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上的时光迷宫——大洼村

灯光(拒绝私聊)

<p class="ql-block">"这村子是活的!"海哥猛踩刹车时,太行山的晨雾正从挡风玻璃上退潮。盘山公路像条青灰蟒蛇,突然将我们吐进一片石头的海——大洼村在薄曦中浮出,八百米海拔处,嶙峋的石墙与梯田层层叠叠,仿佛有人把整座山岩雕成了积木。村口的老人骑着一个电动三轮车,车上放着花椒和矿泉水,老人手里拿着桥头电子杆的遥控器,直接把我和海哥拦在这里,让我们步行走进村里,入乡随俗吧,早晨的自助餐吃的有点多,正好借此机会疏散疏散,迎着山风,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进了大洼村…</p> <p class="ql-block">海哥一改昨日被堵在村口的焦躁,他走在晨风裹着石苔的潮湿街道上。这个暴脾气的北京汉子昨夜在酒店辗转反侧,他滑动着手机,给我看夜景中的大洼村,嘴里磨叨着:"明朝开始垒的石头村,靠榫卯结构撑了六百年..."此刻他眼底的火光,比初见129师抗战纪念馆里生锈的大刀更亮。七拐八弯间,整座村庄突然活了——石碾盘蹲在转角,连门栓都是活动的石插销。海哥的手掌抚过院墙,青灰片岩犬牙交错的接缝处,竟寻不见半点泥浆。"看这石锁!"他突然蹲下,两块凸起的方石严丝合缝卡住门框,"暴雨冲不垮,地震晃不散,比钢筋水泥还邪乎。"</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迷宫般的石巷,时光开始错乱。我像是回到了明代,拴马石上的凹痕还沾着草料碎屑;又像是回到了民国,门楣的雕花在晨光里舒展;我又穿越回到了现代,墙角堆着的电动三轮车正闪着蓝光充电。年近七旬的老人坐在自家石门槛上择野菜,身后石灶台上烤着红薯满街飘香,灶台的烟囱里飘起炊烟,在蜂窝状的石板瓦间游走,像给天空刺青。"找着啦!"海哥突然在坡顶挥手。俯瞰下去,五层石台院依山叠建,每户人家的屋顶都是上一家的庭院。粗粝的石头被凿出柔和的弧度,排水沟沿着石缝自然蜿蜒,恍若大地的掌纹。最绝的是悬在半空的"石头立交桥",三户人家的过街楼在空中咬合,六百年前的建筑师,早把立体交通玩得通透。</p> <p class="ql-block">在阳光刺破云层时,我们摸到了村西的清代石磨坊。十二生肖浮雕在碾盘上围成圆圈,驴槽石被磨出月牙形凹痕。海哥忽然沉默,手指抠着石缝里钻出的地黄花:"你说,当年先人们开山取石时,是不是早算好了每块石头要活多少年?"山风掠过石墙孔洞,发出呜咽般的哨音。我忽然懂了海哥的执念——在这片石头的史诗里,每个榫卯都在讲述生存的智慧,每道石缝都藏着对抗时间的密码。当我们的城市在钢架玻璃中老去,这些沉默的石头,依然在太行山巅讲述着关于永恒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