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效率关系的研究》修改二

白依辞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整理问卷数据的过程中,我对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为深入探究手机与学习效率的关联,进一步收集资料便成为了关键一步,以便从多维度剖析这一复杂问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0份问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第四题数据分析:完全不依赖(可随时放下)的选项有0人选择,占比为0%。</p><p class="ql-block">轻度依赖(偶尔会分心)的选项有4人选择,占比为40%。</p><p class="ql-block">中度依赖(经常影响计划)的选项有3人选择,占比为3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重度依赖(难以控制使用时间)的选项也有3人选择,同样占比为3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第五题数据分析:从不分心的选项有0人选择,占比为0%,说明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没有人认为自己在学习时完全不会因手机消息或通知而分心。</p><p class="ql-block">偶尔分心的选项有6人选择,占比为60%,这表明大多数人在学习时会偶尔因为手机消息或通知而分心。</p><p class="ql-block">经常分心的选项有2人选择,占比为20%,表示有一部分人在学习时经常会受到手机消息或通知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总是分心的选项也有2人选择,同样占比为20%,这意味着还有一部分人在学习时总是因为手机消息或通知而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第六题数据分析:从未发生:20%</p><p class="ql-block">偶尔发生(1-2次/周):5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经常发生(≥3次/周):30% 此外,表格下方注明了“本题有效填写人次”为10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第七题数据分析:使用锁屏APP(如Forest、番茄Todo):2人选择,占总比例的20%。</p><p class="ql-block">设定每日使用时间限额:4人选择,但未提供具体比例,需要计算。由于总有效填写人次为10,所以比例为4/10=40%。</p><p class="ql-block">将手机交给家长保管:2人选择,占总比例的2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从未尝试过:5人选择,但未提供具体比例,同样需要计算。比例为5/10=5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第八题数据分析:明显提升:2人,占20%</p><p class="ql-block">无明显影响:2人,占20%</p><p class="ql-block">轻微下降:2人,占2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显著下降:4人,占40% 总共有10人次填写了本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第九题数据分析:“我能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再玩手机”(延迟满足能力强):5人选择,占总比例的5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经常忍不住先玩手机,导致学习任务拖延”(延迟满足能力弱):5人选择,但未提供具体比例,需要计算。由于总有效填写人次为10,所以比例为5/10=5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十题,为开放式没有同学回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明确了1月9日上午要进行采访这一安排后,接下来至关重要的一步便是精心设计采访问题并合理地将其列成提纲。因为一份清晰、有条理且紧扣主题的采访提纲,是确保此次采访能够顺利进行、获取到有价值信息的关键所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完成前期资料收集与分析后,1月9日下午至12日,我们正式开启了采访调研工作。首当其冲接受访问的是小王同学,作为班级里的活跃分子,她的手机使用习惯或许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颇具代表性的一手素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补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1月13 - 16日,我们专注于整理采访记录材料。这一过程犹如梳理繁杂的丝线,需耐心与细致。将零散的信息归拢、梳理,为后续分析研究筑牢基础,也让我们能从丰富的采访素材中探寻出更有价值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第一位采访人:王召南 采访人:吴英湘</p><p class="ql-block">问题:同学,我这边在做一个关于“中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调查问卷”请问你能方便回答我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回答:方便</p><p class="ql-block">问题: 「你主要用手机完成哪些必要任务?(如查资料、联络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回答:查资料,聊天,与开阔视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二位采访人:吴佳琪  采访人:吴英湘</p><p class="ql-block">问题:同学,我这边在做一个关于“中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调查问卷”请问你能方便回答我吗?</p><p class="ql-block">回答:方便</p><p class="ql-block">问题: 1. 「你每天用手机时间最长的是哪类场景?(如短视频、游戏、社交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回答:短视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三位采访人: 王秋蕾  采访人:吴英湘</p><p class="ql-block">问题:同学,我这边在做一个关于“中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调查问卷”请问你能方便回答我吗?</p><p class="ql-block">回答:方便</p><p class="ql-block">问题: 「你觉得手机对你的学习效率影响有多大?能否举例说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回答:很大,可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四位采访人:李阳  采访人:吴英湘</p><p class="ql-block">问题:同学,我这边在做一个关于“中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调查问卷”请问你能方便回答我吗?</p><p class="ql-block">回答:方便</p><p class="ql-block">问题: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你希望未来如何平衡手机使用与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回答:通过自律设定使用时段,优先保障学习、运动和社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五位采访人:黄仙雪  采访人:吴英湘</p><p class="ql-block">问题:同学,我这边在做一个关于“中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调查问卷”请问你能方便回答我吗?</p><p class="ql-block">回答:方便</p><p class="ql-block">问题:  「你是否会主动规划手机使用时间?通常用什么方法控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回答:会的,手机设置上有一个使用时间,我一般会定制时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六位采访人:黄陵  采访人:吴英湘</p><p class="ql-block">问题:同学,我这边在做一个关于“中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调查问卷”请问你能方便回答我吗?</p><p class="ql-block">回答:方便</p><p class="ql-block">问题:  「你是否会主动规划手机使用时间?通常用什么方法控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回答:我会主动规划手机使用时间,常用定时提醒、设置专注模式等方法控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经过前期的调研与数据收集,我们已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有了初步认识。接下来,在1月19 - 20日,我们将与指导老师深入探讨,聚焦手机依赖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剖析典型行为模式,探寻实用平衡之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月22 - 23日的经历丰富而深刻。在这两天里,[具体事件]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更在交流与实践中锻炼了能力。我会将这些感悟融入日常,不断进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经过前期深入的调研、细致的分析以及热烈的讨论后,小组成员们于1月29日至2月2日期间,齐心协力对结题报告进行了精心修改。大家逐字逐句地斟酌,从内容的完整性到逻辑的严密性,从数据的准确性到表述的规范性,都进行了反复的梳理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深化了对研究问题的理解,为得出科学合理、令人信服的结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此,我们对“中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这一课题的研究已趋于完善,接下来将呈现本次研究的核心结论。</p> <p class="ql-block">《关于中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效率关系的研究结题报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本次研究聚焦中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效率的关系。通过问卷、采访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发现手机依赖对学习效率确有影响,如注意力易分散、时间被占用等。但也认识到手机可辅助学习。我们提出合理使用建议,如制定使用计划等。此次研究虽不完美,但让我们深入思考此问题,也提升了实践与协作能力 。</p> <p class="ql-block">吴英湘:</p><p class="ql-block">收获:本次实验活动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将理论转化为生活实践,在本次研究中,我既强化了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也通过陈老师的互相交流,实现了一个人价值与团队合作的有机统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存在问题:1.数据收集不够全面  2.分析方法稍显单一  3.实验调研时间有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解决措施,1、增加样本数量,2开展小组讨论会,3、合理规划时间安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