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驻马店的暖心之旅</p><p class="ql-block"> 离开驻马店已有些日子,可那段旅程里的温暖,依旧在心底潺潺流淌。近日刷到一条恶意抹黑地域的短视频,心中满是不平,忍不住想为驻马店那些朴实善良的人们,细细写下这段充满温情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一、河南夜幕下的温暖停靠</p><p class="ql-block"> 自驾从湖北武汉出发,一路前行,抵达河南信阳时,天色渐晚,最终在暮色中驶入驻马店。当晚,我将露营地选在了确山县李新店镇李新村。车停在路旁一家门面房前,一位大妹子热情地上前询问:“你们是卖东西的吗?”我赶忙说明:“我们是来旅游的,想在这儿休息一晚,不知道方不方便?”她爽快地说:“可以的。”这时,房主人回来了,我向他介绍了情况,他很干脆地说:“放这里就行,孩子们都不在家,我在路对面住。”</p><p class="ql-block"> 107国道穿街而过,车流量大,主人担心我们夜间休息不好,执意打开房门,让我们住到屋里,我婉言谢绝了。晚饭后,他主动过来,和我们聊起了家常,氛围十分融洽。</p><p class="ql-block"> 加微信时,“老党员”的备注格外醒目,让我心生好奇。国华弟告诉我,他的父亲曾是村里的老书记,一生清正廉洁,深受村民敬重。在困难时期,家里孩子多,但老书记从未利用职权搞特殊,即便亲戚想沾点光,也会被他严词拒绝。老书记一心为村里谋发展,带领村民种粮修路、规划新村,每年还会安排村民看大戏。国华弟在乡文化站上班,受父亲影响,常常为村民义务放电影。说起父亲,国华弟的声音里满是自豪。身后的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那模样,像极了记忆中那些默默奉献、令人敬佩的老党员。</p><p class="ql-block"> 二、一条腰带里的贴心关怀</p><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我刚起床,就看到国华弟拎着水桶,手里还握着一把带泥的小葱,笑着冲我招手:“早餐可以来个小葱炒鸡蛋哦。”那亲切的话语,就像老朋友般温暖。</p><p class="ql-block"> 突然,他说“稍等”,便转身跑回街对面的屋里,再出来时,手里多了一条棕色皮带。他说:“这是我女儿工厂做的正品牛皮腰带,你别嫌弃。”当时我有些纳闷,不明白他为何送我腰带。直到整理衣物时,看到裤子上系着的布条,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国华弟如此细心,留意到我用布条当腰带,便贴心地送来腰带解我之急。这小小的举动,分明是他老父亲善良正直的身影在他身上的延续。</p><p class="ql-block"> 三、菜园里的春日温情</p><p class="ql-block"> 正在做早餐时,昨晚认识的大妹子——陶依晨的奶奶来了。她生怕我们在路上吃不上新鲜蔬菜,特意从菜园里摘了莴笋和生菜送来。看着她手中带着露水的蔬菜,心里满是感动。</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虽然我们相处只有十多个小时,但彼此之间的情谊早已深深扎根心间。离开时,我们挥手道别,他们一声声“一路平安”,一句句吉祥话,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这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晨光洒在他们身上,为他们的身影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这画面,就是驻马店这片土地最温暖的注脚。我在心底默默祝愿国华弟弟与陶依晨奶奶全家安康快乐,天天幸福,事事顺心,财源广进!</p><p class="ql-block">四、写给地域偏见的温情回信</p><p class="ql-block"> 有人对“驻马店”这个名字存在偏见,可在我眼里,它蕴含着“天子驻跸之驿”的千年文脉,是麦田里沉甸甸的金黄,是陌生人递来的一碗热汤,是无数温暖瞬间的集合。当我们带着偏见给某个地方贴上标签时,是否忽略了那些凌晨四点就起来揉面做胡辣汤的摊主,那些冒雨帮游客推车的村民,那些临危不惧跳进河里救人的河南农民工……</p><p class="ql-block"> 回程途中,车载广播里传来《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望向窗外,远处的麦田绿浪翻滚,村庄的白墙红瓦在阳光下闪烁。忽然想起国华弟说过的话:“俺们这儿的人,看见陌生人扛着行李,都会问一句‘搁家吃了再走’。”这,就是中原大地最朴素、最真挚的待客之道——用温热的掌心焐热异乡人的路,用不加修饰的真诚打破所有冰冷的刻板印象。</p><p class="ql-block"> 那些在地图上被轻率评判的地名,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符号。它们是无数像国华弟、陶依晨奶奶这样的人,用三餐四季、用每一次的举手之劳,一点点书写而成的温暖故事。下次若再有人说起“驻马店”,我会骄傲地告诉他:那里有一棵会讲故事的老槐树,有一条暖到心底的腰带,还有一片永远为陌生人敞开的菜园,更有一群用善良和热情温暖世界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