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申培良</p> <p class="ql-block">59.母校情思</p><p class="ql-block"> 把 2020 年写给母校《长治一中》的一篇约稿安排在此,至少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比较客观地看到 1968 年到 1970 年底学校及其社会的一些状况。</p> <p class="ql-block">情思</p><p class="ql-block"> ——不一般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母校继续了我们的营养,</p><p class="ql-block"> 母校丰富了我们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母校调动了我们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母校昭示了我们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母校的情牵动着我的心。</p><p class="ql-block"> 这些天不断有《长治一中校友资料征集群》的微信跳出来,我的思绪和情感也一次次被拉回到那段仿佛遥远,却又在眼前的不一般且永远无法和不能忘却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期和我们之前的那期初中生和紧接着恢复中考后的高中生,实际上大多是 1968 年中期和年底小学毕业后,考入初中的。当时正值长治地区“文革”武斗,之后是部队陆续到来,学校“复课闹革命”,工宣队进驻。 1968 年中期毕业考入一中的按照当时军事化管理成为四连,分四个排;年底考入,之后又按区域划入学校的叫五连,也是四个排。正值贯彻</p><p class="ql-block">-348-</p><p class="ql-block">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之际,作为友谊小学的“学毛著积极分子”和之后长治一中的“双代会代表”,至今清晰记得这段话,这就是:“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p><p class="ql-block"> 写几段典型的集体活动和花絮,看可否起到抛砖引玉,唤起同时代老师和同学的回忆和思考。</p><p class="ql-block"> 早请示,晚汇报,也就是向毛主席和林(彪)副主席请示、汇报。开始,是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集中在进了校门不远,上个台阶式的小坡,经过老师备课的那排教学办公室的门洞走廊,径直对的那条直贯校园南北的碎石大道上,正北面顶端,也就是校园 400 米跑道操场台阶上,竖立的是毛主席的巨幅画象。我们一个个整齐划一笔直地站在那里,可以这样说,那段历史场面和盛况在长治一中校史上,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了。我清晰记得,六连 89 班有个秀气大方,穿一身军装的女同学叫田卫东,她的名字大概就展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p><p class="ql-block"> 说到此,还有两幅非常宏大气派的地图,也想特别提一下,同时代的教师和学生应该都记得,穿过教学办公室的门洞走廊,东西两侧第一排教室的外墙上,分别是彩色油漆绘制的巨幅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真的,这两幅地图潜移默化影响了我一生,无论是在家里和工作岗位上,我办公室的墙壁上总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用心选择挂上最精致,最清晰,最出彩,最有立体感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直到现在回到家里都是如此。我给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定位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立足山西,献身长治。并且,一生践行了自己的思想和诺言。</p><p class="ql-block">-349</p><p class="ql-block"> 好了,思绪和思想的蒙太奇,再拉回到早请示,晚汇报,集中在前面写到的贯通南北的碎石大道上,全体学生和教职员工,齐刷刷,首先敬祝我们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师,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寿无</p><p class="ql-block">疆,万寿无疆!敬祝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p><p class="ql-block">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之后,这一仪式回到 了 各 年级,各班的教室分别举行。记得那时,作为小学毕业前后,天天在长治范围,各个学校讲用的学毛著积极分子的我,特别喜欢憧憬未来,助人为乐,为大家办好事,那个时代的人,大多如此。同学李金虎就曾被誉为“两把扫帚起家”的优秀分子。 一天下午,放学前又进行晚汇报,想到自己一天到晚,所做的好事,心里正默默期待着班干部的表扬,不想晴天霹雳,听到的却是:申培良上课不用心听讲,做小动作。为了洗刷冤枉,我找了老师刘夫庆和驻校负责连队的工宣队师傅。这也是为什么毕业前夕被某位班干部作怪,串通其他班不明真相的几位同学,没能通过入团的一个原因。在此之前,也就是小学毕业前后父亲成了“走资派”,也是这个同学找了两个同年级的“二赖子”把我骗到孟家花园打了两巴掌。如果放在今天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新闻和事件,但这真的是件发生在那个年代的实实在在的卑劣事情。