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导 言】</p><p class="ql-block"> 当泛黄词卷上的墨痕泛起涟漪,千年时光在古籍修复师的睫毛上凝结成霜。学者林羽的奇遇揭开了文明传承的隐秘年轮:青铜饕餮在鼎沸中褪色,敦煌飘带被风沙蚀刻,荔枝蹄声湮于青苔,但碎瓷依旧折射盛唐虹光,古鹤仍在等待振翅时刻。从五四炬火到航天城的算珠,从壁画修复师的睫毛到考古人仰望星空的眼眸,每个时代都在青铜神树的年轮里镌刻答案——真正的永恒不在凝固的瞬间,而在白发与青丝永恒的对话里,在裂纹中生长金丝的文明韧性中。当春风途经生命,重要的不是停驻青春,而是永葆与万物对话的赤子之心。</p><p class="ql-block">图/Ai</p>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古老而宁静的图书馆深处,年轻的学者林羽正在整理古籍。他的手指轻轻滑过那些泛黄的纸张,仿佛在触摸着历史的脉搏。这一天,他偶然翻开了一本词集,李之仪的《咏苍髯》映入眼帘。</p><p class="ql-block"> 当他的目光触及“青丝白发一瞬间”这七个字时,突然,一阵奇异的眩晕感袭来。他仿佛听到了一阵遥远而深沉的声音,如同铜镜坠地,那声音溅起,在他的脑海里回荡着千年的回响。林羽使劲摇了摇头,试图让自己清醒过来。可当他再次看向那页词集时,眼前竟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位古代的诗人,身着长衫,正站在一片静谧的庭院中,手抚长须,发出悠长的叹息。</p><p class="ql-block"> 林羽心中充满了疑惑,这突如其来的景象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他合上词集,想要让自己从这种奇异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可是,那诗人抚须长叹的剪影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夜晚,林羽躺在床上,久久未能入眠。他的思绪一直在那首诗和那个神秘的画面中徘徊。他想起了曾经在历史课上学到的那些画面: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曾经是那样神秘而威严,可如今却在岁月的鼎沸中逐渐褪色;敦煌飞天那灵动的飘带,也被风沙无情地磨出了裂痕;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马队,那曾经急促的蹄铁声,也早已被青苔吞噬,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p><p class="ql-block"> 然而,那些顽强的意象也在他的脑海中浮现。长安城遗址中的碎瓷,哪怕只是残片,每当春风拂过,却依旧能折射出盛唐那绚丽的虹光;宋徽宗画中的鹤,永远保持着振翅欲飞的姿态,仿佛时间在它们身上停滞了。这些意象就像李之仪诗中的“许我再少年”的执念一样,在废墟与新生之间,顽强地编织着文明的年轮。</p><p class="ql-block"> 林羽在迷迷糊糊中睡去,梦中他仿佛穿越了时空。他看到了五四的炬火,那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黑暗的夜空。在那炬火的映照下,他看到了一个个年轻的身影。敦煌研究院里,年轻的修复师正小心翼翼地用睫毛掸去壁画上千年的尘埃,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与古老的文明对话;三星堆的考古青年,围坐在青铜神树下,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他们在努力解码古蜀人的星空奥秘;航天城里,白发苍苍的总师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摆放着古老的算盘,他专注地演算着弹道,那神情与他年少时一模一样。</p><p class="ql-block"> 林羽从梦中惊醒,他突然意识到,这些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回应着李之仪的诘问。他望向窗外,此时春风正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他仿佛明白了,当春风途经生命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停驻在某个特定的年岁,而是要永远保持与万物对话的赤诚。就像那些古瓷,开片的裂纹里会生长出新的金丝,白发也能像银河一样,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长路。</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林羽也投身到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之中。他知道,自己也成为了那文明年轮中的一部分,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回应着千年前诗人的叩问,与那些不同时代的人们一起,在时光的长河中,共同编织着文明不断延续的美好画卷。而那首《咏苍髯》,也成为了他心中刻在年轮上的永恒的诗,激励着他不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