> <p class="ql-block">  “不可居无竹”,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精神皈依,也是今天竹海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以竹为居、以竹为食、以竹为器、以竹为文,演绎着人与竹的绝世奇缘。</p> <p class="ql-block">  以竹为居。从竹楼、竹亭、竹棚,到竹床、竹凳、竹椅、竹躺椅,将“就地取材”发挥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以竹为食。除了菜品,还有竹筒饭、竹筒粽子、竹筒茶、竹荪酒等。全竹宴更是从竹子的根、茎、叶到与竹林伴生的各种菌、动物,只要和竹相关都是食材。</p> <p class="ql-block">  以竹为器。竹篮、竹筛、竹笊篱、竹蒸笼、竹簸箕、竹托盘、竹杯子、竹米桶……。将“物尽其用”演绎到极致。</p> <p class="ql-block">  以竹为文。小路上、山道边,竹诗、竹文无处不在。楠竹轩、醉竹闲、竹安隐所、思楠竹园……民宿的名字,都带有“竹”字,也带有诗意。随便一个人,都能吟几句与竹子有关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竹海人的生活,与“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东坡曾这样描述:"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蜀南竹海多停留了一天。</p><p class="ql-block"> 留住我们的,一半是竹子,一半是民宿。</p><p class="ql-block"> 竹子方面,浸淫于竹海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陶醉其中,不舍离去。</p><p class="ql-block"> 民宿方面,下榻的这家“楠竹轩”民宿十分令人满意。</p><p class="ql-block"> 昨天,在考察了五六家民宿后,选择了这一家。看中它干净,清静,有人气。</p> <p class="ql-block">  关于民宿,也得分两头说。</p><p class="ql-block"> 先说住客。我们一进门,就看到有住客模样的人自己在下厨。原来是几个兰州游客,是他家的回头客,每年都到他家住几天,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想吃“拉条子”,就自己动手做了。</p> <p class="ql-block">  老韩同志在兰州当过兵,和那几个人一见如故。聊天中提起:“我今年70岁,今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听说老韩过生日,兰州的朋友热心地为他做了一碗“拉面”。提前揉好、醒好、外面抹了油的面饼,在她们手里一切、一拉,就变成又细又长的拉面。拉好的面堆放在案板上,也不担心会粘在一起。待水开了,一股脑都下进去,用筷子一搅和,根根分明,谁也不粘谁。几分钟以后,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就上桌了。把老韩感动的呀,一个劲儿地说谢谢,还拉着人家一起拍了个照,直说“缘分呐,缘分呐!”面条又长,又劲道,老韩吃了两大碗!</p><p class="ql-block"> 有这样的住客邻居,是不是住着适意?</p> <p class="ql-block">  再说店主。两口子老实,实在。想吃什么,商量着来,食材保证新鲜,什么竹海山珍六宝、七贤的,他家都有。老板娘炒菜有专业厨师的水平,新鲜的食材,配上一流的烹调手艺,每顿饭都吃撑了。</p><p class="ql-block"> 老板、老板娘成了我的咨询对象。我要问的问题可多了。</p> <p class="ql-block">  看到老板正在处理新挖回来的竹笋,我问:“竹笋长到多大可以挖了?”他说:“两三天,再大就老了。”为此,现在的季节,每天都要上山去挖笋,一偷懒,就会有好多笋老了,不能挖了。</p><p class="ql-block"> 他告诉我:“从笋芽出土到形成完整竹秆只需 ‌50-60天‌,最终可达 ‌15-20米‌(相当于6-7层楼房高度)。一天一夜拔一个竹节,在生长高峰期,24小时内的垂直生长量可达 ‌1米‌。竹秆高度在成竹后就不再增加了。”“然后呢?”我问,他说:“然后就是等着变老。用一句文词就是‘加固成长’。适合做家具的竹子,需要长3-6年”。</p> <p class="ql-block">  听说他要去挖笋,我热切表示想跟着去看看。他说:“林子里面太滑,穿防滑的旅游鞋都不行,我们有特制的防滑鞋,鞋底是钉子。滑倒人的,不是泥土,而是掉落在地上的竹叶。”一听说有可能滑倒,我也老实了,别给自己找事儿,也别给别人找事儿!</p> <p class="ql-block">  见我十分感兴趣的样子,老板二话不说,提起锄头,让我跟在后面。来到一条马路之隔的他家对面的林子,他往四下里三看两看,就找到一棵冒头半尺的笋。把锄头递给我,让我自己挖,过足“体验”的瘾。因为手下没有“准头儿”,不敢用力,生怕伤到了笋子,我笨手笨脚地挖了半天,也达不到深度要求。他接过锄头,只三两下,一个竹笋就挖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每天挖回来的笋,吃不了,他们就烘成笋干。老板娘带我去看他家自制的“土烘箱”,类似一个火炕,上面铺满了笋片,下面是烧煤加热。四周严严实实地盖上帘子。“不是需要通风吗?”我问。“需要保温!”她回答。</p> <p class="ql-block">  他家烘好的笋干白白净净,没有硫酸味儿,因此很受住客的欢迎,临走时都会买些带走。当听我说“不会发,怕弄不好”时,老板娘真诚地说:“咱们可以加一个微信,不会做问我,我会给你发视频的。”又一次被暖到了。</p> <p class="ql-block">竹胎儿</p> <p class="ql-block">竹胎盘</p> <p class="ql-block">  早餐的小菜是泡竹笋片。</p><p class="ql-block"> 中午吃了竹燕窝炒蛋,腊肉炒竹灵芝。</p><p class="ql-block"> 晚饭是清炒竹胎盘,爆炒竹胎儿。怎么感觉像到了妇产科似的?还有点儿残忍,有点儿血腥。</p><p class="ql-block"> 一天三顿,顿顿、菜菜离不开竹。明天说什么也得走了,再不走,就要变大熊猫了!</p> <p class="ql-block">  天气预告说晚上有“中雨”。我特意找到一棵笋,和它一起拍了照。第二天早上,又找到了它,十几个小时竟长高了40-50 ㎝!</p> <p class="ql-block">  看竹海,识竹子,挖竹笋,吃全竹宴,这一辈子关于竹子的心愿,都在蜀南竹海实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