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县和县级市的主要区别在于行政级别与隶属关系、城市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管理权限与政策待遇、财政收入与自留比例、下设机构与行政区划以及历史沿革等方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县和县级市在行政级别上一般相同,但隶属关系不同,县通常由地级市或省级行政单位直接管辖,县级市通常由省直辖,由地级市代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市化程度上,县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城镇居民人数较多;县的城市化程度较低,农村人口占比较大,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为辅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济发展水平上,县级市的经济发展较为活跃,非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结构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可能高于县。但也有经济发达的县,其经济水平不亚于甚至超过某些县级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管理权限上,县级市在城市建设配套费、规划规模等方面可能享有更多的政策倾斜和管理自主权,在一些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县也有一定的自主性,但相对而言管理权限可能稍小于县级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财政收入上,县级市的财政收入来源可能更广泛,经济实力较强的县级市财政收入水平可能较高。财政自留比例上,县级市的自留比例通常较高,有更多可自主支配的财政资金用于本地的建设和发展;县的财政自留比例相对较低,部分财政收入可能需要上交给上级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设机构上,县主要管理乡村型聚落,通常下设乡镇等机构;县级市下设形式多样,包括街道办事处、镇和乡村型聚落等,以城市为核心,兼具城市和农村的管理职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上,县是区域性行政区划;县级市是城市型区划,是县向城市发展的一种过渡形式,在行政区划上更侧重于城市功能的体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上,县制出现最早,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正式设置郡县制;县级市出现在建国后,主要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而设立,是县向区的过渡;区在民国时期就有了,是随着城市发展,上一级区划规模扩大而划分出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