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天目溪</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7181111</p><p class="ql-block">图 片:自 拍</p><p class="ql-block">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同行业间不相通,各有各的套路。外行人很难融汇贯通。就拿学校文理科来说吧,一般到高二就开始分科了,学生分为理科生和文科生两类,各自走着不同的发展方向。教师也是,各人教授不同的科目,基本也是文、理科加音体美。如果中途改行要有相当的难度,这考验一个人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和全面性。</p><p class="ql-block">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外地调回家乡时进了一家企业职工学校,仍旧教语文,几年后职工学校文化补课任务完成,厂办主任又把我要过去,我内心是不想干行政工作的,还是想做老师。于是后来我要求到了该企业的子弟小学。当时学校不缺语文老师,而缺一名数学老师。怎么办呢?学校小,一个萝卜一个坑。校长让我担负起三年级的数学课教学任务。虽说是小学,程度并不深,但对于一个中学在文革中过来,没有多少数理化基础的语文老师来说,也是个挑战。</p> <p class="ql-block">一切从头开始,干中学,学中干。我一边翻看教学参考书,一边去听其他数学老师的课。看别人是如何教学的。再慢慢摸索。可是时间不等人,班级学生等着我上课呢。这时,不行也得行。我照猫画虎上阵了。好在有多年的教师经验,课堂氛围还是把得住的。我按着教科书的步骤一步步来,小心翼翼的往下走,第一节课总算过去了,没出岔子。</p><p class="ql-block">万事开头难,开了头来也不难。心里有点底了,我继续摸索,听不同老师的课,再结合教参,一点点琢磨消化。慢慢的,上课有点起色了。我又向有经验的数学老教师当面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渐渐地有些得心应手了。我于是请校长和数学教研组长来听我的课,让她俩给把把关,提提意见。她们对我教学程序认可,只提了一点意见,就是粉笔字再写端正规范一点。我搞成人教育时书写习惯了,字迹不那么工整,现在面对小学生,应该一笔一划端端正正才是,我虚心接受了这个意见。逐渐地也习惯了一笔一划地写字。一学期下来,我已经摸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门路,熟悉了教学方法,掌握了要领。</p> <p class="ql-block">一年后,班里转来了一个学生,他原先在市里教育口学校上学。他对家长说,我上课比他原先的老师上的好,能听懂。他原来的数学老师也是语文老师改行的。听到这话我心里很欣慰,没有比得到学生认可更高兴的事了。</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学校开展教学活动,每人上一堂公开课,大家评比。我经过精心准备,课上得不错,这次数学公开课我和另一个男教师被公认为上得最好。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班里学生成绩也有上升,尤其是后进生。有一个学生是我刚任教不久从外地转来的插班借读生,数学程度较差,我对他比较关注。一段时间后该生成绩有较大提高,平时他经常不懂就问,我也都给他耐心辅导。这时正好上级教育部门在开展一项转变后进生的表彰活动,校长鼓励我把这个学生的情况写份材料报上去,我找该生了解清楚了他以前的情况,写了他的转变材料上报,很快区教委给我颁发了“转变后进生能手”奖状。</p> <p class="ql-block">自改行从事数学教学后,我在“翻山”的路上越走越高,终于到达山顶,翻到了山背面。成了一个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破茧成蝶。可是好景不长,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教到五年级时,上级教育部门组织小学奥数竞赛活动。那时正是全国奥数热,到处是全国性的中小学奥数竞赛,层层选拔。竞赛前各校都办辅导班,由高年级的数学老师辅导参赛学生。这下对我又是个考验。尽管我已经对小学数学教学路子熟悉了,但奥数不一样啊,程度深得多。我一点没有底。怎么办?只有背水一战。</p><p class="ql-block">我拿着辅导材料一点点啃,自己先学习。这真是块硬骨头,不要说我这半路出家的歪和尚,就是科班出身的正经和尚也得好好念一会经。这些辅导材料有的被我琢磨通了,啃下来了,遇到实在过不去的坎,我又拿出老办法,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校里有一位老师数学程度不错,和我也熟,我就去请教她。她也很细心地给我讲解,帮我分析解题思路。使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边学边教,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给几名数学成绩好头脑灵活的学生辅导奥数练习题。教育行业有句俗话,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我呢,这时比学生只多了那么一点点水而已,凑合给。好在我现学现卖,思路还是清晰的,讲题意要领解题步骤,学生能听懂能领会,这就行。那一段时间工作真紧张,除正常教学外,还要花不少精力在这方面。</p> <p class="ql-block">苍天不负苦心人,在先后两次小学奥数竞赛中,我辅导的学生均取得了好成绩。分别拿到了一、二、三等奖。教委有关领导很惊讶,说没想到你们这么小的厂办学校能出这么好的成绩,市里好多大学校还不如你们呢。我心里也是非常高兴。当然功劳主要归学生本人,其次是学校那位助我一臂之力的老师,我只是搬砖匠罢了。在参赛的学生中有一位男孩非常聪明,一点就通,我知道他定能拿到奖,只不过没料到他居然还拿了一等奖。学校给了他奖励,临毕业时他还送了我一个小影集本子留念,我一直保存着,看到它就想起这个聪明学生。</p><p class="ql-block">说起我的“翻山”经历,过程也是由平缓到上坡,一步步攀升,遇到陡坡断崖想办法克服困难再前进,终获成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山不可怕,只要肯登攀,没有翻不过去的山。</p> 谢谢观看