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游记(上)

聂庄

<p class="ql-block">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黄帝陵。</p><p class="ql-block">位于陕西延安黄陵县城北桥山。</p> <p class="ql-block">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号称:“天下第一陵”,又称“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p> <p class="ql-block">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是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子午岭南北而行,北为“子”,南为“午”,故称“子午岭”。</p><p class="ql-block">山体浑厚,气势雄伟,沮水三面环流。山上林木茂密,古柏覆盖面积89公顷,计有古柏八万两千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三万多株,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黄帝陵风水轴线就是桥山主脊至黄帝墓冢,并与印台山山峰之间构成一条连线,黄帝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是以此为轴线而建造,墓冢方向正好在这条线上”。</p><p class="ql-block">这条连线是西北至东南走向,也就是说:黄帝陵陵冢的坐向不同于后世帝王的正北正南(坐北朝南)或正西正东(坐西朝东),而是依据地理,背向西北,面朝东南,同桥山、子午岭和号称龙脉的昆仑山走向完全吻合,即中国地理的基本形态——“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p> <p class="ql-block">长安,是西安的古称,地处关中平原中部,素有“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p><p class="ql-block">曾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西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p><p class="ql-block">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居中国古都之首,也被赋予最早的东方世界之都。</p> <p class="ql-block">西周在此兴文修武,制礼作乐,奠定了华夏文明基础;秦王扫六合,建立了大一统封建帝国,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西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辟“丝绸之路”,形成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成为与罗马并峙东西的泱泱大国。</p><p class="ql-block">唐帝国励精图治、社会开放,创造了辉煌的大唐盛世!</p> <p class="ql-block">长安城,作为古代都城的典范,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人文荟萃,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是中国城市建置市(商业区)与坊(住宅区)分设的典型。</p> <p class="ql-block">一座西安城,半部中华史!“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西至古罗马。</p><p class="ql-block">是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长安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主干。是世界四大古都中唯一的中国城市。</p> <p class="ql-block">古城西安,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昔日帝王都,今朝繁华地,既有古老韵味,又具现代风貌,实乃中华瑰宝。人气爆棚!值得世人尊敬、爱戴和仰慕!</p>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院,位于西安碑林区友谊西路,隶属西安文物局,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园林休闲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由博物馆、唐荐福寺遗址、小雁塔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博物院以“古都西安”为题,以西安作为13王朝古都、一千多年建都史为主线,以历代文物展示为基础,突出反映西安都城发展史和都城社会生活状况。</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都”部分:以“西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隋、唐长安”、“明、清西安”为章节,集中反映历代都城规模、格局以及唐代以后,城市的发展变化情况。</p><p class="ql-block">以模型、图板等形式,突出了城市规模及重要的宫殿建筑。</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也被称为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是唐代长安城中荐福寺的佛塔,本名叫荐福寺塔。</p><p class="ql-block">是我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道岸律师主持营造,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p><p class="ql-block">小雁塔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底边长11.38米,造型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也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荐福寺是唐睿宗李旦为其父唐高宗死后献福而建佛教寺院,最初名: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改名为荐福寺。</p><p class="ql-block">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寺院,是唐代重要佛经翻译场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间,因荐福寺内移来金代铸造的铁钟,寺僧晓扣之则清音远震,<span style="font-size:18px;">数十里内都可听到,</span>辅以小雁塔秀影,形成了“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胜迹。</p> <p class="ql-block">寺内的古树名木共计十棵,九棵为国槐,一棵楸树,距今约800一1300年。其中五棵国槐分布于大雄宝殿前中轴线两侧,其余四棵分布于慈氏阁南面和钟鼓楼之间的院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