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漈:自然与历史的双重交响

海阔天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一假期,我与友人一同踏入温州文成百丈漈景区。初闻“漈”字,满心疑惑;待见瀑布真容,瞬间被其磅礴气势震撼。望着眼前飞瀑,我不禁心生疑问:这“中华第一高瀑”之称是否名副其实?如此高瀑,其水源又来自何处?带着这些疑问,我通过“问小白”探寻答案,也由此开启了一场自然与历史交融的奇妙之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原来,在福建等地方言中,“漈”特指瀑布,像浙江温州文成县的“百丈漈”、福建的“梅花漈”,都是以此命名的著名瀑布。这独特的命名方式,彰显着地域语言对自然景观的别样诠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百丈漈以三折瀑布闻名遐迩,总落差达353米,造就了“一漈百丈高,二漈百丈深,三漈百丈宽”的绝美奇观。一漈高达207米,水流自天际倾泻而下,恰似银河落九天。水雾弥漫间,彩虹若隐若现,如梦如幻。明代刘伯温曾以“六月不辞飞霜雪,三冬更有怒雷呜”的诗句,生动描绘出其一漈的雄浑声威。站在观瀑亭前,水珠如细雨般飞溅,幸好景区贴心提供雨衣,让我们得以尽情感受山水的壮美,心灵也在这震撼中得到涤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漈高68米,瀑布后方藏着天然岩廊“水帘洞”。瀑布如巨大的帘幕垂落,水流撞击岩石的轰鸣声与冷冽的水雾交织在一起。穿行其间,尘世的烦忧仿佛都被隔绝在外,只剩身心与自然的亲密接触。</p> <p class="ql-block">三漈虽高度仅5米,不及前两漈那般壮阔,但宽度达80余米,水流平缓地蜿蜒于山谷之间。沿途红枫摇曳、竹林婆娑,是静坐休憩、戏水游玩的绝佳之地,让人沉浸在山水的宁静之美中。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漈与三漈之间,还有武侠大会会址,难怪一路上不少俊男美女身着古装,尽显侠客风姿,为这山水画卷增添了几分江湖气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北门游客中心一路下行至谷底的南门出口,我始终对瀑布水源的由来充满好奇。经“问小白”解答,方知百丈漈的水源是自然与人工共同作用的成果。天顶湖作为核心水源,再加上自然降水、集雨区汇流,以及水利工程的巧妙调控,才共同塑造出这震撼人心的壮丽景观。乘坐景交返回北门游客中心途中,司机介绍天顶湖一角,当时湖中水量并不充沛,又非雨季,显然水量是依靠水利工程调控维持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说起“中华第一高瀑”这一称号,我不禁想起前两年游览的天台山大瀑布,它也有着“中华第一高瀑”的美誉,总落差达325米,最大宽度90米,由9级梯级瀑布组成,形成了罕见的高落差亲水瀑布群。而百丈漈以三折瀑布著称,总落差达353米,相较之下,百丈漈的落差更高。在同一省份内,台州、温州两市各有“第一高瀑”之称,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中华第一高瀑”,着实令人好奇,也期待能有权威解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文成百丈漈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纪念地,这里有他的故居和庙宇,景区也以“百丈漈·刘伯温故居”命名。可惜五一期间游客限流,加之时间有限,我们未能参观故居和庙宇。但在南门入口处,那刻有“百丈漈”的题字牌楼,以及对刘伯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精神和神机妙算传说的介绍,都让我们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底蕴。此次百丈漈之行,我们既领略了自然奇观的磅礴气势,又触摸到了历史的厚重温度,无疑是一场自然与人文深度交织的美妙体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