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个月走北海快雪堂,更多的是在海棠、丁香盛开的时节关注了快雪堂江南风格的景致花窗。一个月之后再来快雪堂,关注了三进院~快雪堂书法博物馆长廊书法石刻。</p> <p class="ql-block">快雪堂分为三进院落:澄观堂、浴兰轩和快雪堂。前两进院子原本是皇帝的行宫。乾隆皇帝为了收藏40多块书法石刻,特意增加了第三道院落,形成了今天的格局。20世纪初期,这里曾是图书馆。20世纪80年代,北海公园接管后,这里就成了现在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快雪堂绝对是个宝地。这里的书法石刻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有颜真卿、米芾等书法大家的作品。虽然我从小字写不是一般得不好,对书法史也只知道中学历史课本里的几个名字,但这些黑色的石刻确实各有魅力。</p> <p class="ql-block">有的字体简洁工整,有的笔势舒展潇洒,有的苍劲有力,还有的非常飘逸。总之,风格多样,有适合小学生看的“字帖体”,也有似书似画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比如,这石刻竹画,上面是凤竹,下面是雨竹,生动形象,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比如有一块石碑,路过的人都表示看不懂,问工作人员才知道,这作品名叫《魁星踢斗》,把“正身修心,克己复礼”这几个字巧妙地写成了这样的形状。这幅作品的作者叫马德昭,原本是清代的武将,却以书法闻名,真是个奇人!</p> <p class="ql-block">快雪堂十大经典石刻主要包括晋代至元代多位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最为著名。</p><p class="ql-block">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乾隆帝因获此帖特建快雪堂,并亲自题记,成为核心藏品。</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内容为问候友人“山阴张侯”的短札~译文:"王羲之拜上:快雪过后天气放晴,佳妙。想必你可安好。事情没有结果,心里郁结,不详说。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启。"</p><p class="ql-block">该版本最贴近原文句式,保留“未果为结”的含蓄表达,被多数书法研究者采用。</p> <p class="ql-block">其他九大经典石刻~</p><p class="ql-block">王羲之《官奴帖》《十月五日帖》:收录于第3石,展现了其行书典范。</p><p class="ql-block">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小楷杰作,刻于第13石,附董其昌跋文。</p><p class="ql-block">欧阳询《卜商帖》《张翰帖》:楷书大家代表作,存于第17石。</p><p class="ql-block">柳公权《蒙诏帖》:行草名作,刻于第20石,体现柳体风骨。</p><p class="ql-block">褚遂良临《兰亭序》:第8石收录,展现唐代临摹水准。</p><p class="ql-block">米芾临王羲之帖:如《四月三日帖》等,刻于第9石,反映宋代书风。</p><p class="ql-block">苏轼《人来得书帖》:第17石存其行书信札,体现宋人尚意。</p><p class="ql-block">蔡襄《别已经年帖》:第10石作品,展示北宋名家笔法。</p><p class="ql-block">徐浩《朱巨川告身帖》:第18石唐代楷书,结构严谨。</p><p class="ql-block">此外,快雪堂石刻还包含赵孟頫、董其昌等名家跋文,以及乾隆帝题写的《快雪堂记》。这些石刻汇集了晋、唐、宋、元书法精华,是研究中国书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在快雪堂,除了欣赏这些书法石刻,建筑本身也非常值得关注。尤其是第三进院落用金丝楠木修建的房子,还有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云起”的石头。这里名为快雪堂,赶上瑞雪飘落的时节,雪景应该也很美吧!</p> <p class="ql-block">快雪堂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尤其是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这里简直是个宝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