之所以重提这段过往,不是耿耿于怀,实在是想告诉后人,有着明显</p><p class="ql-block">-350-</p><p class="ql-block">时代印记的,值得我们这个据有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历史国家的人们,用辩证的观点,认真思索的一个带有共性且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刘夫庆老师,唐山人,出色的语文教师,据说家庭成份高,所以课堂上从不涉及政治话题,可他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讲授语文知识的情景,对我当时作文屡屡获得 90 分以上的成绩,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树立起写作上的自信心,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胡来全,长治本地人,也是当时的连指导员,同样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记得他曾经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过自己小时候因家境贫寒送了人的身世。还有我在不久前应邀写给母校的那篇《陆老师的目光》中写到,高中无奈退学的手续,就是胡来全老师帮助我办理的。</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陆伟老师,因为有专稿,在此就不再叙述。还有和蔼可亲的女化学老师邱玉民的言谈举止,对我们待人接物也是有影响的;物理老师葛通亮第一节课,一手拿着一根白线,一手拿起一根粉笔,点在黑板中间,嚓的一声,划出了一个圆的情形,一直萤绕在我的脑海中,引导我们在时空中思考问题;那位毕业之前给我们带英语课的,有些欧美范儿的美女老师,对我们说,我在美国待久了,发音不够标准,带有美国腔……</p><p class="ql-block"> 图书馆的寇老师,主持了那次入团会议……</p><p class="ql-block"> 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学工,学农,学军。在校期间,我们不仅参加了挖战壕和地道的“战斗”,还到小工厂跟着工人师傅学徒做工,到南关村为民办好事,到针漳等村去割麦子和参加秋收,到更远的农村深翻土地,冰天雪地徒步野营拉练到长治县南呈。说到此,突然想起,那次有个同学晚上不知为什么,竟然把大便拉在了房东家的大碗里……野营拉练回来后,学校专门在图书馆召开全校批判大会,那个</p><p class="ql-block">-351-</p><p class="ql-block">同学,印象中好像是被开除了。通过以上学习和参加工农兵实践活动,应该说也确实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思想水平,也真的拉近了我们与工农兵的距离和感情,密切了与工农兵的关系!这也是我一生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在走上领导岗位后,也时刻不忘这一切,敢为百姓,敢为人民鼓与呼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基石!</p><p class="ql-block"> 对母校的憧憬和回忆,还有一些花絮,也顺便点一点,我当时是班里的政宣委员,特别关注这方面的动向,比如,小学同班同学,美丽养眼的关爱萍进了宣传队,广播员是隔壁班的同学连潞香,还有前前后后担任班干部的若干名同学,小学时期的班干部袁宗彦,老实憨厚的牛贵兴、大个儿张中建,老乡杨保林等等,住在烈士陵园对面家属院的徐红亮因父亲是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出于对烈士的敬仰而倍受我的崇尚。活泼可爱的肖秀梅,更是令我记忆犹新。记得有一次,我正聚精会神地在教室外墙黑板报上,画毛主席像,突然间听到身后清脆悦耳的惊呼声:真是天才啊!那惊呼声不仅美美地吓了我一大跳,并且几十年过去了,依然会想起,多少年后,还有一位非常优秀,且在年级也颇有影响力的女同学津津乐道地回忆说:我当时也在现场,也在你身后,只是你可能没注意到我罢了。</p><p class="ql-block"> 是的,那时我一心想得是为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一一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对儿女情长,人情世故,心里懵懵懂懂,全然不顾,是母校这次校友资料征集又唤起了我一连串的回忆。特别是那个在学校从未显山露水,甚至我们间几乎连话都没有过的李小梅,毕业后,善良美丽而又十二分真诚的品行,在与同学间之后的一次次交往中呈显出来。有关她的好,我会在之后的《坦然面对》中写到……几十年过去了,那情形和父亲当时</p><p class="ql-block">-352-</p><p class="ql-block">的神态,至今历历在目,又不堪回首。借此机会,我要真诚,而又特别地通过这个平台告诉母校,告诉同学们,并再次表达我由衷的,永久的感激和敬意之情!但凡经历过那段难忘岁月的人们都会记得和想见,在当时的环境和氛围下,要做到这样的事儿,着实不容易!反映出一个同学的品性品质和思想境界,反映了一个好人的人格魅力和格局胆识!</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一去不复返。是非曲直和对错好坏,都不是我今天要写,要议的话题,因为,在我们这样具有上下五干年历史的国度和 14 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中,这一切真的是连过眼云烟也算不上,即使在局部也不过是写出来了,或许还算得上一个比针尖还要小的多的小点点,如果不写等于什么也不曾发生过。但正是这个小点点中的真善美体现出来的正能量,体现出来的人性光芒,照耀着人们的心灵、思想和人生道路,使我们在今天,乃至今后依然能够站出来,客观冷静地作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思考。据此,回忆和珍惜,尤其是母校这次征集资料的举措,就显得更为亲切,更具价值,更有深远的意义……有段话写的好:来一次世间容易吗?有一次相遇容易吗?学会珍惜,小心翼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53-</p> <p class="ql-block"> 编写:申培良,山西省长治市人大十一、十二、十三届常委会组成人员,现任老干支部书记、市老体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山西省健康协会长治分会名誉会长等。从省城到乡下到地市,经历农工学干等,23岁从全市选拔出来的百名优秀青年干部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市委最年轻的组工干部,数十年从事组织、纪检和人大工作。擅长写作,发表各类文体作品甚多,著有《蓝色的跳跃》《襟怀》《热血丹心》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